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丹江口水庫驚現千年古墓,一把本不該出現的寶劍,牽出一樁男女緋聞。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蔡哀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王,公元前684年,陳國公主息媯赴息國聯姻,途經蔡國時被他輕薄。
息媯既是息國的準王后,也是蔡哀侯的妻妹,這件事往小了說是倫理問題,往大的說就是國家間的糾紛,蔡哀侯這種行為極其惡劣。
千年歲月如流沙,淹沒了數不清的人和事,也包括荒唐好色的蔡哀侯,如果不是一座千年古墓重現人間,也許他會被人們繼續遺忘。
1999年,丹江口水庫水位急劇下降,一個龐大的楚國墓葬群露出水面。
考古隊對其中的41座古墓展開搶救性挖掘,意外發現一把本不該出現在這里的寶劍。
由于年代久遠,這些古墓遭到嚴重破壞,考古人員連續挖掘18座古墓,始終一無所獲,直到第19座古墓被打開,所有人都發出一聲驚呼。
一把青銅劍靜靜地躺在陪葬品里,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變遷。
春秋時期的古墓里有青銅器物并不罕見,更何況這座古墓的主人是一名中級將領,陪葬青銅器也在情理之中,但眼前這把青銅劍不一般,劍身上竟然刻著六字銘文。
在目前發現的青銅劍里,只有三百多把鐫刻銘文,而且多數都是王侯佩劍。
經過專家鑒定,出土的這把劍無論是工藝還是形制,都非常符合王侯佩劍的標準。
那么,王侯佩劍為什么會出現在中級將領的墓中?事情變得越發撲朔迷離。
后來,考古隊請來專家辨認劍上的銘文,得知那六個字是“蔡侯鳱之用劍”,根據古文的書寫習慣,蔡侯是身份,鳱是人名,也就是一個叫鳱的蔡侯的佩劍。
“蔡”是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只要查詢歷代國君的名字,劍主人的身份就能確定,可專家翻遍了史書,也沒找到叫“鳱”的蔡國國君。
這時,文物專家孫啟康提出新思路,也許“鳱”并不是人名。
這個字可以拆開了看,左邊的“干”在古代是一種舞蹈器具,右邊的鳥形只是一種裝飾符號,并非文字的一部分。
如果是這樣,就好理解了,這位蔡侯的名字并非叫“鳱”,而是和舞蹈有關的字。
專家繼續查閱史料,發現蔡哀侯名叫“獻舞”,非常符合要求。
至此,可以確定劍主人就是蔡哀侯,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蔡國國君的佩劍為什么會出現在楚國將領的墓中?
這里不得不提起蔡哀侯輕薄妻妹的后續故事。
話說息國國君很快得知準王后受辱的事,不由得勃然大怒,但苦于勢力不如蔡國,不能正面硬剛,只得暗中聯絡楚國,請楚國出面攻打蔡國。
楚國早就對蔡國虎視眈眈,隨即決定和息國聯手伐蔡。
公元前684年,蔡哀侯被俘,不久之后又被放回蔡國。
蔡哀侯回國后得知是息國從中挑撥,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楚文王面前大贊息媯的美貌,楚文王決定討伐息國奪取美人。
公元前680年,息國滅亡,息媯被楚文王霸占。
息媯嫉恨蔡哀侯害得她家破人亡,經常給楚文王吹枕邊風,楚文王為博美人一笑,再次討伐蔡國,一舉滅掉蔡哀侯。
理解了這段故事,蔡哀侯的佩劍為什么會出現在楚國將軍墓里,也似乎有了答案。
大約是他被俘后佩劍被楚文王奪取,之后賞賜給某位立下軍功的將領,將領以此為榮,死后將佩劍作為陪葬品帶入墳墓。
素材來源:
《安徽淮南市蔡家崗趙家孤堆戰國墓》——《考古》1963年04期
十堰晚報——《丹江口庫區發現一柄千年古劍!與這位絕色美人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