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開展“學思想 強作風 建新功”活動,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發揮閔行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傳播法治正能量,激勵黨員干部在閔行法治建設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閔曉法”微信公眾號開啟“法治溫度之身邊榜樣”專欄,用十位身邊榜樣的故事,傳遞法治有溫度、榜樣有力量、未來有希望。第八期來看看閔行區人民調解員葉沁漪的故事。
上海市首屆十佳“金牌人民調解員”
用專業和熱情
條分縷析復雜糾紛
以青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調解不是簡單的‘息事寧人’,而是既要解開‘法結’,還要化解‘心結’。”作為00后調解員,葉沁漪對調解工作有自己的認識。發揮年輕人思維活躍、溝通能力強、信息化水平高等優勢,在上海市首屆人民調解員技能大賽上脫穎而出并獲評十佳“金牌人民調解員”。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對于來調解的老百姓來說很重要。”葉沁漪表示,人民調解工作要換位思考、擔當善為,把群眾的“煩心事”當作自己的“心上事”,這是一份重要且有意義的工作。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明之以法
近年來,年輕人喜愛的“劇本殺”熱度不斷升高,某“劇本殺”店鋪王老板因無意中購買了侵權劇本用以經營,被原作者劉女士發現后,向閔行區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接到此案,葉沁漪第一時間與當事人雙方溝通了解情況。
“我知道你也感覺很冤枉,從事實來看,你店里的作品確實侵犯了劉女士的著作權,根據法律規定需要向她賠償。但是你的損失呢,還是可以找賣你劇本的公司來追償……”
“劉女士,去法院起訴,你的訴訟時長和成本會增加……王老板也認識到給你造成了損失,及時叫停了劇本使用,而且他也愿意一次性賠償你,后續還想和你繼續合作……”
調解工作既要堅守法律準繩,也要讓群眾感受到情感和溫度。通過尋找感化點、激發共鳴點,既充分保障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又以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為契機,推動糾紛雙方當事人合作,最終在她的努力下,雙方達成和解。
調解具有悠久歷史
需要新一代的他們去傳承與創新
青春是場蓄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調解員加入,為“老娘舅”們注入新的活力,這更是一場傳承。據了解,近幾年區人民調解協會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了修訂,注重加強人民調解員業務能力培訓,尤其是年輕、骨干人民調解員的培養,通過開設《閔調課堂》等方式提升業務技能。公開招錄法律專業的全日制本科生、開展調解員等級評定等方式,提升調解隊伍建設水平。
“做好人民調解工作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學習先進的調解經驗和方法。”法學專業出身的葉沁漪積極參加骨干調解員培訓班、“一月兩訓”、“閔調課堂”。作為調解工作的新人,她深知自己還需努力提升技能,在每調解完一起案件后,通過回顧調解過程,向帶教老師請教,分析不足之處。每一次的復盤,都是用青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見證。
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法律不僅是捍衛公正的利劍,更是傳遞溫暖的橋梁。一次次成功調解糾紛,離不開每一位人民調解員的努力,一個個當事人露出的笑容,便是新時代“東方之花”絢麗綻放、熠熠生輝的寫照。
供稿:局政治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