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清”理念絕非簡單反腐,而是茅臺應對行業“消費者主權時代”的渠道革命,將經銷商納入“服務共同體”,以廠商關系重構支撐“消費者為王”的戰略轉型。
這種“角色變化”意味著,廠商將形成從傳統合作關系到共建共贏的伙伴關系、從價格博弈到價值共創、從短期利益捆綁到長期生態共建。
文|付雙祺
近期,茅臺接連召開兩場重要會議——7月7日的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半年市場工作會、7月9日的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半年市場工作會。
云酒頭條關注到,在這兩場會議上,“親清”一詞都被重點強調。
比如,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提到,要與經銷商保持“親清”關系。
茅臺集團總經理王莉也兩次表示,要堅守底線,堅持“親清共贏”理念。
“親清”并不是新詞,自2016年高層提出以來,便常作為“政商關系”的固定搭配,如“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等。
但在茅臺的敘事表達中,“親清”又是一個全新的詞匯,甚至對整個酒行業來說,也是如此。
在云酒頭條看來,張德芹與王莉近期頻繁強調與經銷商構建“親清”關系,并提出“親清共贏”理念,這一動向與白酒行業的深度調整以及茅臺自身的戰略轉型密切相關。
首先,應該如何理解“親清”的內涵?
“親”代表親近、協同,即廠家將經銷商視為共同開拓市場的戰友,通過下沉一線市場調研等,真正幫助經銷商解決實際問題。反之,經銷商也應該主動向廠家靠攏,及時反饋市場聲音,形成信息共享。
“清”則代表關系和底線,強調廉潔自律與透明合作,杜絕利益輸送,確保渠道政策公正透明。
因此,“親清”的核心內涵,是從管控到共生,是對廠商關系定位的重塑;“親清生態”即構建健康、透明、公正的合作生態。
再來看,茅臺為什么會在此時提出這一理念?
從行業背景來看,普遍認為,白酒行業當前面臨三重挑戰:
一是消費理性化,商務宴請收縮,年輕群體偏好輕飲酒、悅己消費。
二是渠道碎片化,電商、直播等新渠道分化話語權,傳統經銷商利潤空間被擠壓。
三是庫存壓力,二季度不斷有酒企傳出價格波動信號,反映出整個白酒渠道周轉承壓。
針對上述挑戰,茅臺的破局方案是以服務換忠誠,通過經銷商賦能,將價格戰轉為服務競爭。
張德芹在會議中表示,白酒行業正加速從以商品為中心的時代,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品時代或“商品+服務”時代。
因此,茅臺已然開啟從“渠道為王”向“消費者為王”的轉變,從商品時代向商品與服務并重轉變。
張德芹在會議中要求團隊“俯下身子、沉到一線”,本質就是打破廠商信息壁壘,推動渠道從執行層升級為服務伙伴。
而經銷商是服務落地的關鍵樞紐,因此在這場大轉變中,廠商關系同樣需要重構。
“親清”關系則為新型的廠商關系定了調。在這一關系中,酒企角色從管理者轉為支持者,如加大市場投入、建立服務評價機制;經銷商角色從倉儲分銷轉向“消費者服務終端”,需具備場景創新、客群運營能力。
上述“角色變化”意味著,廠商將形成從傳統合作關系到共建共贏的伙伴關系、從價格博弈到價值共創、從短期利益捆綁到長期生態共建。
茅臺作為行業龍頭,這一轉變可能引領整個白酒行業的廠商關系變革。因為頭部酒企的轉型將倒逼全行業重建渠道價值分配邏輯,經銷商資源進一步向服務能力傾斜。
因此,張德芹的“親清”理念絕非簡單反腐,而是茅臺應對行業“消費者主權時代”的渠道革命,將經銷商納入“服務共同體”,以廠商關系重構支撐“消費者為王”的戰略轉型。
廠商關系的最高境界,不是利益的博弈,而是價值的共生。
茅臺此舉將加速白酒行業向服務邏輯轉變,經銷商的服務能力與文化認同,或將逐步取代資金實力成為核心資源。
當然,能否建立可復制的服務賦能體系,將是茅臺乃至行業轉型的關鍵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