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的最新消息,當地時間7月11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實現首次會晤,可以說這場備受矚目的外交互動是在中美關系處于高度不確定之際的一次重要試探。
這也是魯比奧自2025年初接替布林肯出任美國國務卿以來,與中國外長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今年一月兩人曾進行了電話會談)。此次會面安排在東盟外長系列會議期間,標志著中美在戰略競爭格局中仍愿保持最低限度的外交接觸與戰略溝通——比完全切斷溝通管道要強一些。
美聯社甚至將其稱為“一次高風險的會晤”,因為中美之間在貿易、安全以及俄烏沖突等問題上的緊張局勢加劇。
其實吉隆坡成為中美外交溝通的重要舞臺絕非偶然,東盟長期是中美兩國外交博弈的前線,而此次會議在區域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全球貿易體系面臨沖擊、烏克蘭戰爭持續拉鋸的背景下舉行,使得這場會晤更具全球關注度。
會晤前夕,美國政府剛剛對東盟各國宣布加征關稅,同時還表示將繼續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特朗普更宣稱將重新評估“美亞貿易架構”,引發亞洲國家集體警惕。
王毅外長則在多個場合公開表態,指出美國這是搞經濟脅迫和地緣霸凌,強調中國不會屈服于任何形式的壓力。
因此,此時魯比奧巡訪亞太讓人覺得很矛盾,一方面美國對亞太國家開征高額關稅,另一方面又希望亞太國家能在地緣博弈中繼續支持美國,以實現“對中國的圍堵”。
又比如在與王毅會面之前,魯比奧還見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拉夫羅夫當面表達了對美國政府近期態度的不滿,而緊接著魯比奧與我方會談時又老生常談“對俄制裁”問題。
我們簡單捋一下會發現,魯比奧的邏輯是這樣的:
要俄羅斯和美國合作,離間中俄關系;要中國制裁俄羅斯,但又要圍堵中國;要東盟支持美國,又對東盟加征關稅......
總之,好處必須全給美國,同時美國不會給俄羅斯、中國、東盟任何好處。所以魯比奧,或者美國外交政策正陷入這如此荒誕的矛盾之中。
據外媒透露,貿易問題成為會談主軸之一,魯比奧以特朗普政府“經濟國家主義”為核心框架,強調重新平衡與中國的貿易關系是美方必須執行的戰略任務。他重申美方將對數千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新一輪高關稅,并將審查在東盟地區的中國投資項目。
據悉此舉令東盟各國惴惴不安,按照英國《衛報》的說法,如果查出“轉口貿易”,那么美國將對轉口貿易關稅再提高一倍。
衛報的相關報道
諷刺的是魯比奧同時大言不慚地表示:我想說的是,(加征關稅后)東南亞許多國家的關稅稅率實際上將優于世界其他國家。
新加坡尤索夫·伊沙克研究所(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訪問高級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表示,魯比奧“試圖讓東南亞伙伴放心,美國繼續致力于該地區以及自由和開放的貿易關系,而所有證據都指向相反的方向。”
“東盟部長們會禮貌和尊重地接待他,但不太可能從根本上被他所說的任何話所說服,”奧爾森補充道。
王毅外長則不點名地批評道,“某些國家”濫用關稅不僅損人不利己,更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對包括東盟在內的國家造成系統性傷害。王毅外長在會見柬埔寨副首相時明確指出,中國不會接受“關起門來搞脫鉤”的做法,也不可能在所謂“條件談判”下讓步。
除了貿易問題,俄烏戰爭及中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預計也是魯比奧重點施壓的方向。
自2024年底俄軍在哈爾科夫發動大規模反攻以來,美國對中國是否暗中支持俄羅斯軍工體系產生越來越多懷疑。盡管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中國軍援俄羅斯,但美國仍然拿著這個“莫須有”作為借口。
在與拉夫羅夫談崩了之后,外媒稱在會談中直接表示,美方不會容忍中國對俄羅斯提供任何可能延長戰爭的支援。而王毅外長則堅決否認這一說法,重申中國始終秉持政治解決、勸和促談的立場,反對單邊制裁和集團對抗。
另外魯比奧希望借著東盟平臺,在此大肆炒作南海問題。
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來,美軍在南海與黃海的軍艦活動明顯增加,同時中方也加強了在南沙和西沙群島的常態化巡航。
據悉,魯比奧會在會中提出中國在南海“軍事化”的行為對地區構成“實質威脅”。他故意忽視最早是美國派遣軍艦、飛機進入中國近海挑釁在先,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國。
一些外媒認為,中美在南海的矛盾,已不僅是海域控制權之爭,更關乎對國際海洋秩序的話語權與解釋權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在魯比奧此次亞洲之行中,他除了與王毅會談,也先后訪問了菲律賓、越南、新加坡等國,并積極推動“印太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的升級,意圖在印太構建一個“以美為中心的同盟鏈條”以牽制中國。
而中國則通過加強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以及構建“南南合作”網絡來構筑反制機制。這種“結構性競爭”態勢使得中美會談更多呈現“溝通而不合作、降溫但不緩和”的特征。
不過,實話實說,此次會議還是有一定意義,在中美關系高度緊張之際,雙方能夠在多邊平臺下恢復面對面對話機制,無疑為兩國關系止跌提供了“最低保障”。
雖然中美對各個議題分歧依舊,甚至可以說很難在任何重大議題上達成一致,但至少在形式上展示了兩個大國維護溝通渠道的意愿。這對于避免誤判與誤操作、管控風險具有積極作用,也為未來中美高層可能重啟戰略對話機制預留空間。
此外,王毅與魯比奧的這次交鋒也向區域國家釋放信號。對于處在中美競爭夾縫中的東盟國家而言,他們顯然更希望看到中美對話,而非對抗。例如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表示,“我們不希望任何國家主導,也不希望被主導”。
但我們還是要強調的是,中國并不尋求主導別人,想要主導別國的是誰顯而易見。魯比奧剛到吉隆坡時就是放言:我們絕不會拋棄東盟。這種將他國視為自己“勢力范圍”的言論明顯帶有舊殖民主義色彩,這就和前不久特朗普對待非洲各國領導人那盛氣凌人的態度一樣。
說到底,美國還是那個霸權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