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琦
剛跨入本世紀,廣西藝術學院成立桂林中國畫學院,時任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師范系主任丶廣西美協副主席的余永健教授任院長,這是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所以“中國畫”稱謂命名的學院,在美術界引起蠻大反響。我和永健教授深交,是當年區黨委宣傳部提出打造漓江畫派,他參加了第一次座談會,會上他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充分肯定這個戰略構想,表示全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我非常感動。之后我們便常有來往,我曾請他為北京的朋友畫過一幅荔枝畫,記憶猶新。后來他任漓江畫派促進會副會長,他是漓江畫派的支持者、踐行者、助推者和見證者。
余永健自幼愛好詩書畫,少年時便伏于案前,臨摹著花鳥冊頁的一筆一墨。他未曾想到,這份對詩書畫的赤誠,會成為漓江畫派中清雅如竹的領軍人物之一。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繪畫與詩詞完美融合,展現出別樣的藝術魅力。他的作品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更在精神層面傳遞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
一
余永健生于1957年,祖籍福建漳州,從小浸潤于傳統文化,以筆墨為友,與丹青作伴。這份執著終于在1986年迎來新機。從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畢業,因才華出眾留校任教,開啟了從愛好者到專業藝術家的蛻變。
大學期間,余永健潛心鉆研花鳥畫之道,工筆與寫意兼修,傳統與創新并重。經過“學院式”和傳統式的雙向哺育,余永健打下堅實的素描、色彩的寫實造型與傳統筆墨意象造型的扎實基礎。不僅開闊了審美視野,也使他在渴求創新中思考著中國花鳥畫如何走向現代。他的繪畫作品以中國畫為主,尤其擅長花鳥畫。在這一時期,他充分利用廣西絢麗多彩的花草樹木、彩蝶飛鳥、碩果累累的自然景觀,創作了大量的抒情風景、歌頌大自然和溫良生命的中國畫作品。他的作品風格清新、明快、色彩運用獨具匠心。他常常以對景寫生為基礎,展現出典型的南方式溫潤平和、鮮活大氣和包容開放。在色彩運用上,善于將自然的色彩與內心的情感相結合,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調層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
在他的《紫蒂紅蕤染流霞》以紫荊花為主題,畫面中的紫荊花的嬌艷與背景流云相呼應,色彩斑斕而富有詩意。畫家通過題畫詩“不比茉莉不比桂,鮮與佳木競富貴;從來栽育寵養少,花枝葳蕤展茂薈”,進一步深化了畫面的意境,使人們在欣賞畫作時,也能感受到詩詞的韻味。
二
余永健的藝術實踐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突出了深入生活,投入生活、表現生命、貴在自然和創造個性的重要性,突破了傳統的花鳥畫的舊程式,拓展了花鳥畫審美客體的表現范圍,開闊了花鳥畫感受真實性而產生的豐富境界,實現了傳其神、寫其意、抒己情、美中美的藝術升華。
其一,布局嚴謹色彩鮮明。余永健的畫作,立意巧妙,布局嚴謹,筆墨簡練,設色淡雅,意境空靈,文人氣象詩畫交響。在廣西藝術學院求學的經歷,使他繪畫中充滿一種嶺南的氣韻,用筆清勁灑脫,追求墨韻的靈動與潤澤,不作抽、澀、怪、險之筆,彰顯“墨、密、厚、重”渾厚而明快,華滋而典雅的畫風。作品中有意減弱飄忽跳躍的色塊,加強黑白對比及韻律,將傳統水墨的靈性和精要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荔紅蟹肥》、《壯家姊妹》等作品中,嶺南佳果與民族風情被賦予文人畫的氣韻。他將亞熱帶繁茂物象提煉為疏朗筆墨,形成“布局安排”的理性與地域生機的交融。
其二,獨特的技法和設色。他用筆墨掌控自如,畫作達到了多一筆則多,少一筆則少的境界。一叢墨竹,半枝荔枝。這非一日之功,是他艱苦深入生活,仔細觀察,認真寫生和長期研習筆墨的結果。他的畫中大面積的書法題跋,書風清雅文氣十足,與繪畫相得益彰。這種詩書畫印的完美融合,在當今畫壇實不多見。 其三,超高的審美境界。余永健作品靜氣融儒,無塵喧囂,唯有寧靜致遠。在浮躁煩雜的都市中堅守虛靜之道,難能可貴。專家學者點評余永健的作品“簡淡、明凈、透出疏雅、靜極至深遠”。他的畫作有一種大家的疏簡之氣,體現出“清、新、雅、遠、疏”的審美境界。《紫艷凝露華影動》中,一只翠鳥獨立荷莖,以“鳥鳴山更幽”的詩意,將儒家入世的積極精神,化入空靈含蓄的意境中,達到奇妙的效果。 其四,詩畫合一的特點。他的畫作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與植物象征相結合,通過描繪方竹、綠萼梅等,傳達出虛心高潔,傲然平和等品格,把“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機融入審美感情中,通過各種鳥造型和美化,歌頌溫柔生命的價值。作品不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更是能撫慰人們的心靈。他的畫設色與詩文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色彩的運用為詩詞增添了生動的視覺效果,而詩詞的意境又為繪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他的作品《暖風飛紅》以鮮艷的色彩描繪出春天的景象,而題畫詩“暖風拂面花千樹,紅紫芳菲映日新”,則進一步深化了畫面的意境,使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詩詞的韻味和畫家的情感。 三 詩詞與中國畫同屬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奇葩。余永健的作品,更為可貴的是,其畫必見詩書。大幅自撰詩的書法題跋與繪畫相映生輝,楷篆筆意穩健灑脫。詩書畫印完美融合。一幅畫之所以扣人心弦,是由于畫家所捕捉的題材,經過心靈的消融整理后,在畫面上,形成和諧、愉快、文雅的的氣氛使然。 余永健酷愛詩詞歌賦,十多年來辛勤筆耕,創作大量詩文作品。他的詩詞嚴格把握古詩詞賦、比、興的基本規律,詩作多以抒情詩為主。內容面廣,文彩飛揚,情感豐富,思想、情感、意境、都很到位,語言、音韻、格律、結構及表現手法也中規中矩。他的詩詞創作針對性很強,耳聞目睹,靈感所至,即興而作,速度快,質量高。有時邊作畫,邊構思題跋,畫成詩就,一氣呵成。 余永健的繪畫作品,多以詩詞為題,而詩詞又常為繪畫作品增添意境。這種詩畫合一的創作方式,不僅豐富了他的藝術表現形式,更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他很多詩作體現鄉愁和對生活的熱愛,他的《為冬日校園紫荊花怒放嘆語寄懷共勉》:“燦若春花綻云霞,枝葉繁蕊縱橫斜,欲寫南國綿秀色,停車駐足君有暇?”,通過對紫荊花的描繪,表達了對南國風光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這種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相結合的創作手法,使他的詩詞作品充滿靈動與活力。
我在寫這篇評論他的詩畫作品文章之前,希望他能談些詩詞創作感悟和體會。后來他發來一篇《畫者的另一支筆》的短文,我細品幾遍,很有感觸,很受啟發。他說,中國詩書之所以在中國綿延傳承數千年而不絕,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文字與公眾社會生活的緊密相連。事實上,很多傳統經典作品原本就產生于極其普通的社會生活中,詩書的大量傳統樣式,離不開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繪畫何嘗不是如此。于是我端執起另一支筆,不惴淺陋,踐行“詩書畫印”的要求。
在舉國抗疫期間,他執筆寫下好多首詩,表達抗疫的必勝決心與對疫情肆虐的擔心。其中幾首寫得情深意切。
庚子歷歲多蹊蹺,
今春瘟疫又作擾;
世事無常自然變,
驚蟄未及雷聲曉。
病毒兇險仍黠狡,
國難家困別添攪;
眾志成城齊戳力,
災禍時弊盡劈剿。
---昨夜聽春雷寄句
徽風潤澤詠甘霖,
春冷春暖陰伴晴;
冥夜陽晝間若紙,
化作白衣只為民。
---為抗疫醫務人員感懷
他退休后依然筆耕不輟,經常在微信中發些對某些事情感懷和對黨、對偉人、對新時代歌頌以及對朋友的贊賞和懷念的詩詞,感人肺腑。前些日子,桂學書畫社推出幾篇對駐社畫家作品評論的文章,他看完之后,即有感慨,寫了首詩,以表情懷:
桂地豐饒富嶺川,
搜盡奇峰奮力攀;
翰墨澆出碩果壯,
寸筆深耕尺紙穿。
同庠同仁同興歡,
垂幸有緣仁者寬;
畫壇書苑長者育,
晨光耀眼見陽山。
--敬讀“甲天下山水哺育出的畫家”感懷。
四
真正有才華的人是常常隱藏在群眾之中,絕不擠向人前去露臉。余永健處世非常低調,為人謙和謹慎,很少顯山露水,從不張揚。他牢記畫家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努力做到立業先立德,為藝先為人。在廣西文藝界口碑很好。
作為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余永健的藝術人生始終與教育血脈相連。他主編《折枝象外——漓江畫派花鳥畫研究》,發表《美術學研究生培養方向與地域文化建設關系探析》等論文,將創作實踐升華為理論薪火。他特別重視師徒傳承,培養年輕人才,讓美術事業后繼有人,薪火相傳。在講臺上,他常以課件詳解畫理,雖自嘲“與張藝謀同類——不懂電腦”,卻以傳統學養滋養學子。其門下桃李成蹊,教學成果獲曾憲梓全國優秀教師獎。其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和廣西藝術學院教學名師,印證著“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儒者襟懷。
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很有愛心,慈善為懷。2008年汶川地震,他揮毫參與集體創作《東風花信圖》,與漓江畫派同仁捐畫百幅,籌款百萬援建希望小學。畫筆在此刻化作大愛的橋梁,連接著藝術家的良知與蒼生疾苦。
作為廣西美協副主席、漓江畫派促進會副會長,他以《折枝象外》專著構建理論體系,推動“漓江畫派”從地域風格向學術流派升華。從臺灣到維也納,從泰國到美國,他的講學足跡跨越重洋,使南疆清韻鳴響于世界藝壇。
他的作品《荷花》入選首屆全國中國花鳥畫展,《溢香圖》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并獲優秀獎,《大涼又至》獲世界華人書畫展銅獎和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等多項全國性和國際佳獎,實至名歸。
巴爾扎克說:“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喑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並不因此而名?!庇嘤澜乃嚨男穆窔v程,證實他不愧為一個了不起的成功的畫家。
2017年,六旬的余永健完成巨作《又日新》——這幅題名取自《大學》的作品,恰似他藝術人生的隱喻:以詩心滋養畫魄,用學養升華技藝,色彩與文彩一并飛掦?,F在他應聘為廣西桂學書畫社駐社畫家,幾位老同事聚在一起,開拓書畫創作新的天地。在“茍日新,日日新”的自我超越中,終使一位桂邕畫者筆下的墨痕,化作漓江煙雨中最清雅的文人氣象。當我們在《房前屋后盡掛金》的金燦燦香蕉叢中,在《天半垂藤散紫霞》的氤氳紫藤間,仍能聽見那支兼融詩書畫的畫筆,在時光深處沙沙作響。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之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