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有很多孩子的日程表都會被填得滿滿的,去夏令營、去研學、去完成各項作業……其實,適當給孩子一點“留白空間”,讓孩子自己多思考怎樣合理規劃一個充實、全面的暑假,更利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一起來看這些建議——
很多孩子假期的組合是否多為“在家作業+培訓班+去祖輩家+短暫旅游+在家玩”?但一個好的假期,應該涵蓋能力培養、勞動意識、體育鍛煉、個性發展、視野開拓等多個方面。
假期是輕松且美好的,別緊趕慢趕地為孩子塞滿每一個空隙,學著教會孩子如何“充實”過假期,更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1
如何規劃時間,讓假期張弛有度?
暑假是一首沒有加過標點的詩,等待家長和孩子共同揮筆。
詩,是要表情達意的。家長們先別急著傳遞自己的教育焦慮,別匆忙地往時間表里塞滿培訓班和復習題。定目標之前要了解孩子們的心意,發呆和放空、游戲和追劇,都可以適當放進目標里。但放松不等于放縱,健康起居、適量飲食、用眼用腦要留一定的余地。建議家長們在假期里帶著孩子們學做幾道好菜、堅持體育鍛煉、唱唱歌跳跳舞、走走朋友親戚、了解社會和探索大自然,別把孩子托管給手機。
詩,是富含韻律節奏的。家長要幫助孩子們把握好學習、鍛煉、娛樂、放松的規律。沒必要緊趕慢趕地塞滿每一個空隙,張弛有度中也容得下一呼一吸。難度大的任務破成幾塊來攻克、枯燥的練習中夾一些獎勵和驚喜。假期最適合家長陪著孩子們一起探索各種課外的廣泛領域,主動利用網絡和人工智能工具,享受好時代的學習紅利。
(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楊新曉)
暑假的風里,藏著一顆“自主的種子”,它需要陽光、空間和耐心,才能在孩子的心里慢慢發芽生長。
我常和家長說:假期的時間管理課,不是教孩子完成任務,而是陪他一起給這顆“種子”最好的生長環境。如何讓這顆“自主的種子”在暑假里穩穩扎根?分享三個“護苗小妙招”:
給種子一個方向:把目標變成看得見的小芽
不妨和孩子一起,把“每天學習”“多讀書”這類愿望,變成具體的“小芽任務”。孩子每完成一項都會眼睛發亮:“看,我的種子又長大一點!”這種清晰的成就感,會推著他主動向前。
給種子留片陽光:彈性時間讓小芽自主自然舒展
每天留出1-2小時“陽光時間”:拼樂高、觀察螞蟻、畫圖畫……這會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我的時間,我能安排”。當孩子充分舒展過,會更珍惜計劃中的“小芽任務”,形成“主動完成任務—享受自由時光”的良性循環。
和種子一起長大:每周調整讓計劃更懂孩子
每周找個輕松時刻和孩子一起看看“種子”的模樣并及時調整,計劃不是固定框架,而是和孩子一起長大的伙伴——越調整越貼合其節奏。
當這顆“自主的種子”在暑假里悄悄扎根,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已經學會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把生活過成最舒展的模樣。
(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教師 胡怡涵)
時間管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家長只需要輔助與支持,而非“領導”與“代替”。
一、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感受能力(適合幼兒和小學生)。
首先是訓練直觀感受,要想讓時間看得見、摸得著,家長可以借助鐘表、沙漏、計時器(番茄鐘)等計時工具,讓孩子對時間有直觀感受。讓孩子感受時間的存在,這是培養時間管理能力的基礎。
其次是培養“時間感”,這里的時間感指的是孩子對時間的感知能力。時間感強的孩子,對時間的感知會更精準。親子游戲是培養孩子時間感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方式之一。
再次是幫助孩子學會準確“表達”時間,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每天有意識地將時間“表達”出來。另外還可以通過讓時間看得見、把時間畫出來的方式進行訓練和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
二、“四步法”提高時間管理能力(適合小學高段和初中生)
當孩子的時間感越來越強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始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能力訓練了。
第一步:明確目標;第二步:整理評估(暑假期間的學習任務整理、時間評估);第三步:實施計劃;第四步:評價激勵。
三、假期中給夠孩子最重要的三個時間PDF
PDF主要是指:玩的時間,放空自己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別讓孩子每天只剩下“上課、作業、培訓”。真正的成長和快樂,是在那些“看起來沒用”的時間里悄悄發生的。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員 許立群)
自己的假期自己做主,學著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來解鎖多彩假期。
躺在床上玩手機的暑假就像被按了快進,好像眼睛一睜一閉就又到了開學季。大學生總在想,有什么方法能讓暑假走慢一點?
我的方法有三。
一是實踐交流。在大一暑假,我參加了浙江大學材料學院赴廣西宜州支教社會實踐。在這里,我不僅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支教團團友們,還認識了很多真誠可愛的小朋友們。在這里,“一朵云推動了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了另一棵樹”。在這里,我將自己習得的知識內化于心,反哺社會。我還參加了浙江大學求是學院赴美國哈佛大學等高校暑期交流項目,感受不同高校教學氛圍與學習模式,與來自世界各地膚色各異的人們交流,在此過程中提升自我,開拓眼界。
二是實習兼職。利用假期錨定某個領域去深度實習或找份自己感興趣的兼職是個不錯的體驗,不僅能讓自己離“財務自由”邁進一步,還能為未來擇業的自己多記上一筆履歷。
三是好好休息。無論是出去旅游還是在家休息,無論是用兩個月看完一本好書還是用一兩周的時間去探索一座新的城市,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才最重要。為自己的人生偶爾按下空格鍵,或許能探索到更多可能性。
(浙江大學大二學生 徐譜真)
2
假期閱讀,怎樣才能入腦入心?
假期是暢游書海、滋養心靈的好時光。
在這里,我為不同學段的小學生們準備了假期書單和閱讀小錦囊,助你們度過一個充滿書香的假期。
(1-2年級):趣味啟航,樂享共讀
剛接觸閱讀的小朋友,重在培養興趣。推薦圖畫書和童話,如《神筆馬良》《安徒生童話》,在親子共讀中感受故事魅力。《中國經典童謠誦讀100首》等韻律讀物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閱讀錦囊:每天為家人分享你今天讀到的故事,講到精彩處,可以借助動作表情表演出來。
(3-4年級):方法筑基,習慣養成
中年級同學要開始關注閱讀方法的培養。推薦《昆蟲記》《十萬個為什么》探索科學世界;《草房子》《愛的教育》體會真摯情感;《伊索寓言》領悟生活智慧。
閱讀錦囊:學會提問,讀書前看目錄插圖猜內容,讀時把標題變問題,帶著問題找答案。
(5-6年級):因文而定,知行合一
高年級同學閱讀要注重思考與運用。推薦《西游記》《三國演義》品味古典名著;《海底兩萬里》等科幻經典激發探索;《平凡的世界》(少年版)關注社會人生。
閱讀錦囊:不同文體閱讀時側重不同,如,說明文抓主要信息,小說則要關注人物情節。
(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王倩倩)
選書,要嘗試走出舒適區;看書,最好避免碎片化閱讀,慢慢看,細細想。
在選書上,要嘗試走出舒適區,豐富圖書類目。除了語文老師推薦的那些文學作品,還有許多種類的圖書或雜志都可以讓我們大開眼界,比如科普類、文史類、人文社科類等。不知道看什么時,書店和網絡上的榜單都是不錯的參考。換一種書看,一開始會覺得不適應。但不用急,假期時間充足,可以慢慢看,細細想,磨著性子看。一本過后,也許就能看到全新的風景。
在閱讀時,最好避免碎片化閱讀,盡量用整塊的時間來閱讀。舊書新讀不妨跳著讀,反正情節都熟悉,會有種“開盲盒”的快樂。讀“大部頭”之前要做好計劃,一天讀幾章或者一天讀幾頁,可以體會“聚沙成塔”的樂趣。有些書需要比對著讀,比如這本書里提及的朝代背景,可以到另一本歷史書中去深入了解。也許某一個午后,你會突然發現各本書中的內容可以相互關聯、相互印證,那么,你的閱讀之旅也就更上一個臺階了。
(浙江省湖州市愛山小學教育集團鶴和小學語文教師 周惜蓓)
3
“行萬里路”,怎樣才能“行”出滋味?
可別把帶孩子“行萬里路”變成打卡式旅游。
暑假來臨,同時作為一個初中生和一個幼兒園小班孩子的家長,我也尋思在忙碌了一個學期之余,如何利用暑假帶孩子去“行萬里路”?結合自身經驗,與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想法:
旅游避免變成單純打卡。外出旅游既要讓孩子輕松愉悅,又要能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要避免停留在單純吃喝玩樂的淺表層次,不能讓大好河山、人文景觀、各類場館僅僅成為打卡的背景和陪襯。
讓孩子參與行程計劃擬定。鼓勵孩子根據時間、費用、主題等制定行程,并與家長討論確定。這樣既滿足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自主性的需求,又能讓孩子學會如何篩選信息和學會決策。
鼓勵孩子與萬物對話。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其感興趣的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觀進行仔細觀察,充分發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為孩子進行講解,碰到都不清楚的問題則可以借助工具查詢。與萬物對話是孩子知其然和所以然的過程,思維能力會得到提升。
鼓勵孩子與人交流。讓孩子主動與旅途中接觸的交通、景區、餐飲、場館等各行各業工作人員交流,了解各類職業的特點,幫助他們全面深入認識社會。
與孩子共同應對困難。旅途中難免會碰到諸如錯過車次、突發疾病等情況,可以讓孩子一起出謀劃策,共同應對,增強孩子的應急心理素質和合作精神。
(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付睿)
哪怕“說走就走”,也需要規劃,讓每一次旅行都有方向與期待。
帶孩子外出旅游,不妨制定一個清晰的規劃。例如,每年設定游覽兩座城市、攀登三座名山、參觀五個博物館等目標,讓每一次旅行都有方向與期待。
除了年度規劃,每次出行前精心制定旅游攻略也至關重要。家長不妨邀請孩子共同參與攻略設計,在設計前,引導孩子閱讀當地人文歷史、地理風貌等書籍,讓孩子對目的地有初步的認知;設計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探討選擇何種交通工具、游覽哪些景點、如何挑選合適的酒店、怎樣做到經濟實惠。如此一來,每一次旅行都化身為孩子的項目化學習實踐,讓他們在思考與決策中提升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學正小學教師 劉時范)
平安出發,滿載而歸,才是完美旅程。
當孩子們踏出課堂的邊界,旅途便成為一本立體的教科書。而安全,是貫穿旅程始終的生命線。行前的細致準備是筑牢安全的第一道堤壩。不妨先查閱目的地的風土人情、潛在風險,熟記緊急求助方式,備妥常用藥品和寫有聯系方式的應急卡。踏上旅途,安全之弦須臾不可松:交通規則是鐵的紀律,風險防范不容疏失,景區警示線即是生命線。若遇極端天氣,請斷然摒棄“來都來了”的僥幸——生命無價,避險為先!
當安全得到守護,旅途便成為滋養心靈的活課堂。一次精心設計的遠行,勝過萬千空洞的說教。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圖書館、博物館,正是孩子們觸摸歷史脈絡、汲取文化瓊漿的絕佳場所。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富春山居圖》的全息山水邀孩子步入流動的水墨丹青;杭州圖書館的層疊書廊與攀爬階梯,將求知的渴望悄然印入心田;良渚博物院的千年玉琮與水利智慧,讓中華文明“實證之地”的脈搏在指尖跳動。歸程后,可以嘗試用畫筆勾勒、用文字記述,將旅途的見聞與感動沉淀為屬于自己的知識寶藏。
(浙江省杭州市惠興中學教師 胡瑩)
4
怎樣找到電子產品與成長的平衡點?
假期是孩子自主學習的寶貴時光,合理運用學習工具能讓孩子事半功倍。
電子產品:用得好,是利器
電子產品憑借其交互性與信息豐富性,能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素材與即時反饋機制,這對于孩子的思維發展與知識建構具有重要意義。當然,要注意控制時間,避免沉迷。
比如孩子需要完成一個科學觀察日記,可以借助豆包、deepseek等確定選題、搭建研究框架、制定觀察計劃、搜索相關資料、推薦書籍等,這期間能夠鍛煉到提問、判斷、信息加工等諸多方面的能力。
在線課程:拓展視野的窗口
當下在線課程資源豐富,涵蓋各學科。家長可以聽取老師的建議,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和興趣,為孩子推薦合適的課程。
國家推出了不少線上學習平臺,比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國圖公開課、愛課程等。另外,作為B站資深用戶,尤其推薦紀錄片區,BBC地球系列、央視國寶系列等高質量大片應有盡有,可謂宅家低成本見萬千世界的最佳拍檔。
傳統工具:不可忽視的幫手
紙質書籍、實體教具等傳統學習工具憑借其獨特的屬性,依舊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錄抵抗遺忘,重塑大腦,因此,要鼓勵孩子頻繁地記錄自己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推薦用“記錄-復盤-提煉”的模式形成自己的閱讀摘錄、觀影收獲、感恩日記等,同時學會使用各類思維導圖,讓記錄的結構化促進思維的系統化。
(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教授 葉林;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學教育集團副總校長 楊陽)
對電子產品,關鍵在“善用”而非“濫用”。
精選資源,明確目標。家長與孩子共同篩選權威教育平臺和互動工具,將平板設為“學習模式”,把學習類App置于主屏幕,娛樂軟件加密管控。
立規守界,培養自控。設定每日電子學習時長和娛樂時長,學習時關閉社交通知,用鬧鐘或管理軟件提醒。
線上線下融合,豐富形式。線上學習后,知識類可通過紙質練習加以鞏固,實踐類可帶孩子到公園、科技館實地驗證。
工具本身無好壞,善用則成利器。當今時代,不讓孩子觸碰電子產品那是不現實的,找到電子產品與成長的平衡點,既能發揮其便捷性,又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讓知識轉化為力量,讓假期成為查漏補缺、拓展視野的黃金期。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東城街道中心小學教師 丁婉君)
5
怎樣讓主動勞動“充實”孩子的假期?
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自我成就感、學會感恩父母。
現在多數孩子勞動能力不強。多數家庭過于關注孩子學習和娛樂,孩子缺乏對家務勞動的認知和實踐。殊不知干家務好處多多:促進親子互動,鍛煉肢體協調能力,獲得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趁著學業壓力不大的暑期,孩子的家務訓練務必提上日程。
定計劃。家務勞動的執行人是孩子,所以要讓孩子自己參與制定“家務安排表”。家長在旁協助,幫助他們學習勞動時間管理。家務內容可從三方面展開: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整理房間、收拾抽屜、洗滌小衣物等;2、為家做簡單清潔,如掃地、拖地、倒垃圾等;3、擴展興趣家務,如洗菜、做菜、喂寵物等。孩子在制定勞動時間、內容后,家人還要約定評價方法。
看執行。各項勞動的方法、工具的使用,家長要先給孩子做指導。還可以發揮祖輩的作用,一步步引導孩子完成家務。勞動中,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用火用電安全。當孩子獨自在家勞動時,家長也要適時打電話詢問、提醒。
有評價。評價要從家務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上展開。每天給孩子做的家務打上“√”或“☆”,就是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勞動被看到了。家長還要不吝嗇夸贊,常用語言去鼓勵孩子——“你用小蘇打浸洗的葉菜,吃了讓人放心”“你的房間整理得這么干凈,真是井井有條”“擦地板這件事你已經連續做了5天了,持之以恒成了你的美德”。
(浙江省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師 陳燕)
6
安全健康,如何一個也不少?
健康安全是暑期生活的重中之重,家長與孩子需共同學習,選擇安全健康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
暑期運動建議選擇安全健康的方式,比如游泳應前往配備專業救生員和完善設施的正規游泳館;籃球、足球等戶外運動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并做好防曬補水;室內舞蹈、乒乓球等活動既能避暑又能強身健體。切記,運動前務必做好熱身,根據體能調整強度,及時補充水分,避開正午高溫時段。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學教育集團教師 徐剛強)
真正的情緒調節,不是消滅風暴,而是讓孩子知道:你的小船永遠有港灣可停靠。
暑假的晨光暖融融,可十二歲的媛媛蔫得像曬蔫的小花。期末考失利像塊大石頭,壓得她喘不過氣,整天抱著平板縮在角落。媽媽輕聲詢問,她只悶悶丟下一句“別管我”。屏幕的微光映著她緊鎖的眉頭,也映出媽媽眼中的憂心——假期本該是休憩的港灣,孩子的心為何卻像緊繃的弦?
孩子的假期情緒波動,很多時候是積壓的壓力在悄然釋放。學業期待、社交比較,甚至突然閑下來后的無措,都可能讓心靈“迷路”。與其急著追問“怎么了”,不如遞給他們一個輕巧的“情緒急救箱”,里面裝著幾樣貼心法寶。
? 深呼吸小能手:腹式呼吸法
“媛媛,和媽媽一起當‘氣球大師’好嗎?”媽媽輕撫她后背,柔聲說,“吸氣——想象小肚子鼓成圓圓的氣球,用4秒完成,屏住呼吸2秒,再慢慢、慢慢地把煩惱吹走,用6秒哦。”三次循環后,媛媛緊繃的肩膀漸漸松了下來。這深長的呼吸,就像即刻按下情緒的剎車,幫孩子找回身心控制感。
? 情緒涂鴉小天地:情緒日記涂鴉
媽媽送給媛媛一個星空封面的小本,輕聲說道:“不開心時,可以畫個閃電小人,或者寫一句 ‘氣死我啦’也行。”三天后,媛媛在本子上畫了流淚的云朵,卻在旁邊添了道小彩虹。把情緒 “畫”出來、“寫”下來的過程,就是一次溫柔的自我梳理。
? 家庭暗號能量站:專屬情感暗號
“媛媛,還記得我們的‘暗號’嗎?”晚飯時,爸爸突然對她眨眨眼。媛媛愣了下,忽然笑著比出“爪爪”手勢——這是全家徒步遇雨時發明的加油動作。這個只有家人懂的親密聯結,在孩子情緒低谷時,能快速輸送滿滿的安全感。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院橋初級中學教師 蔣丹迪)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教育之江”微信公眾號
轉自 | “人民教育”公眾號
編輯 | 白衣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