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激烈角逐中,曾經以 “黑馬” 姿態闖入市場的極氪汽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增長瓶頸。
6月車市放榜,極氪科技集團以單月43,012輛、半年累計244,877輛的成績登頂新勢力銷冠,表面看風光無限。然而拆解品牌數據,真相讓人觸目驚心。
其中,極氪6月銷量16,702輛,同比下滑16.93%;上半年累計90,740輛,僅完成全年32萬目標的28.36%,進度條嚴重滯后。而領克的6月銷量則為26,310輛,同比增長8%;上半年累計154,137輛,同比大漲22%。
合并報表如同一層精致粉底,掩蓋了極氪品牌的疲態。領克靠燃油車+新能源撐起六成銷量,而所謂的新能源轉型標桿,實則是依靠友商“輸血”。我們不禁好奇,若剔除領克數據,極氪的純電故事還剩幾分底氣?
極氪的高光與陰影
回顧極氪的崛起史,堪稱夢幻開局。2021 年成立之初,極氪憑借極氪 001 的驚艷亮相迅速崛起,3 個月內完成品牌發布、預售、訂單售罄的 “三級跳”,跑出了遠超蔚來、理想等新勢力的發展速度。2024 年,極氪全年交付超 22 萬輛,同比增長 87%,極氪 001 更以近 27 萬輛的全球交付量獨占獵裝車市場 70% 份額,并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純電豪華品牌的標桿。
然而,同樣是再2024年,極氪也陷入 “爆款依賴癥”。其中極氪 001 和 7X 兩款車型貢獻了品牌近 70% 的銷量,隨著小米 SU7、小鵬 P7i、智己 L6 等競品涌入 25 萬元以上市場,極氪 001 的市場份額被嚴重擠壓,4 月銷量甚至跌破 3,000 輛。更致命的是,極氪后續推出的極氪 009、X、007 等車型,因細分市場體量有限、用戶畫像不清晰,始終未能復制極氪 001 的成功。
當極氪沉浸在極氪 001 的成功中時,競爭對手正以更快的迭代速度和更精準的市場定位蠶食其優勢。極氪在產品規劃上的短視,導致其在豪華市場的競爭中逐漸喪失主動權,最終陷入靠老本吃飯的被動局面。
昏招迭出,自毀長城
個人看來,缺乏第二增長曲線的極氪雖然增發乏力,但仍能穩住局面,但其此前的一系列自毀長城的做法,卻嚴重損壞品牌的生存根基。
2024 年,極氪因頻繁的產品升級引發老車主強烈不滿。8 月,杭州交付中心遭車主圍堵,現場橫幅 “小米三年磨一劍,極氪一年磨三劍” 直指極氪的割韭菜行為。更令人失望的是,極氪法務部此前曾高調辟謠新版本上市消息,這種 “打臉式” 操作徹底激怒了消費者。
與此同時,頻發的質量問題進一步透支品牌信任。車質網數據顯示,2025 年 3 月極氪 001 在 25 萬元以上純電車型中投訴量位居前列,動力電池故障、動力受限、智駕功能未兌現等問題成為焦點。更有車主投訴極氪 7X 存在銷售欺詐、虛假宣傳等問題,如隱瞞降價權益、后排娛樂屏功能縮水等,凸顯極氪在品控和用戶關系管理上的漏洞。
除此之外,家族產品定位重合,內斗消耗也在不斷消耗,極氪的資源與精力。比如起售19.99萬的極氪007(參數丨圖片)GT,與22.99萬起的極氪7X,直接與001形成同門價格絞殺。
極氪的上述操作,堪稱是品牌運營的反面教科書,迭代策略是殺雞取卵,品控漏洞是自毀根基,產品內卷是慢性放血。當用戶信任被透支,再華麗的技術參數都淪為笑談。
生死突圍
面對銷量下滑和資本市場的壓力,極氪在 2025 年 5 月已宣布從紐交所退市,回歸吉利懷抱。這一決策背后,既有降低成本的考量,也反映出極氪在獨立運營下的困境。其中在2021-2024 年,極氪已累計虧損 262.23 億元,2025 年一季度其凈虧損仍高達 7.63 億元。
2025 年下半年,極氪需每月銷售 3.8 萬輛才能完成年度目標,這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實現。盡管極氪 9X 等新車型即將上市,但面對小米、鴻蒙智行等跨界玩家的沖擊,極氪的市場空間仍在被壓縮。更嚴峻的是,極氪的品牌溢價正在消失,數據顯示,其平均單車價格已從 30 萬元降至 25 萬元左右,與小鵬等品牌的差距逐漸縮小。
個人看來,極氪在回歸吉利后雖能緩解資金壓力并實現資源協同,但也意味著其將失去獨立品牌的光環。如何在整合中保持高端定位,避免與領克同質化競爭,是其能否逆轉頹勢的關鍵。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極氪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若能在技術和產品上實現突破,同時通過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極氪仍有機會在豪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否則,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極氪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淘汰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