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燈光倒映在水面,蜀西湖閃起了粼粼波光。
向北步行10分鐘的龍湖合肥高新天街(以下簡稱“合肥高新天街”)北廣場戶外主題空間,年輕人正圍著戶外電影幕布前開懷暢飲,他們是工程師、海外銷售、初創公司的高管,也可能是匆匆而來的投資人——他們聚在這里,期待如翠宮酒店的咖啡廳,走出下一個寫在餐巾紙上的科技傳奇。
合肥,這座曾戲稱為“中國最大縣城”的城市,今年來連續完成萬億GDP和人口破千萬,已然蛻變成全國第18座“雙萬之城”。今年5月,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排行榜躍升4位至第11名,創十年最高紀錄。然而眾多光環之加持之下,這座萬億新一線城市的商業消費動力一直被吐槽。
華燈初上,合肥高新天街戶外開放社交空間的草坪上,正向往日一樣,開始了落地電影的放映。《中國合伙人》電影前,有人推杯換盞,也有人在創業計劃上爭論不休。在這里,商業綜合體不再只是商品的容器,更是城市精神的孵化器。。
01“雙萬之城”:長三角新貴背后的伏筆
在打著寵物友好商場的星巴克里,來自一家無人機科技公司的工程師陳哲正給金毛犬擦拭沾滿奶油的嘴。窗外形形色色的年輕人來來往往,享受著下班之后的閑暇時光,川流不息的長江西路,閃爍的尾燈,似乎都在說同一句話: “歡迎來到新一線合肥!”
三年前,陳哲從杭州遷至合肥時,晚上八點下班后感覺世界陷入沉寂,“像一座被科技產業抽空靈魂的軀殼”。直到去年開始不一樣了,除了徹夜不息的路燈,還多了不論多晚下班也有在凌晨等候的深夜食堂,偶爾混雜這各地方言,在高速發展的合肥吸引來了一大批年輕人實現理想。
2024年,合肥人口破千萬。“千萬”是外界重新認識合肥的索引,事實上,這座城市每天都在迎接形形色色的年輕人。與之伴隨的另一個急需解決問題,人來了,要怎么讓他們留下來?
“產業人口爆發式增長,但商業配套還停留在相對早期的階段。”一位長期研究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專家王軍指出,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吸引年輕人,打造“青年人友好型城市”,城市有沒有以消費場所、社交場所、夜間活動為代表的城市活力和包括人才吸引能力、創新氛圍在內的未來發展潛力是青年人更加關注的方向。
王軍認為,《2025新一線城市魅力排行榜》中商業集聚和城市人活躍度反映出合肥消費能力亟待提升。
02天街方法論:如何用“戶外+”縫合城市碎片
合肥的探索揭示了中國新一線城市崛起的共性命題——當產業遷移重塑人口結構,商業如何從“配套”升級為“引擎”?
龍湖的解題邏輯藏在戶外主題空間和文化“芯片”里。
與傳統購物中心不同,合肥高新天街從開業伊始便將“戶外空間運營”置于戰略核心。2024年國慶黃金周,戶外主題空間化身“青年社交實驗室”:落日騎行派對、萌寵交友聚會、露天電影放映輪番上演。
這一幕恰是中國商業綜合體變革的縮影。
2024年,龍湖在全國新開13座商場,同期對重慶北城天街、北京長楹天街等存量項目啟動“大刀闊斧”改造。
這種“改造與擴張并進”的策略,折射出行業拐點:當3年前2022年,中國商業綜合體數量就已突破3200座、市場規模已達數千億元時,同質化競爭與高空置率倒逼玩家從“規模競賽”轉向“價值重構”。Comment by Office: ?
合肥成為這場變革的實驗室。
2024年9月合肥高新天街開業時,以98%出租率、超50%區域首進品牌的超高標準的數據震動行業:安徽首家擼貓影院星光嘉映;天街B1層的美食街區,復刻年輕客群追捧的“精致煙火氣”,精準匹配高新區單身青年與年輕家庭需求。
更關鍵的創新在戶外。以前,傳統購物中心追求坪效最大化,導致“千Mall一面”。而現在這種突破傳統“盒子商業”物理邊界的嘗試,直指合肥新移民的深層需求,在滿足市民情緒價值的同時,更讓商業空間從交易場所蛻變為創新孵化器。
“高新區全區常住人口超30萬,從業人員總數55萬人,平均年齡32.5歲,本科及以上占比超50%,已經成為高學歷年輕人才爭相涌入的創新創業熱土。他們渴望社交歸屬感,而戶外場景能降低互動門檻。”合肥龍湖高新天街相關工作人員指出,戶外項目的成功,得益于龍湖對區域客群的精準洞察。
更深遠的變革開始在文化層面發酵。當歙縣非遺魚燈巡游隊伍穿過天街中庭,95后工程師們舉起手機拍攝發光的魚骨支架,這種自發傳播讓傳統文化獲得年輕化表達。
一位不愿具名的非遺策展人告訴記者:“商業體成為文化復興的放大器,年輕人觸摸的不再是商品,而是城市認同感。”這種認同正在轉化為經濟價值。當鋼筋水泥被賦予情感溫度,消費行為升華為城市共同記憶。
03情感歸處:新一線商業的躍遷密碼
合肥的突圍實驗折射出新一線城市的集體焦慮與突破。當產業遷移重塑中國城市格局,商業配套滯后成為人才爭奪戰的短板。有合肥高新區企業員工向記者透露,“生活是否便利”是他們求職時的主要參考項目,甚至超過薪資待遇。
“合肥龍湖高新天街開業后,我們招聘高端人才的阻力有一定下降。”有高新區HR總監坦言道。事實上,龍湖所代表的合肥突圍正催生商業定位的范式轉移:從“商品的容器”進化為“生活方式的提案者”,從“消費容器”到“城市接口”。
這種轉型背后是龍湖十余年的戰略定力。截至目前,龍湖商業累計運營商場90座,合作品牌數超 6900家,其中戰略品牌數超400家。
截至2025年中期,龍湖已開發超80座已累計開業運營90座商業項目,覆蓋30余城整體出租率達到96.6%。重慶龍湖光年以48萬㎡體量構建地下7層交通樞紐+地上7層商業的垂直城市;上海虹橋天街將車行道改為步行街,游逛黏性提升35%;蘇州獅山天街用4800㎡“山下”街區重構消費動線,復刻江南山水意境。
當魚燈的光影掠過車水馬龍的長江西路高架,合肥作為“雙萬”新一線的真正價值,才在微光中清晰顯現。它不僅在于摩天大樓的數量,也不僅在于產業的規模,而在于人與城市之間那份難以言喻的“契合感”——一種關于未來的憧憬在此共鳴,一種共同奮斗的情感在此沉淀,一種追求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在此交匯。
商業需求隨著市場持續發展的能力不可忽視,是可或缺的“氛圍發生器”。它像一個精密的裝置,將冰冷的空間轉化為有溫度的場景,將個體的孤獨感溶解于群體的共鳴中。露天電影下的集體凝視,寵物間的嬉戲玩耍,深夜火鍋升騰的熱氣與笑語……這些發生在“盒子”里的微小時刻,如同無數細小的火花,共同點燃了城市的氛圍之光。這氛圍,是歸屬感的暗示,是生活品質的具象,也是城市繁榮的合成因素,也是心靈中“此心安處”的無聲宣告。
留人,更要留心,這才是新一線城市“雙萬”合肥光環下,最動人、也最持久的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