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那個讓全國觀眾笑了幾十年的陳佩斯,突然在片場哭了。71歲的老爺子抹掉眼淚又笑起來。
他嘴里念叨著"心酸啊",可沒人知道這個零獎杯的小品王到底在心酸什么,為什么連黃渤 直到看見那些影帝甘當綠葉,人們才恍然大悟:有些東西,比獎杯更珍貴。 作者-山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陳小二" 說起陳佩斯,70后80后沒有不知道的。那個在春晚舞臺上吃了七碗面條的"傻小子",一下子就住進了全國觀眾的心里。 從1984年的《吃面條》開始,到后來的《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幾乎承包了那個年代所有的笑聲。 每年除夕夜,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最期待的,就是看這兩個人又會給大家帶來什么驚喜。 可誰能想到呢?這個被全國觀眾叫了幾十年"小品王"的人,手里竟然連一個國家級的獎杯都沒有。 當主持人問起這事兒,陳佩斯淡淡地說:"我是一個非常干凈的人,沒拿過這些獎項。" 更讓人意外的是,從1998年開始,這張熟悉的面孔就再也沒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出現過。 整整27年了,觀眾們還在網上留言:"現在的小品,怎么就是沒有當年那個味兒?" 27年過去了,當年那些模仿陳佩斯的演員,有的紅了,有的糊了,可他們的作品,卻沒有一個能讓觀眾說出"無法超越"這四個字。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真正的經典從來不會因為離開舞臺而褪色。 一個"干凈人"的較真 那么問題來了,陳佩斯到底是怎么從春晚的"寵兒"變成了"局外人"?故事要從一場看起來像"蚍蜉撼樹"的官司說起。 1999年,陳佩斯意外發現,央視下屬公司竟然把他和朱時茂的8個小品偷偷刻成光盤在賣錢,而且事先連個招呼都沒打。 換成別人,可能就忍了。畢竟,央視是什么地方?得罪了這個"龐然大物",以后還想在這個圈子里混嗎? 可陳佩斯偏偏是個較真的人。他說:"我無法接受那些人對我的漠視。 這些作品都是我和朱時茂費盡心思才呈現出來的,即使不打算給錢,好歹也應該打聲招呼吧!" 于是,一場官司開始了。最終,陳佩斯贏了,拿到了33萬元的賠償。可這33萬元,換來的卻是與整個"江湖"的決裂。 從那以后,春晚的大門對他關上了,合作的朋友疏遠了,連找他拍戲的人都少了。 最難的時候,連兒子280塊錢的學費都得東挪西湊。可就是這樣,陳佩斯還是堅持說:"我是一個非常干凈的人。"這句話聽起來云淡風輕,可個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