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沒想到,中方對菲律賓政客的制裁落地后,菲防長就像變了個人,竟然開始長中國志氣滅美方威風了。
7月9日,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特·特奧多羅面對路透社記者拋出一個大膽判斷:“不管誰當美國總統,中國都不會對菲律賓動武。”
而且他進一步闡釋,中國在南海的戰略計劃不會因白宮主人更迭而改變,畢竟中國對這個區域的企圖,與誰是美國領導人無關。
那么,菲防長為何會自信的說出這種話?這背后又將釋放怎樣的信號?
虛張聲勢的“防御網”
就在他發言前幾日,日本擬向菲律賓出售六艘退役的“村雨”級驅逐艦的消息,也被西方媒體反復炒作,而這些艦齡超30年的二手軍艦,更是被菲律賓宣傳為海軍現代化的里程碑。
可按照現實來說,菲律賓海軍當前以輕型護衛艦為主力,火力與指揮系統與中國差距懸殊,就連菲軍方內部,也對這批老舊裝備的實戰價值心存疑慮。
而且在2025年初,美國“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秘密進駐呂宋島軍事基地,距中國南海核心區僅千余公里,而菲律賓武裝部隊發言人帕迪拉公開表示歡迎,稱其能“增強菲軍在現代武器系統訓練方面的技能”。
但美國的承諾往往在紙面上堅不可摧,雖然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東盟外長會期間會見日菲外長時,高調重申對菲律賓的防務承諾,但五角大樓的《印太安全評估報告》,卻將菲律賓列為“二級合作伙伴”,援助優先級低得可憐。
特別是經濟領域的暗流卻讓馬科斯政府步履維艱,畢竟就在特奧多羅發表“安全宣言”前夕,特朗普政府就向馬尼拉投下一枚經濟炸彈:自8月1日起,所有進入美國的菲律賓商品將征收20%全面關稅。
要知道,這一決定可是令馬尼拉猝不及防,畢竟4月公布的稅率還是17%,經過馬科斯政府多方游說后不降反升。
而且對貿易逆差的菲律賓而言(2024年進口141.78億,出口92.98億),這一關稅將重創其電子代工業和農產品出口兩大支柱產業。
再加上菲律賓常常因為核武言論陷入孤立,就連特奧多羅此前也拋出“中國只有去核才有權倡導東南亞無核”的言論,甚至還曲解《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精神。
不過在7月10日,在東盟外長會上,王毅外長以柔克剛:“中方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這一表態也贏得了東盟國家廣泛贊賞,但是反觀美國,他卻是唯一未明確表態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的不戰而勝之道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特·特奧多羅面對路透社記者,卻直接拋出一個大膽判斷:“不管誰當美國總統,中國都不會對菲律賓動武。”
這一判斷可能看似突兀,但是卻發生在7月2日菲律賓巡邏艦在美軍航母掩護下強闖黃巖島遭中國海空軍強力反制后不到一周。
而且特奧多羅的“安全自信”主要源于南海并非中國戰略優先級,他在路透社采訪中坦言:“(開戰)可能性不大,但這完全取決于中國國內的局勢”,而 此言揭示菲律賓決策層對地緣格局的清醒認知,那就是臺海才是中國的核心關切。
畢竟從軍事視角看,臺海問題關乎國家統一根本,南海則屬主權爭端與航道博弈,二者戰略權重不可同日而語,更是有多位軍事分析家指出,若中美發生沖突,引爆點更可能在臺海而非南海。
而美國戰略設計者曾試圖將南海打造成“副戰場”,牽制中國在臺海方向的兵力部署,但現實卻是“尼米茲”號、“里根”號航母長期困守南海,不敢靠近臺海敏感水域,畢竟中國在南海的戰術耐心背后,是對戰略主動權的牢牢把控。
一旦臺海問題解決,美國“印太戰略”將面臨結構性崩塌,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空間自然歸零,而這種地緣聯動關系,恰好是馬尼拉決策層反復試探卻不敢真正越界的深層原因。
至于特奧多羅的“中國不會動武”判斷,主要是在技術層面符合中國當前的南海行動邏輯,畢竟中國選擇的是一條“灰區操作”路徑,那就是通過非戰爭軍事行動達成戰略目標。
根據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中國海警在仁愛礁、黃巖島和中業島的巡邏密度加倍,監控頻率激增80%,而菲律賓每次挑釁行動都處于中方嚴密監視下,補給船遭高壓水炮驅離已成常態。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5年07月09日關于菲律賓防長:本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且不會迫在眉睫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環球網2025年07月07日關于康霖:菲律賓再炒“單一戰區”有何居心?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