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美國外交,又一次站在了娛樂化與專業化的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于本周向參議院提交通知,正式提名網紅評論員、極右翼標簽鮮明的“MAGA阿爾法男”尼克·亞當斯(Nick Adams)為美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此事一經披露,迅速在國際媒體和政界掀起波瀾。一個靠“陽剛”、激進、社交媒體煽動能力崛起的政治網紅,即將被送往東南亞關鍵國家,執行高度復雜的外交任務,特朗普顯然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在用一場真實的政治任命挑戰傳統國際秩序對大國外交的基本共識。
尼克·亞當斯的身份本身就帶著鮮明的特朗普時代印記。他是一位原籍澳大利亞、現已歸化的美國公民,以極端的保守主義言論和“阿爾法男性”自我人設活躍于社交平臺。他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外交或國際關系背景,既非職業外交官,也未曾在外交系統中擔任過任何職務。他的成名路徑是通過高調支持特朗普、攻擊左翼、炮制“陽剛衰落論”與“政治正確是國家癌癥”等論調博取關注,而不是通過對亞洲政治的研究、或在駐外機構的積累晉升。他更像是一個把“文化戰”從網絡搬到國會聽證廳的人物,是特朗普將美國內戰火投向全球輿論場的代言人。
而這場人事任命背后的真正深意,并不只是一位網紅得勢那么簡單。從特朗普角度看,這一次人事安排是其2024年后重掌白宮以來,系統重構美國外交格局的又一實例。他正在試圖把整個美國對外政策架構重塑為服務于MAGA運動的全球傳播機器。過去的外交,是技術官僚與專業談判者的領地;如今的外交,是話題制造者、文化戰爭斗士、社交媒體運營者的新舞臺。在這個變化中,馬來西亞作為一個穆斯林人口占多數、政局復雜多變、同時又是美國印太戰略中重要支點的國家,成為了特朗普“政治實驗”的前沿地帶。
必須承認,特朗普此舉打的不是外交算盤,而是政治算盤。任命亞當斯這類“狂熱分子”出任大使職務,其首要任務不是建立雙邊互信,而是延續特朗普國內的政治敘事,輸出“偉大美國”的幻象。馬來西亞并不是任人宰割的政治試驗田,作為東盟核心國家,其對外關系長期在中美之間保持微妙平衡。如果美國外交在此變得更像“真人秀選秀節目”,勢必會削弱華盛頓在該地區的戰略信譽,為北京提供更多操作空間。馬來西亞不是TikTok上的觀眾,它需要的是專業的對話與合作,而非被推送“阿爾法男性”話術的對象。
更諷刺的是,美國當前對馬來西亞的政策并不輕松。在貿易、科技、南海安全議題上,馬國始終持謹慎態度。而亞當斯這種具有強烈文化輸出傾向和單邊主義色彩的人物,很難適應東南亞地區外交禮儀與非對抗性的傳統溝通方式。他的政治表演感很強,但這種“舞臺腔”未必能贏得馬來精英政治圈的認同。一個不熟悉馬來多元宗教與族群政治的網紅,能否處理好復雜的穆斯林社群議題、在中美競爭夾縫中穩住雙邊合作?答案極為悲觀。
而亞當斯本人也毫不掩飾他對這項任命的狂喜。他在社交媒體上拍攝視頻感謝特朗普,表示這是“畢生榮耀”,并宣稱將“將總統的良好意愿傳遞給偉大的馬來西亞人民”。這樣的措辭,聽起來更像是一個互聯網內容創作者在接受金牌贊助,而不是一位即將肩負美國國家利益與外交責任的大使。甚至可以說,這種語調的輕率與自我陶醉,已提前暴露出此人對駐外使命的理解深度。他對外交工作的預設不是合作與建設,而是傳播意識形態與贏得點贊。
當然,美國外交系統并非對這類任命毫無抵觸。從奧巴馬到拜登,歷任總統都曾因“政治捐助換使節”的傳統遭批評,但特朗普的做法更加激進。他不是用金主換大使,而是直接將MAGA社群中最受歡迎的“意見領袖”外派,試圖構建一個將右翼話語投射至全球的意識形態橋頭堡。對于許多老派共和黨外交人士而言,這是外交系統解體的標志性動作。亞當斯或許能夠激勵一部分極右粉絲,但他絕不可能構建出一種穩定、可持續、專業的雙邊外交關系。
放眼全球,這種將外交變成表演舞臺的趨勢,正在伴隨民粹浪潮蔓延開來。從意大利的極右翼言論官員到匈牙利的右翼政府,再到今日特朗普的MAGA復辟,“去專業化”“去技術化”“去事實化”的政治思潮,正一步步侵蝕著本應穩健嚴肅的國際事務。外交官不再是談判者,而是表演者、煽動者、情緒管理師。在這個語境下,尼克·亞當斯的出現不是什么“偶然滑稽”,而是一種結構性的危險趨勢——它預示著世界正在接受越來越多不具備資質、沒有經驗、只懂包裝情緒的“演員”主導國際舞臺。
而對馬來西亞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考驗。如何應對一個政治網紅帶來的“高調外交”?如何在避免直接沖突的同時守住自身主權立場?如何在中美夾擊下保持戰略自主性?這都需要馬來西亞政府有高度政治警覺與靈活應變的能力。亞當斯不是普通大使,他是一個帶著鏡頭的政治投彈手;但馬國也不是什么流量平臺,而是有著高度主權意識的亞洲重心國家。此次任命可能最終會成為一場外交滑稽劇,也可能引發一場地區信任危機,其走向取決于特朗普政府對大國外交底線的理解深度。
從“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走向“讓外交成為網紅戰場”,是特朗普政治工程的真實寫照。他不再滿足于在國內收割選票,而要在全球挑動觀念對抗。而尼克·亞當斯的提名,恰恰是這種工程在外交領域的首次“網紅落地試點”。這不僅是一場對馬來西亞的試探,也是一場對整個國際體系耐性的挑戰。真正值得警惕的,從來不是一名“阿爾法男”的夸張表演,而是這種表演逐步被制度化、合法化、常態化的進程。美國的對外形象,從超級大國走向超級內容制造機,這條道路能否通向未來,或許正從一位駐吉隆坡的“陽剛網紅”開始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