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伙伴在近期利用閑暇時間前往外省市游玩,在旅行途中,您是否看到過美輪美奐的“海上天路”?它們是一種飛躍大海的超級橋梁,長度可達到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只需“一躍”便可橫跨廣闊的海灣、海峽。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十大最著名的跨海大橋,它們分別有哪些亮點?
廈門海滄大橋
代表20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
1999年12月30日,廈門海滄大橋正式通車。
該橋是由東渡互通立交東引橋、東航道橋、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西航道橋、西引橋、西引道、石塘立交等大型工程組成的雙向六車道公路特大橋梁,全長5926.527米。
該橋坐落于廈門西港中部,是從海滄半島通往廈門島的一座東西方向的海峽性公路大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在當時僅次于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代表著20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榮獲2008年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該橋在設計之初就引入景觀設計概念,將索塔、錨錠、橋墩作為重點觀賞區。大橋的索塔,采用門式結構,橋柱部分采用曲線基調的設計構思,造型獨特、線條柔美。
作為廈門海滄大橋重要的組成部分,東、西錨碇通過大橋主纜拉起近5萬噸的橋梁及橋面行車總重量。一般情況下,橋梁錨碇因其特定的重力功能,往往在外型設計上較為笨重,但海滄大橋東、西錨碇設計為空心三角形框架結構,實現了力與美的和諧統一。
東海大橋
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
東海大橋于2005年05月25日實現全線貫通。該橋西起上海浦東新區(原南匯區)蘆潮港鎮東約4公里南匯咀處,跨越浙江嵊泗縣崎嶇列島的小洋山島。
東海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大橋全長32.5公里,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面寬31.5米,設 計時速80公里/小時。
東海大橋采用白色、淺灰色作為大橋的主色調,使其與環境和諧統一。其設計可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主通航斜拉橋創造性地將斜拉索改到中間,既能減少駕車者的疲勞,又能減少大風對大橋的影響。該橋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可抗12級臺風、七級烈度地震。
杭州灣跨海大橋
被譽為“不可能完成的奇跡”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中國浙江省境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跨海大橋,位于杭州灣海域之上,是沈陽-海口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東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構成部分,于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車。
大橋總體平面為S形曲線,由北航道橋、南航道橋、引橋及海中平臺組成;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橋處各呈一拱形,具有起伏跌宕的立面形狀。
大橋全長36公里,長度相當于21座武漢長江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使用年限100年。大橋創6項世界或國內之最,用鋼量相當于7個“鳥巢”,混凝土量相當于10個國家大劇院,可以抵抗12級以上臺風。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后,縮短了寧波、舟山與杭州灣北岸城市的距離,節約了運輸時間,降低了交通運輸成本,減少了交通事故,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從而形成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通道效益;同時,該橋改變了周邊區域的交通網絡布局,促進了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完善了周邊區域的物流網絡,對公路、港口、航空、鐵路等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舟山跨海大橋
被譽為“橋梁博物館”
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橋全線開通,從此,舟山從孤島變成了半島。
作為全世界最大陸島聯絡工程的舟山跨海大橋,該橋總長接近50公里,橫跨4座島嶼,翻過9個涵洞,穿越2個隧道,將舟山與寧波連通。
舟山跨海大橋由金塘、西堠門、岑港、響礁門、桃夭門等五座大橋組成,像一條銀色的項鏈,把島嶼串在一起,鑲嵌碧波洋上。簡支T型橋、大跨徑連續箱梁橋、雙塔雙索面半飄浮斜拉橋、懸索橋、雙塔斜拉橋和連續梁橋……5座大橋包含了多種橋梁形態,宛如一個“橋梁博物館”,橋橋相通,把島嶼和大陸連接成塊。
西堠門大橋
被譽為“神州明珠”
2009年12月25日 ,西堠門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徹底結束了舟山孤懸海上、只能依靠舟楫往來的歷史。
西堠門跨海大橋是世界級的鋼箱梁懸索橋,也是連接舟山本島與寧波的舟山連島工程五座跨海大橋中技術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橋梁。大橋主跨1650米,主橋為雙塔兩跨全漂浮分體式鋼箱梁懸索橋,建成時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鋼箱梁懸索橋,全長在懸索橋中居世界第二、國內第一,被譽為“神州明珠”。建設團隊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菲迪克2015年度“杰出工程項目獎”等7項榮譽獎項。
大橋建成后舟山迎來了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先后掛牌,眾多承擔國家戰略任務的重點項目落戶 島城等發展機遇,大橋不僅助推了舟山 地區從海島時代至大橋時代、新區時代、自貿區時代的 “ 三連跳”,改善了海島民生、推動了海島經濟社會發展,更促進了長三角地區的聯動發展。
金塘大橋
舟山大陸連島工程五座主橋中最長的一座
金塘大橋于2009年通車。這座連接舟山市金塘島和寧波市鎮海區的斜拉橋,全長約27公里,其中跨海大橋長18公里,是舟山大陸連島工程五座主橋中最長的一座,也是當時繼杭州灣跨海大橋、東海大橋之后中國在建的最長一座跨海大橋。
金塘大橋為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到100公里,該橋通車后,地處海上的舟山市通過大橋融入了浙江省高速公路圈。
膠州灣跨海大橋
被譽為“海上絲帶”
鄢潤波 攝
青島膠州灣大橋又稱膠州灣跨海大橋,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車,這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首座特大型橋梁集群工程。
大橋起于青島市東部高科園,跨越膠州灣,在黃島側與已建成的濟青南線順接,使青島、黃島和紅島實現“品”字形連接。大橋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車道,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每小時,橋梁寬度35米,設計基準期100年。
大橋飛架膠州灣兩岸,把青島東、西、北三個主要城區連接起來,造型宏偉壯觀,如蛟龍出海一般橫臥在膠州灣上,氣勢奪人。
廈漳跨海大橋
被譽為“廈漳泉同城化的重要紐帶”
廈漳跨海大橋于2013年5月28日通車。該橋位于九龍江入海口,北連廈門海滄區,南接漳州龍海市,路線全長約9.3公里,主體工程采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由北汊橋、海門島立交及收費服務區、南汊橋及海平互通4部分組成。
該橋的建成通車,縮短了廈門與漳州之間的時空距離,對于推進廈門灣港區一體化管理和資源綜合開發、改善廈門港集散運輸條件、完善閩南區域路網布局、增強廈門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廈漳城市聯盟、山海協作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港珠澳大橋
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大橋全長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6.7公里,橋梁路段22.9公里,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是珠江口第一座跨海大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作為中國繼青藏鐵路、三峽工程后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標準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跨海梼梁工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網數據顯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主梁鋼板用量達42萬噸,相當于10座鳥巢或6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大橋建成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由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半小時以內。
舟岱大橋
“搭積木式建橋”
舟岱大橋是連接舟山本島與岱山島的海上通道,于2021年12月29日建成通車。
該橋全長約28公里,起于岑港互通,依次跨越長白西航道、舟山中部港域西航道和岱山南航道,在岱山雙合登陸,海中設置長白互通,連接長白島。
與以往很多跨海大橋不同,舟岱大橋采用“岸上組拼、海上吊裝”施工工藝,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被業內人士稱為“搭積木式建橋”。
舟岱大橋的通車極大地縮減了岱山到寧波的時間成本。它的建成也將金塘、冊子、富翅、里釣、舟山本島、長白、岱山、魚山等八島連成一線,并對加速上海、舟山、寧波的陸路交通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來源:原刊于“溪流之海洋人生”,資料綜合自港珠澳大橋、錢江晚報、新華社等,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由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編排
版權聲明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海洋高端智庫、服務國家海洋事業。文章推送或內容整理創作,版權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或無法查實原作者姓名,在此深表歉意。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系,協商處理。若原作者認為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