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0日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這個《通知》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為2024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4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2%。
挺好的,漲幅又降了。我們知道,養老金是三軌制的,分為機關事業單位的、企業的、城鄉居民的:三軌之間的差距很明顯,城鄉居民的每個月只有200多,而機關事業單位的有大幾千。現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和企業的已經合并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了,這次上調2%的就是這個。
可以看到,這個漲幅確實降得挺快的,也有利于調整分配。其實養老金漲幅降低已經是共識了,近幾年的漲幅每年都在降,從2015年的10%,降到2020年的5%,然后是4.5%、4%、3.8%,2024年是3%,最后是今年的2%:之前我也沒想到會降這么多,以為2.5%就差不多了,沒想到直接降到了2%,還是很有魄力的。
相對而言,2024年是3%,2025年是2%,漲幅確實繼續下調了。但這幾年的養老金一直在上調的,隨著人口結構的上移,養老金替代率已經眼看要跌破40%,遠低于一般認為的60%警戒線,你也很難用人均收入來說,因為替代率本身就是參考的就是當時的平均薪資,所以和人口多沒關系,其實就是畸形和滯后的養老金制度導致的。
這幾年越增加,其實貧富分化反而越大,實際上拿的多的影響其實不大,反而因為基數較高,在普調的時候具有優勢,哪怕增長1%,僅增速部分,就可以等于別人總的養老金,出現了世界罕見的一撮人給自己安排90~100%的養老金替代率,真正實現了理想的近乎完美世界,代價則是絕大多數人維持在40%以下,乃至于一半的老人維持在10%左右的替代率,這就是現實。
我國的現在養老金說句難聽話,既沒有公平,也還未能真正解決最低保障,在二次分配上還能如此加劇貧富分化的基本養老金第一支柱,目前全球還真找不到幾家,就是福利最好的早期工業國,也不敢想象90~100%的替代率,但我們做到了,是值得慶幸還是悲哀呢,取決于你是分配者還是供養者。
當下老齡化加速才剛剛開始兩三年,也就是2022年之后的62后退休潮,年輕人就業巨大,社會保障和養老金基數也越來越高,很多根本沒有正經工作,當然統計失業率的時候又會計入到靈活就業,按照現在的現收現付制度,不要總講什么養老金結余充裕,你試著把財政補貼停掉,龐氏化立刻就會顯現,資金池也撐不了幾年,你總不能都給現在的老人發了,后面的人資金池子空掉吧,那后來者誰還敢交,我國的養老金可持續性是比我們更早重度老齡化的日本和韓國還要更差的。
所以說,與其上調,我一直有一個暴論,也就是拆房子的建議,第一支柱做不到保基本,干脆就直接把交的錢退回給個人,哪怕缺口由稅收承擔,省的有人說多交多拿,重新組建一個新的第一支柱,以保基本為主要出發點,財政補貼的部分不分地域和職業,就是用來保基本的,比如1萬億,那么算下來每個老人每年大概3300的基本養老保障,剩下的就靠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模式來運行,交的多,領的多,金融市場收益越高,退休后也就積累的財富越多。
拆房子覺得太過火,那么就開扇窗戶吧,城市的養老金不得高于當下繳納基數的一定上浮比例,比如最低繳納基數的兩倍,或者本地最低工資的兩倍,那么供養率就會大大降低,以前10個普通打工人都供養不了一個高收入的老人,現在可能只需要5個甚至更少,反過來更加兼顧公平,也兼顧了效率,也做到了第一支柱最關心的保基本的職能。
不能只看到增幅下降到2%,你也要看到存量問題,養老金替代率90~100%的群體,就是十年不漲,后面的按照這個增速,也很難望其項背,養老金缺口依舊是那一小挫人最高,既要后來的年輕人多交,也要財政多補,不是說只有全民發錢,全民福利增加會拖垮財政,定向福利對于財政的負擔一點都不會弱,現在不改,以后怕是養老金替代率降到30%,乃至于現收現付資金池子見底,該拿100%替代率的還是那么多,誰又是數據下掩蓋的群體呢?
光學著別人延遲退休也是不夠的,人家預期壽命在80歲以上了,78歲這個平均結合養老金結構,我們的城鄉差異,收入階層壽命差異更大,越是替代率高,享受的醫療資源能力更強,預期壽命越長,替代率越低,越沒錢體檢,安慰劑就成了重災區,但不會提高預期壽命,還要考慮所謂的干啥都要拖關系的潛在差異,拿錢越多活得越長,養老金供養需求越大,保障越少活得越短,缺口越小,誰會成為財政和后來年輕人的負擔一目了然。
也就是說,現在有機會調整的時候沒有緊迫性,畢竟我國的勞動力紅利還在,但養老金本身考慮的就是幾十年后的問題,比如現在繳納的年輕人,等到真的被迫改動的時候,往往就已經晚了,有些事不能光寄希望于后人的智慧,未來有多少后人都難說呢。
當然了,漲幅只有2%并不意味著真的都是2%,因為具體怎么漲是地方來定的,2%只是中央定的總體的調整幅度。每年的實際漲幅基本上和調整幅度一致,但2015-2018年的增速明顯高于調整幅度,也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過這種情況很難出現了,一方面地方的賣地收入少了很多,另一個方面中央也一直在強調“過緊日子”,養老金漲幅越來越慢是很明確的趨勢了。
最后,我預計幾年后可能就只有1%的水平了,和存款利率差不多,養老金的池子靠利息就可以覆蓋每年的漲幅了。這省下來的錢,希望可以給每個月200塊的城鄉居民多發發養老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