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前1000年開始,到現在為止,銅的歷史開采量為7億噸左右。
但根據預測,未來20年,銅的需求量會出現大幅度遞增,或許將達到此前3000年的銅量總和。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的轉變?
銅開始是做什么的?
除了鐵以外,銅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之一,但具體使用時間卻是個謎。
中東地區有一處遺跡,距今約5000年歷史,在那里曾發現了銅制成的器具,這是我們目前為止已知的最早出現時間。
而在中國的歷史中,關于銅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那個時候中國就已經出現了銅制品。
而銅在中國進入鼎盛是商朝時期,青銅器被普遍用在工具、兵器、禮器等領域上,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等。
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仍然作為珍貴的藝術品備受古人推崇。
但是東漢末年,因為陶瓷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所以銅器就被替代了,除了銅鏡之外,很難再看到銅器,自此之后,它的實用性越來越小。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現代,它真正的作用才被人類發現。
資源爭奪戰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工業發展的勢頭十分強勁,而銅是重要的金屬資源,順其自然地就成為了工業的原材料。
2025年以來,紐約金屬交易所銅期貨最高漲幅已經達到了20%左右,這也意味著,銅市場正處于供需緊張的狀態。
近些年來,銅的需求基本都是多元化發展,首當其沖的就是電力行業,其次是家電行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電子行業。
2022年,電力行業耗銅量占總消耗量的48%,家電行業占比14%,其他行業均在10%以內,可隨著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這一數據出現了大的變動,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
新能源領域對銅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我們先來說一下風電和光伏系統,對比傳統能源發電,新能源發電的耗銅量更高。
比如每兆瓦陸上風電裝機平均需要4噸左右的銅,而海上發電所需要的銅則是它的三到四倍。
除了新能源發電外,還有一個地方十分耗銅,那就是新能源電車,一般情況下,它使用的銅量是燃油車的四倍。
電機和電池是新能源電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電車的電機里面需要大量的銅線,僅一臺電機可能就需要10公斤的銅,更別說大型的純電動巴士。
而電池內部的連接線和外部的充電設施也都需要用到銅,據有效數據顯示,純電動車的用銅量約為80公斤左右,外部的充電設施則需要約30公斤。
另外,現在高速發展的AI產業也非常耗銅,要知道,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依靠于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機,這些設備都需要很多銅纜進行連接。
比如英偉達的GB200服務器,單臺服務器消耗的銅量大約為1.36噸,這還沒有算上高算力下所需要的電力。
在算力和電力的疊加下,銅消費年增速能達到5%,遠遠超過2%的歷史平均值,可以說,現在的新能源和數字化變革正在重塑銅的時代,未來20年需要的銅,可能超過人類迄今開采量的總和。
另外,現在銅價的升高,除了有需求量激增的因素,還和全球高品質銅礦山資源減少有關。
全球銅礦分布
2023年,全球已探明的銅儲量為10億噸,其中智利擁有的銅礦最多,位居世界首位,所以智利也是最大的銅礦出口國,估算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20%都來自銅的生產。
除了智利以外,緊接著便是美國、秘魯、澳大利亞、俄羅斯,這幾個國家的銅儲量也很多。
當然,10億噸還只是已探明的銅儲量,根據美國地質局的調查,全球陸地銅資源有16億噸,海底大約有7億噸,不過這個只是預測數據,實際數據可能更多。
可是這些數據對中國來說,可用性并不高,因為中國已探明的銅資源僅有4065噸,而且大型礦床非常稀缺,儲量超過250萬噸的礦床少之又少,更別說超過500萬噸的。
同時,中國的大部分銅礦位于開采條件很差的丘陵地區,這就進一步加大了開采成本,所以中國的銅主要依靠進口。
中國如何應對銅的高需求量?
智利和澳大利亞是中國銅礦的主要進口國之一,在2024年,中國進口的銅精礦總量超過了2800萬噸。
之后隨著科技的不斷更新換代,中國對銅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只是,如果僅僅只依靠進口的話,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卡脖子”。
這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資源戰場”,誰擁有資源誰就擁有話語權,更別說近些年南美洲的局勢并不穩定,像智利這樣的銅礦出口國很容易受政策變化和勞工問題影響,供應鏈一定會有風險。
所以,為了應對挑戰,中國拓寬進口渠道,減少了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并且還加強與銅出口國的合作發展,建立了穩定的貿易關系,為銅進口的穩定發展押下了不少籌碼。
與此同時,中國還增加了對廢銅的進口,盡管相較于銅礦,廢銅的進價更高,但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對銅礦的依賴。
只不過廢銅市場的前景并不明朗,整體供應量有限,再加上受環保政策的限制,企業能獲得的利潤非常低,所以這就要鼓勵企業提高技術和完成產業升級,提高對銅資源的利用率。
另外,也要盡可能地開采中國的銅礦,雖然技術難度較高,但卻是中國銅業安身立命的“后勤保障”。
如果真有一天,進口銅礦受到影響,我們在短時間之內也不至于手忙腳亂,有足夠的資本穩定后方。
其實,除了銅礦資源,其他稀缺資源同樣也面臨著各種問題,為了經濟的穩定發展,必須要切實采取措施來應對這一困境。
參考資料:
銅價緣何上行,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