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邊輝
泰山實驗中學秉承“適合教育”理念,以育人為目標,以課程為載體,充分發揮教師成長共同體和地域資源優勢,深度挖掘學科特色,打造“本草潤心”精品特色課程。
“本草潤心”課程以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為依托,巧妙運用跨學科融合、項目化學習等先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索中草藥的藥用價值,領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樹立健康生活觀念。
四維課程群,構建立體化育人新體系
“本草潤心”課程以“本草探秘、本草匠心、本草之美、本草仁心” 四大模塊為核心,構建起融入五育元素的立體課程矩陣,形成從知識探究到實踐應用的完整育人鏈條:“本草探秘”通過詩詞中的本草意象解讀、實驗室成分分析等STEM項目,培養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本草匠心”借助香囊縫制、傳統炮制工藝體驗等實踐活動,在勞動中感悟工匠精神;“本草之美”通過中藥扎染、植物拓染等非遺技藝傳承,提升審美素養與文化創造力;“本草仁心”依托藥膳制作孝親實踐、中醫藥文化宣講等活動,厚植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這一課程體系打破學科壁壘,實現科學精神、藝術素養、勞動價值與德育內涵的有機統一。
跨學科融合,構建項目化學習新模式
“本草潤心”課程以項目式學習作為主要方式,在課程學習中,融合語文、數學、生物、美術、綜合實踐等多學科的知識,結合寫作、繪圖、計算等開展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中草藥研究興趣,發展綜合素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中草藥的基本特性,還能通過項目化學習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藥園方寸知幾何”“艾草種植我知道”“探秘泰山瑰寶,傳承中醫藥文化”等一系列課題研究。在“艾草與艾蒿植物鑒別實踐”項目中,學生們通過看一看、聞一聞、量一量,對比艾草與艾蒿的區別,運用顯微鏡觀察,從生物學角度對比艾草與艾蒿內部細胞結構,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探究過程,不僅深化了生物學知識理解,更全面提升了科學探究與實踐操作能力。
沉浸式體驗,拓寬學習實踐新平臺
為了提升課程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學校特邀山東省醫藥技師學院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劉敏開設專題講座,系統講解泰山何首烏、四葉參、黃精、紫草等“泰山四大名藥”的文化內涵與保護價值,傳承中醫藥文化,倡導學生爭做泰山文化守護者。
“本草潤心”社團走進山東醫藥技師學院中藥文化博物館,通過 “參觀研學+技藝體驗”的沉浸式學習,讓中醫藥文化從文本符號轉化為可感知的鮮活傳承。活動以實踐體驗為核心,帶領學生深度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
實踐育人顯成效,核心素養實現新提升
自“本草潤心”課程開發實施以來,本著“人人精彩”的原則,為每個孩子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學生們通過種植“百草園”、小小神農識百草、設計中醫藥文創產品等豐富多彩的項目,在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都得到了顯著增強。“本草潤心”校本課程開發實施豐富了學校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三位一體的“適合教育”課程體系,開發成效得到了聯盟校的高度認可。
立足長遠發展,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未來學校將持續優化“本草潤心”課程體系,積極開發 AR 藥材辨識等數字化學習工具,推動課程高質量建設。學校將以該課程為典范,進一步深化跨學科課程建設,積極探索“傳統文化 + 現代教育”的創新發展路徑,全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教育品牌,為培養具有深厚文化自信和全面綜合素養的新時代少年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聯系齊魯晚報泰安融媒中心,熱線電話:0538-6982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