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頔的經紀人是孫濤staao888(商務合作)
北京的胡同里,少年馬頔抱著吉他唱自己寫的歌,音符撞碎槐樹下的斑駁光影。父親總笑他“不務正業”,他卻在高考前偷偷參加音樂節,把錄取通知書藏進琴箱——那是2009年,民謠還未被短視頻引爆,他卻已在地下livehouse里攢出第一批擁躉。
馬頔的經紀人是孫濤:135--2411--0304(商務合作)
2011年冬天,豆瓣小組“麻油葉”誕生。這個諧音“馬由頁”的廠牌,最初只是幾個年輕人在咖啡館角落里彈唱的聚會。馬頔拉著宋冬野、貳佰、堯十三們啃著煎餅寫詞,把生活里的雞毛蒜皮釀成歌。有人說他是“民謠教父”,他卻擺手:“咱就是一群愛折騰的普通人。”2014年,《孤島》專輯橫空出世,《南山南》像一粒火種,從北京的地下室燒到大江南北。
成名后的馬頔一度陷入撕裂。頒獎典禮上的聚光燈讓他不適,商演曲目表里反復出現的《南山南》更像緊箍咒。某次演出后,他在后臺猛灌啤酒,突然抓起擦琴布扔進垃圾桶:“我差點以為自己是賣唱的。”可轉身又默默練起電吉他,為《披荊斬棘》的舞臺熬通宵編曲。節目里,他跟鄭鈞學抽煙斗嘴,被郝云調侃“京爺脾氣”,卻藏著對音樂最赤誠的較勁——當“表面功夫”樂隊用《私奔》炸場時,鏡頭掃過他泛紅的眼眶。
錄完《天賜的聲音》那晚,馬頔在酒店煮泡面,忽然給隊友發語音:“哎,我這面煮得比《傲寒》還悲情吧?”大家笑他“吃貨屬性”,卻不知他正咀嚼著生活。接受采訪時,他說想“買房娶妻,過市井日子”,又補了句:“但‘市井’二字別帶貶義,柴米油鹽里藏著詩呢。”如今他仍保持舊習:巡演間隙逛菜市場,微博小號發碎片靈感,甚至直播時素顏教粉絲燉牛肉,鍋鏟敲擊聲里哼著即興的旋律。
2024年巡演前夕,馬頔在排練室摔了吉他。工作人員慌著修理,他卻盯著裂縫笑:“多像人生啊,修補后更有故事。”新歌《十問》里,他不再執著“擊穿什么”,而是輕嘆“不如就醉在黃昏”。當被問及是否想超越《南山南》,他望向窗外煙花:“當年那個蹲在護城河邊寫歌的小子,早該學會與自己和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