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陳佩斯在話劇《驚夢》謝幕時說的那句話,讓臺下觀眾當場抹眼淚。
“應了的戲就得唱,這是祖師爺定下的規(guī)矩。”
說起來他這一路,可真沒少折騰。從餓肚子的知青到春晚頂流,再到自己搭戲臺演話劇,71歲還在琢磨新電影《戲臺》——這人好像從來沒“躺平”過。
小時候他家里藝術氛圍濃,父親總在片場忙,但只要回家就給兒子講戲里的趣事。后來家里變故,他跟著下地干活,每月糧食不夠吃,就和家人在田埂上挖野菜、摘野果填肚子。勞動間隙他總愛逗同伴,擠眉弄眼說兩句俏皮話,倒把大家的疲憊都趕跑了——那會兒誰能想到,這“調皮勁”后來成了喜劇的種子?
1979年《瞧這一家子》播出,他第一次演電視劇就火了。沒科班出身的架子,把角色的憨直勁演得活靈活現,觀眾一下記住了這個愛“抖機靈”的年輕人。后來春晚導演看中他和朱時茂,才有了經典的《吃面條》。他穿工人夾克、戴毛線帽,朱時茂西裝革履拿劇本,兩人往那一站就有戲。空碗里“吸溜吸溜”吃面條那場,動作夸張得像真餓了三天,連觀眾都跟著咽口水——那哪是演小品,分明是把生活里的煙火氣搬上了臺。
可他沒在春晚的光環(huán)里扎根。后來想拍電影,自己寫了好幾個本子,跑遍制片廠沒人愿意投。“沒人出錢就自己湊!”他咬咬牙自導自演,電影票房不錯,最后分到手里的錢卻少得可憐。1998年最后一次上春晚,他轉身回北京搭了幾間農舍,一頭扎進話劇里。
他偏要在話劇里“死磕”。2001年《托兒》講婚托的騙局,把“誠信”這事兒攤開了給觀眾看;2021年上喜劇綜藝當導師,別人當節(jié)目錄,他倒把現場變成了課堂。學員表演有問題,他當場指:“這笑點太刻意,生活里誰這么說話?”觀眾直感慨:“這才是真藝術家,對藝術比對自己還嚴。”
現在再看他,71歲了還在親自登臺。新電影《戲臺》是舞臺劇改編,他知道成功率不高,拍的時候連臺詞重音都要摳半天。有次對戲說錯一句,他站在片場自責得直搓手:“耽誤大家時間了。”
他說自己沒拿過國家一級大獎,語氣里倒像在說“今天晚飯吃了饅頭”——云淡風輕的。可觀眾心里有桿秤:當年《吃面條》讓全國人笑出眼淚,后來《托兒》《驚夢》讓人笑著嘆氣,現在《戲臺》還沒上映,票倉已經開始預熱。
現在圈里總說“流量為王”,可陳佩斯偏不信這個。從小品到話劇,從電影到新戲,他46年就干一件事:把觀眾當回事。就像他說的“應了的戲就得唱”——這規(guī)矩,現在還有幾個演員能守?
他71歲了,還在親自登臺。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