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鯊消費,作者 | 魏強,編輯 | 盧旭成
進入盛夏,AI眼鏡行業也躁動起來。
6月26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推出小米YU7,18小時鎖單24萬;同時也推出了小米AI眼鏡,1999元的起售價讓其被搶購一空。
有意思的是,兩天前(6月24日),當時正在沖刺港股上市(7月9日上市)的“果鏈”企業藍思科技,為了突出其AI概念,宣布與Rokid聯合開發的AI+AR眼鏡Rokid Glasses在湘潭基地下線。7月初,Rokid Glasses的推廣全面鋪開。
7月9日,據彭博社報道,Meta拿出35億美元(約合252億元人民幣)投資雷朋母公司——全球最大眼鏡制造商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Luxottica,以下簡稱依視路)。Meta借此收購了依視路不到3%的股份,未來可能增持到5%。
Meta與雷朋合作推出的AI眼鏡2024年出貨量超150萬臺(遠超蘋果Vision Pro的40-50萬部)。依視路是全球公認的眼鏡巨頭,擁有雷朋、歐克利、萬里路、暴龍等知名品牌,還為香奈兒、普拉達等奢品代工眼鏡;它在全球擁有20萬名員工、650個生產基地,占30%市場份額。
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在豪賭AI,不但拿出9位數的高薪,挖角OpenAI、蘋果的AI研究員,加強其AI大模型能力;Meta入股依視路則表明其進一步在AI眼鏡(AI硬件)上重注,估計是他看到了AI眼鏡作為AI大模型時代可能的入口級機會。依視路在眼鏡設計、分銷上(全球18000家門店)很強大,有助于Meta力推的AI眼鏡搶占大眾市場。
而今年Q2以來,除了小米和Rokid外,6月底Meta宣布與運動眼鏡品牌Oakley推出AI眼鏡Oakley Meta(7月11日預售);5月,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與中國公司XREAL發布了Project Aura AR眼鏡;5月,聯想聯合珠海莫界發布了AI眼鏡新品……
顯然,因大模型使用成本急降,AI迅速進入千行百業,AI眼鏡成為大模型容易落地的產品形態(用智能體實現翻譯、對話、拍照等任務),進入所謂的“iPhone時刻”,賽道熱度前所未有,新老玩家動作不斷。
老樹新芽
AI眼鏡(或叫智能眼鏡)并不是今天才有。
早在2012年4月,當時在掌控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半壁以上江山(安卓)的谷歌,推出了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它可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沖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Tips
看上圖,科技感十足,比現在的AI眼鏡都要炫酷,預售價1500美元。可惜2015年,谷歌就叫停了這個項目。谷歌創始人布林2025年反思說,他在谷歌眼鏡上犯了很多錯誤,比如對消費電子產品的供應鏈一無所知,沒有意識到以合理的價格制造智能眼鏡有多難。
而在Meta(前身是FaceBook)2014年以30億美元收購了Oculus后,曾一度引發全球VR創業熱潮,蘋果(Apple Vision Pro,2023年6月6日發布)、字節(2021年90億元收購Pico)等巨頭入局,但隨著2023年元宇宙概念破滅,疊加VR消費體驗不佳(內容少,戴久了會眩暈等),VR銷量持續下滑,蘋果也暫停了Vision Pro的研發,字節Pico大規模裁員。
真正讓AI眼鏡(智能眼鏡)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還是Meta。2023年9月,Meta和雷朋聯合推出了AI眼鏡,其配備了1200萬像素攝像頭,搭載高通驍龍AR1 Gen 1芯片,內置Meta AI等。用戶通過喊出“Hey Meta”即可喚醒助手使用輔助功能。Ray-Ban Meta一經推出迅速成為全球智能眼鏡的爆款,2024年銷量超150萬臺。
扎克伯格不止一次表達:“眼鏡將是實現AI的最佳載體,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億到二十億人佩戴眼鏡。十年后,每一副現有的眼鏡,至少會是AI眼鏡。”
顯然,有了雷朋眼鏡珠玉在前,再加上Meta在AI眼鏡領域領頭羊的號召效應,以及它是AI跟硬件結合的絕佳載體之一(另外載體是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AI眼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谷歌、小米、聯想、阿里等巨頭紛紛入局,那些熬到市場爆發的AR/VR獨角獸們怎么辦?
大腿化生存?
上文提到的Rokid和XREAL都是國內做AR的頭部企業,估值都超10億美元。
雖然Rokid聯合藍思科技推出的AI+AR眼鏡Rokid Glasses讓人眼前一亮,其創始人祝銘明稱已拿到了20萬訂單,支付金額數億元。如果我們回顧Rokid的發展史就會發現,Rokid并不是一開始就深耕AI眼鏡的玩家。
2014年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靈伴科技,Rokid母公司)創立,天使輪,IDG、線性資本、元璟資本(由阿里集團CEO吳泳銘創立)等投了830萬美元。2016年,靈伴科技推出第一個產品陪伴機器人——智能音箱。Rokid這個名字是用來命名Home A.I.智能機器人的。一直到2018年6月,智能音箱依然是Rokid力推的產品。2019年,AR眼鏡Rokid Glass量產,當年Rokid還發布了MR眼鏡Rokid Vision。2020年疫情時,Rokid Glass推出紅外測溫眼鏡幫助抗疫(這熱點抓得好)。祝銘明由此打開了AR在政企、工業等領域的生意機會,其一體式工業AR頭環Rokid X-Craft,可以為防爆防疫等三防提供定制方案。藍鯊財經社了解到,至今Rokid的收入大部分來自給博物館、景區、學校等2B企事業單位提供解決方案(這就是拿國資投資的好處,要訂單)。另外一個老牌的AR企業亮亮視野核心收入來源(億元及營收)也是工業AR。
不得不說Rokid抓熱點概念的能力一流——2021年元宇宙概念紅火,2022年Rokid發布元宇宙新物種——Rokid Station,并拿到杭州余杭國資億元級投資。2023年后元宇宙熱潮褪去,2024年1月8日靈伴科技居然還拿到合肥市政府總規模近5億元的投資,宣布將其工業元宇宙總部、生態中心及研發中心三大項目落地合肥(2024-2025年科技圈幾乎不怎么討論元宇宙了)。
2024年Meta-雷朋AI眼鏡的火爆讓Rokid加快了AI眼鏡的布局——也是抱大腿,2025年2月宣布與藍思科技(A股市值超1000億元)合作,包括整機組裝、全產業鏈整合,為2025年全球AI眼鏡出貨量爆發式增長(400-1200萬臺)提供核心支撐(幫助藍思科技拿下這些OEM、ODM機會)。
靈伴科技股東元璟資本創始人吳泳銘2023年回到阿里集團做CEO,給了祝銘明抱阿里大腿的機會——2024年Rokid跟淘寶合作推出3D購物,2025年Rokid跟高德合作地圖導航智能體。有消息稱阿里巴巴今年將推出AI眼鏡,可能由Rokid和藍思科技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持。
這符合阿里ALL IN AI的戰略布局—除了阿里云、夸克等,通義大模型需要一個AI眼鏡終端作為載體。
另一個智能眼鏡提供商XREAL,2017年由來自Magic Leap、Google和AMD的前員工創立。它一開始就奔著做消費級AR眼鏡去的,歷時三年自研了專為AR眼鏡定制化開發的XREAL X1空間計算芯片,成為消費級AR眼鏡的開創者。
據IDC數據,XREAL連續三年(2022-2024年)蟬聯全球AR市場份額第一(截至2024年12月累計賣了50萬臺)。
即便如此,XREAL也要抱緊谷歌的大腿——基于谷歌Android XR 平臺打造旗艦級 AR 眼鏡。我們都知道谷歌安卓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三星、華為、小米等安卓陣營圍攻了蘋果陣營。谷歌眼鏡失敗后,布林依然看好智能眼鏡方向,Meta-雷朋眼鏡的成功,讓谷歌重新以開放系統的方式參與——Google提供XR平臺生態而不是自己跳進去做硬件,而XREAL基于這個生態系統做硬件和產品。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AI眼鏡創新企業是蜂巢科技。它由小米生態鏈原副總裁、小米手機部原部門總經理夏勇峰2020年創立。夏曾操刀過小米手環、米家掃地機器人等多款爆品。公司創立開始,他就抱上了大腿——2021年5月蜂巢科技獲得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天使輪融資,成為小米生態鏈公司;2022年3月獲得由騰訊、眾源資本領投的3億元A輪融資。這是騰訊出手的第一家智能眼鏡類公司。
要論以用戶為中心開發產品,小米和小米生態鏈公司是佼佼者。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九號公司(平衡車)等科創板上市公司都從給小米代工起家發展壯大。蜂巢科技從給小米開發小米生態鏈產品起家——2022年8月3日,小米發布第一款智能眼鏡類產品“米家眼鏡相機”,由蜂巢科技研發代工,主打拍照和分享功能。后來,蜂巢又提供了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024年8月,蜂巢科技發布自有品牌“界環”及首款自有品牌產品——界環AI音頻眼鏡。夏勇峰認為,先把AI音頻眼鏡做好看、舒適,三年內占到中國傳統眼鏡市場(900億)的1%,再考慮引入AR技術。
誰是贏家?
小米AI眼鏡發布后,藍鯊財經社曾到小米之家看過真機,雖然鏡框看上去跟傳統的眼鏡大小相似,但因為鏡架要內置傳感器、芯片等零件,棱角感明顯。小米AI眼鏡只有三款配色可選擇,電致變色還不支持配鏡。這降低了其吸引力。
Ray-Ban Meta能賣到百萬級銷量,是因為它可選20多種款式。依視路等眼鏡企業擅長美學裝飾以及視光專業功能的實現,這就是Meta自身無比強大卻選擇跟依視路合作的原因。Meta繼續跟運動眼鏡品牌Oakley合作,也想復制類似的成功路徑。
當然,小米汽車兩款車靠漂亮的顏值大賣的成功案例在前,我們愿意相信小米AI眼鏡一定會變得既好看、舒適,又有AI感(小米AI能力并不弱,參看藍鯊財經社文章)。小米的銷售能力強大——無論是小米集團7億的月活用戶,還是全國數以幾十萬計的銷售點位,亦或者是過萬的小米之家門店都不容小覷。而憑借龐大銷量預期,供應鏈(歌爾股份代工)也會給到小米AI眼鏡最低成本,讓其性價比更佳,形成增長飛輪。
而Rokid和XREAL智能眼鏡產品的售賣除了自有渠道外,依賴阿里、谷歌平臺的背書和推廣,能否做到百萬級的銷量,存疑。蜂巢科技模仿Meta的做法,2025年5月28日跟北京老字號大明眼鏡(34家門店)合作,一起設計AI眼鏡。其實,在中國還有寶島眼鏡、LOHO等連鎖眼鏡品牌,以及明月鏡片等國產鏡片品牌,它們都是AI眼鏡企業很好的合作方。藍鯊財經社了解到,蜂巢科技已跟寶島,博士等知名眼鏡品牌的大區域代理進行合作,讓它們代銷自己的AI眼鏡。
聯想、華為等硬件廠家入局,通過跟相關AI眼鏡廠家合作(抱大腿機會來了),做出的AI眼鏡產品可能不是一流,因為渠道和用戶優勢,也會有不錯的銷量。
IDC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含音頻/拍攝、AR/VR)出貨量為1451.8萬臺,同比增長42.5%,其中音頻及拍攝眼鏡(小米和雷朋AI眼鏡為代表)出貨量達882.8萬臺(占比60.8%),AR/VR設備出貨569.0萬臺(占比39.2%)。音頻及拍攝眼鏡市場增速顯著,預計同比增長225.6%,AR/VR同比下滑23.9%。
一個2倍速增長的市場,搶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