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是我們身體每天都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動,尿液作為新陳代謝的“副產品”,默默記錄著身體的健康狀態。很多人一旦發現尿液顏色發黃、氣味刺鼻,就不假思索地認定是上火導致的,然而,真實情況真的這么簡單嗎?
尿液的顏色主要由尿膽素決定,而尿膽素原本是血液里的結合性膽紅素,膽紅素則是在肝臟內生成的。尿膽素進入腸道后會轉化為尿膽原,絕大部分尿膽原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只有極少部分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最終經過腎臟的過濾,隨著尿液排出。所以,在正常狀態下,健康人的尿液呈現出淡淡的黃色,這是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的表現。
從臨床實踐的角度分析,尿液發黃本身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它更像是身體發出的一種信號或警示。大多數情況下,尿液發黃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大家不必過于驚慌。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尿黃可能預示著身體存在潛在的疾病風險。要是長期出現尿液發黃,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異味,那就很有可能和以下這些因素密切相關。
1.清晨首泡尿發黃
經過一整晚的睡眠,在這段較長的時間里,人體沒有補充水分,而身體的水分卻在持續消耗,這就導致尿液中的水分不斷減少,各種代謝廢物的濃度相對升高,進而造成尿液濃縮。所以,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泡尿,顏色通常會比較深,呈現出明顯的黃色。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及時補充水分,后續排出的尿液顏色就會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淡黃色。
2.出汗多且飲水不足
在酷熱難耐的夏天,或者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后,人體會通過大量出汗來調節體溫,這個過程中會流失大量的水分。如果此時沒有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腎臟為了維持身體內的水平衡,就會對尿液進行重吸收,進一步減少尿液中的水分含量,使得尿液中的各種代謝產物濃度升高,從而導致尿液濃縮,顏色變黃。
3.飲食與藥物的作用
在日常飲食中,如果短時間內大量食用胡蘿卜、南瓜等富含天然色素的食物,這些食物中的色素經過人體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后,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使尿液的顏色變黃。此外,服用某些維生素、抗生素或者特定的藥物,也可能會引發尿液顏色的改變。不過,這種因飲食或藥物導致的尿黃,通常在停止食用相關食物或者停用藥物后,尿液顏色就會逐漸變淡,恢復正常。
4.泌尿系統炎癥引發
當身體不幸患上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尿路結石等泌尿系統疾病時,也會出現尿液發黃的癥狀。與其他單純尿黃的情況不同,這類疾病引發的尿黃,往往還會伴隨著一系列其他不適癥狀,比如排尿時尿道疼痛、尿急,總是感覺有尿意,頻繁跑廁所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蕗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