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韓侯祠究竟是重修還是重建?官方的說法是1982年重建,而當年參與這個工程的已故文史老人何杰先生卻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答案。
這是一份80年代的記錄,當時有一趙姓家族,從明代開始,就世代守護著韓侯祠,根據他的介紹:韓侯祠格局嚴整,主體建筑沿中軸線次第展開,前殿、中殿、大殿各三楹,東廂房三間。大殿后還有三間兩層小樓,小樓兩側有蝴蝶廳二間。庭院內古松翠柏,莊嚴肅穆。
韓侯祠是否始建于唐代,我們無從考證。唐代詩人許渾曾在淮安留下了 “劉伶臺下稻花晚,韓信廟前楓葉秋” 的詩句,為這座祠堂的早期蹤跡留下了一絲線索。明代天啟年間的《淮安府志》中,記載了一段頗為珍貴的史實:當時在淮安府司理曹于汴的積極推動下,在韓侯祠創立了 “鷹揚會”,旨在弘揚以韓信、姜子牙為典范的尚武精神和家國情懷。
1958年,鎮淮樓東路拓寬,拆毀了前殿和中殿,部分材料用于工會大會堂建設,東廂房被淮劇團職工拆去建房,西圍墻也被自來水廠拆除,大殿后面小樓被建成了自來水廠職工宿舍,僅剩的大殿也被開窗打洞,先被劃作兒童圖書館,后被自來水廠充作機修車間,直到1981年。
上圖第一張是一份80年11月3日,淮安縣革委會關于修復韓侯祠的會議通知,下面是淮安縣文教局的修復申請 ,時間是81年4月開工,81年7月底完工,盡管大殿飽經滄桑、歷經重重磨難,但其主體部分依然得以保存。80年代初,當時的淮安縣革命委員會高瞻遠矚,對淮安縣境內的文通塔、鎮淮樓、韓侯祠、關天培祠等歷史文化古跡啟動了修復工作,其中便包括韓侯祠。請注意韓侯祠的四至,那時的鎮淮樓東路叫向陽路。
第一張圖是韓侯祠的建筑許可證,工程名稱為韓侯祠修復,根據何杰老人回憶,工程內容為:修大殿、塑神像、懸橫匾、打圍墻,修道路、復建東廂房等。不過這個東廂房似乎建成了一排門面房。
盡管受歷史因素影響,韓侯祠原有的前殿、中殿等歷史建筑遭到拆毀,但大殿主體仍是明代遺存。1981年,僅對大殿進行了修繕。可以說,它是現存于淮安境內為數不多的明代紀念淮陰侯韓信的建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