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被全國觀眾喊了三十年"陳佩斯,手里連個像樣的國家級獎杯都沒有。
更別說"一級 可就是這個沒頭銜、沒獎狀的老頭,71歲還在為電影版《戲臺》熬夜改劇本。 片場里,他盯著監視器里的畫面突然紅了眼眶,抹了把臉對身邊人說:"這戲里的苦,懂的人自然懂。" 71歲的他帶著作品回歸,回應了之前那些不好的聲音,用實力證明自己! 01. 陳佩斯走上喜劇之路,也是得益于他父親的影響。 他的父親陳強在銀幕上塑造了無數經典反派形象的老藝術家,不經意間成了陳佩斯喜劇啟蒙的引路人。 小時候,陳佩斯就愛模仿父親在電影里的神態動作,尤其是父親飾演反派時那股子“壞勁兒”,被陳佩斯學得惟妙惟肖,逗得家人哈哈大笑。 然而,父親的名氣并未給陳佩斯帶來多少便利,反而還產生了阻礙。 “南霸天”的兒子這一身份,文工團、話劇團一聽他的背景,都婉拒了他。 但陳佩斯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輸的勁兒,從內蒙古輾轉回到北京,歷經波折,終于進入了八一電影制片廠。 1979年,陳佩斯與父親合作了第一部電影《瞧這一家子》。 在片中,父子倆一唱一和,陳佩斯把角色的活潑與青澀演繹得十分到位,影片上映后大獲成功,陳佩斯也開始在演藝圈嶄露頭角。 可真正讓他紅遍大江南北的,還得是春晚舞臺上那碗“看不見的面條”。 1984年,央視春晚劇組向陳佩斯和朱時茂發出了邀請。 當時,小品這種表現形式并不是很出名,陳佩斯和朱時茂帶來的《吃面條》,在領導眼中完全是“離經叛道”。 沒有實物道具,全靠肢體語言和表情來演繹,這能行嗎?距離節目登臺只剩半小時了,《吃面條》還在被考慮是否要撤下。 陳佩斯和朱時茂沒有退縮,他們決定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 舞臺上,陳佩斯拿著空碗和筷子,將一個貪吃又憨傻的小演員刻畫得入木三分。 他那逼真的吃面動作,仿佛真的在吞咽著熱氣騰騰的面條,觀眾們仿佛都能聽到他的呼嚕聲。 十二分鐘的表演,臺下笑聲、掌聲不斷。 節目播出后,陳佩斯一夜成名,《吃面條》也成了春晚歷史上的經典之作,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中國電視小品的新時代。 此后的十年,陳佩斯成了春晚的常客,《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等小品,一個比一個精彩。 他和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用精湛的表演,為觀眾帶來了無數歡樂。 第一次登上春晚時,陳佩斯和朱時茂連個像樣的排練場地都沒有,吃飯都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后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待遇雖然有所改善,但創作上的限制卻讓陳佩斯倍感壓抑。 每一個作品,都要經過各路“專家”的層層審核,很多時候,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 陳佩斯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追求喜劇的純粹性,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堅持顯得格格不入。 1998年春晚的《王爺與郵差》,成了他和春晚之間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演出時,麥克風突發故障,陳佩斯和朱時茂只能憑借多年的默契,扯著嗓子表演。 精心設計的肢體包袱,因為聲音問題大打折扣。 可演出結束后,沒有人為這次失誤負責,甚至沒有人對他們表示歉意。 陳佩斯徹底寒了心,他覺得自己在這個舞臺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創作才華也被嚴重束縛。 真正讓陳佩斯和央視走向對立面的,是盜版VCD事件。 1997年,市面上突然出現大量陳佩斯小品的盜版VCD,而發行方竟然是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陳佩斯和朱時茂去找對方理論,得到的卻是傲慢無禮的回應:“你能紅是我們捧的,用你點東西怎么了?” 陳佩斯咽不下這口氣,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尊嚴,將央視告上了法庭。 官司雖然贏了,獲得了三十多萬的賠償,但他也因此得罪了央視。 一時間,傳言四起,說他被“封殺”了。 演出邀約瞬間消失,曾經的合作伙伴也紛紛疏遠,就連多年的老搭檔朱時茂,也漸漸和他分道揚鑣。 02. 事業陷入低谷的陳佩斯,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他自己開辦的影視公司,因為種種原因經營不善。 拍電影時,明明影院里座無虛席,可票房卻被惡意瞞報,血本無歸的他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 最艱難的時候,兒子280塊的學費都讓他犯了難。 就在這時,妻子王燕玲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去種地。 于是,陳佩斯放下了明星的光環,和妻子來到河北的荒山,承包了一萬畝地,當起了果農。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澆水、施肥、除草,滿臉塵土,雙手布滿老繭,生活別提過的多充實了。 靠著賣石榴,陳佩斯慢慢還清了債務。 生活雖然辛苦,但也讓他的心境逐漸平靜下來。 只是,每當夜深人靜,他望著星空,心中對舞臺的渴望從未熄滅。 幾年后,妻子拿出兩人種地攢下的三十多萬,對他說:“去干你想干的事吧。” 陳佩斯決定重返舞臺,但這次,他選擇了話劇。 2001年,他帶著話劇《托兒》登上舞臺。當時的話劇市場并不景氣,觀眾寥寥無幾。 陳佩斯沒有氣餒,他把所有積蓄都投入到這部話劇中,沒有錢做宣傳,就靠口碑傳播。 他和演員們在舞臺上用心演繹,每一場演出都全力以赴。 沒想到,《托兒》一經上演便大獲成功,場場爆滿,連演十五年,成了話劇界的傳奇。 此后,陳佩斯又推出了《陽臺》《驚夢》等多部優秀話劇作品。 在排演《戲臺》時,他的“較真”勁兒更是讓人欽佩。 為了還原民國戲班的真實狀態,他帶著演員們看了一整天的京劇武生錄像,研究他們的走路姿態、動作神態。 為了一件水衣的顏色不夠地道,整個劇組推倒重來三次。 他常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所有逗人笑的角色,心里都流著淚。”在他的作品中,觀眾既能捧腹大笑,又能品出生活的苦澀與無奈。 《戲臺》從2015年首演到2025年封箱,演出了三百五十多場,火遍了七十多個城市,甚至在溫哥華也一票難求。 如今,71歲的陳佩斯再次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拍攝電影版《戲臺》。 為了這部電影,他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在片場,他就像一個剛入行的新人,虛心向攝影師請教數字技術。 為了一個道具的質感,他不惜重金借來真正的文物。 當黃渤、姜武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出現在演員名單中時,整個娛樂圈都為之震動。 大家都知道,這是陳佩斯的藝術魅力使然,是眾多演員對他這位喜劇大師的敬重。 陳佩斯從不把自己的作品送去評獎,他說自己是個“干凈的人”,不想沾染名利場的污濁。 在片場,看著回放的陳佩斯,有時會突然落淚,嘴里念叨著“心酸”。 可下一秒,他又會擦干眼淚,咧嘴笑起來。 這一哭一笑,飽含著他半輩子的風雨滄桑,也是他對“戲比天大”這四個字最深刻的詮釋。信息來源:1905電影網2025-07-11《《戲臺》發布角色特輯 陳佩斯、黃渤主演》
信息來源:2020-10-30人民日報《22年后重返央視,陳佩斯還能逗笑這屆年輕人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