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最近有點繃不住了。
“肯尼迪”號航母又雙叒延期了,從原定的2025年交付,直接推到2027年。這不是新聞,是常態(tài),福特級每一艘都這樣。可這回的后果不一樣,老航母“尼米茲”明年5月要退役,新艦上不來,中間這一年,美國全球航母部署體系里第一次空了一格。
就像一個人每天都穿皮鞋出門裝門面,突然有一天鞋沒了,換成拖鞋,你說他還裝得下去嗎?
別小看這一艘的差距。美國長期靠“一用一修一訓”的三套航母輪班機制撐場子,11艘維持全球霸權,看著綽綽有余。現(xiàn)在跌回10艘,誰來扛中東?誰來盯臺海?哪個戰(zhàn)區(qū)沒航母,哪個指揮官都得失眠。
但這不是“肯尼迪”一艘船掉鏈子的問題,是整個系統(tǒng)出了問題。
福特級這一代航母,整得太著急,太想一步登天。電磁彈射、電磁攔阻、自動升降、激光武器、空管系統(tǒng),統(tǒng)統(tǒng)想一鍋燉了。結果呢?燉成漿糊。
就說那套攔阻系統(tǒng)(AAG),設計圖上能用4000多次才壞一次,實際測試呢?240次壞一次,戰(zhàn)斗機敢降落它上面都得先買份意外險。武器升降機11臺能用2臺,還不是交付那會,是兩年后調試好了才湊齊。福特號自己都快服役八年了,真正“能打”的時間,五個指頭都能數(shù)得過來。
講真,美國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航母交付晚,而是沒法再騙自己“這些系統(tǒng)能用”。
最離譜的是,這些問題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2017年“福特”號剛服役那會,美國政府問責局就指出了,沒一個系統(tǒng)調得利索,可美國海軍也沒回頭,反而還按這個技術路線繼續(xù)往下造,二號艦、三號艦都套這個模子。
為什么?因為改不了了。一改,預算得翻倍,軍工企業(yè)要跳腳,國會預算得重批,后面幾十個議員的政治獻金直接黃了。這不是軍隊的技術問題,是體制的利益問題。
還有個現(xiàn)實不太好說,但現(xiàn)在必須說了。
航母上的一些核心部件,特別是電磁升降里的稀土永磁體,美國根本造不了,得靠進口,而進口來源主要是——中國。嘴上嚷嚷脫鉤,芯片、光刻機都敢硬撐,但稀土這關真斷了,你那個升降臺就上下不來了。扯著嗓子講“脫鉤”,最后還得低聲下氣簽采購合同。諷刺不諷刺?
所以這次“空窗期”,看著是一個艦的事,其實是個信號。美國這套全球海上霸權的機器,齒輪開始卡了,油箱開始漏了,備件不夠了,連維修的人都快排不過班了。
咱不是說美國就此完蛋了,人家畢竟底子厚,但現(xiàn)在你說它還能靠航母“壓全場”?真沒那個范兒了。現(xiàn)在的美軍,靠的是慣性在轉。技術還是先進的,但工業(yè)化支持的那一套系統(tǒng),已經(jīng)嚴重不對勁了。
你說未來怎么樣?不好說,但有一點很清楚:
美國的航母優(yōu)勢,正在從“誰都不敢碰”變成“也不是不能碰”。
這轉變可不是一艘航母推遲能解釋的,是一整套系統(tǒng)、戰(zhàn)略、供應鏈和體制的反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