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訊APP 作者:雄飛 張冬
在拿下消金牌照后,京東科技旗下小貸公司擬發行的一筆99億元規模的資產支持證券(ABS)迎來重要進展。7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信息顯示,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小貸)作為發行人的“京東科技盛贏3號第1-20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狀態已更新為“已通過”,該債券項目擬發行總額為人民幣99億元,受理日期為2025年5月6日,品種為資產支持證券(ABS),由中信證券承銷。
據虎訊APP了解,這是京東小貸自成立已來擬發行的單筆最大規模ABS項目,打破了其以往紀錄,也超過了此前抖音旗下中融小貸和度小滿單筆90億元規模的ABS金額。今年6月28日,字節跳動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首次獲批發行ABS,其于2022年8月獲受理的兩筆共計180億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獲得深交所通過。時隔近三年,這兩筆ABS最初擬發行金額均為100億元,后將申報規模改為90億元。中融小貸申請的ABS為儲架額度,即一次審批通過后、未來將根據需求逐步發行。
京東小貸是行業內ABS注冊大戶,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自2017年至今,京東小貸共注冊了19期ABS產品,合計發行總額為808.7億元。其此前注冊的18期ABS發行總額為709.7億元,其中單筆最高為2021年10月27日發行的京東科技薈臻1號第1-20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規模為60億元;單筆50億元模規的ABS項目最多,達11個。
據虎訊APP測算,今年以來,京東小貸已注冊獲批的ABS累計發行金額為199億元。2024年,該公司通過發行ABS的規模為280億元;2023年規模為210億元。整體呈上升趨勢。
小貸公司大規模發行ABS(資產證券化)通常反映了幾個關鍵信號,一是融資需求旺盛,業務快速擴張,補充資金流動性,通過ABS將存量債權(如消費貸、小貸)打包出售,快速回籠資金,支撐新貸款發放,說明其放貸需求強勁;二是小貸公司受注冊資本和杠桿率約束,ABS成為突破傳統融資瓶頸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頭部平臺,通過ABS實現規??焖贁U張。另一方面,ABS通常不計入表內負債,可優化財務報表,也可反映市場對小貸資產的認可,優化資金配置效率。
京東集團在2024年報中曾提到,由于與京東科技的歷史合約安排,京東集團仍然是消費信貸應收款項(包括該等應收貸款)的合法擁有人,而京東科技進行相關信貸評估并吸收信用風險。提供予客戶的貸款期限一般介于1個月至24個月。 由于京東科技有義務按賬面價值向京東集團購買逾期超過協議期間的應收款項,以吸收信用風險。集團與京東科技合作,定期將消費信貸產生的應收款項及應收貸款轉移至證券化工具將該等資產證券化。證券化工具其后以所轉移資產作為保證,發行債權證券予第三方投資者及京東科技,或立即轉讓予第三方投資者的京東集團信托受益權。證券化工具發行的資產支持債權證券及本集團轉讓的信托受益權不可向京東集團追索,僅可以各自相關抵押資產的收款支付。
頻發ABS被疑“出表”風險:或存結構性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若ABS滾動發行過快,也可能掩蓋真實風險,一旦底層資產違約率上升,易引發連鎖反應。今年5月21日,新民周刊報道曾指出,京東盛際小貸通過ABS手段實現了財務結構優化與賬面利潤的提升,表面上增強了盈利表現和業務擴張能力。但其經營質量仍存在出表規模大、現金流緊張、融資依賴強等結構性隱憂。在享受財務“優化”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需警惕其背后潛藏的現金流壓力與資產質量隱患。
由于京東盛際小貸近年來頻繁發行ABS,導致表內資產大量出表,因此其實際資產規模遠高于資產負債表中披露的總資產。截至2024年底,整體業務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報道認為,京東盛際小貸通過ABS手段實現了財務結構優化與賬面利潤的提升,表面上增強了盈利表現和業務擴張能力。但其經營質量仍存在出表規模大、現金流緊張、融資依賴強等結構性隱憂。短期利潤增長難掩內在風險,未來公司能否穩住資產質量、改善現金流結構,將直接決定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成色”。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京東盛際小貸的營收分別為5.6億元、8.08億元、16.2億元和16.7億元,營收增速在2023年暴漲100%后于2024年大幅放緩,同比增長僅3.39%;凈利潤分別為1.32億元、3.95億元、321萬元和5228萬元,2022年和2023年其利潤分別同比下滑70%和92%;2024年凈利潤同比暴增1526%。在2024年上半年,其虧損0.85億元,下半年,其實現了扭虧為盈。
2021年至2024年,京東盛際小貸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3.89億元、-5.5億元、-11.46億元和-8.11億元。2021至2023年,其信用減值損失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68%;2024年雖有所下降,但仍占比48.42%,是影響其利潤表現的一大核心因素。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續為負,分別為-31.92億元、-172.5億元、-110.92億元和-188.92億元。
未拿下消費金融牌照之前,京東小貸是京東科技金融業務“白條”“金條”的重要主體,但上述業績仍不足以窺探京東科技的整體經營情況。自2020年上市終止經歷重組以后,京東科技的營收和利潤等經營情況便已不再對外界單獨披露。
劉強東擁有京東科技52.7%投票權:京東持股升至43.6%
今年4月,據京東集團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由于贖回安排,京東集團在京東科技的股權從41.7%進一步增加至43.6%,其繼續采用權益法來核算這項投資。由于京東科技的雙層投票結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東集團持有約22.9%的投票權,劉強東和其宿遷領航方圓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持有京東科技52.7%的總投票權。據虎訊APP了解,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京東持有京東科技約22.1%的投票權,而劉強東及宿遷領航方圓持有京東科技總投票權的52.4%。
京東集團根據其于京東科技凈資產中的比例份額,確認對京東科技的投資減少人民幣7.26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資本公積減少人民幣7.26億元。
京東集團2024年年報提到,集團延遲一個季度核算其于京東科技、捷信(已更名:京東消費金融)及永輝的應計損益,以令集團可獨立于有關股權被投資方的報告時間表而提供財務披露。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于2023年及2024年為凈收入人民幣10.1億元及凈收入人民幣23.27億元。凈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其自股權投資公司獲得更高的利潤。
京東表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向京東科技提供的服務和銷售的商品總額分別為25.06億元、16.96億元和17.01億元(2.33億美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別收到京東科技提供的金額為114.94億元、138.33億元和136.93億元(18.76億美元)的支付處理和其他服務。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京東分別確認了3.01億元、2.87億元和零元的利息收入,與集團向京東科技提供的財務支持有關。京東科技提供信用風險評估服務并收取提供此類服務的費用,京東科技以無追索權的賬面價值向其購買在一定約定時間內逾期的消費者融資應收款,并同意承擔與消費者融資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以吸收風險。就協議而言,截至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2月31日,京東集團向京東科技出售的與消費融資相關的逾期應收賬款總額分別為2.37億元人民幣、2.4億元人民幣和1.76億元人民幣。
京東集團還將某些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無追索權地轉讓給京東科技。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無追索權轉讓的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502.82億元、550.28億元和562.02億元,已終止確認。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東集團欠京東科技的總額為11.7億元。
京東年報還提到,2024年12月,公司以25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對價收購捷信50%的股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采用權益法核算其對捷信的投資,因為公司通過提名九個董事會席位中的三個席位獲得了重大影響力。同時,京東科技認購了捷信15%的股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基礎差異并不重大。
據披露,京東集團與京東科技之間存在不競爭協議。京東集團和京東科技均同意對雙方各自進入或參與與另一方相同的業務線的能力進行某些限制。未經京東集團事先書面同意,京東科技不得從事京東或京東的子公司開展的電子商務業務。未經京東科技事先書面同意,京東集團不得從事京東科技及其子公司經營的金融產品、金融衍生品和其他金融相關業務,包括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第三方支付、保理、保險經紀和代理、眾籌(包括產品和股權眾籌)、財富管理、證券經紀、銀行、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和信用報告。除非京東集團和京東科技不再受劉強東的共同控制。然而,京東集團可能會對其無法控制的競爭業務進行被動投資。
京東科技“換帥”?李婭云卸職 曹鵬接任法人及經理
京東科技起源于京東集團的金融部門,2017年京東金融正式獨立分拆,此后京東金融對自身定位和戰略方向進行重新梳理,成功轉型為京東數科。2021年1月,京東集團做出重大決策,在整合京東數科、原京東云與AI事業部的基礎上,成立京東科技子集團,由李婭云接替陳生強出任重組后的首任CEO,她曾任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法務負責人等職。
企查查信息顯示,今年以來,京東科技出現了多項調整?;⒂岮PP注意到,在工商層面,京東科技已悄然“換帥”,其首任CEO李婭云已卸任公司相關職務。今年2月,金融虎網曾報道,李婭云不再擔任京東科技經理、董事、法定代表人等關鍵職務。根據工商變更信息,京東科技法人/董事兼經理李婭云、董事張雱和許冉三人退出,由曹鵬接任法人和經理,徐豐任董事,胡偉任財務負責人。不過,京東方面尚未公開宣布相關的人事變動。
虎訊APP發現,除京東科技外,李婭云近一年來已逐步退出多家京東關聯公司的高管職位,并向京東關聯公司出質了其持有的股權。企查查信息顯示,2024年5月下旬,李婭云出質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股權數額87600,質權人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今年2月,李婭云出質了在宿遷瀚宇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30萬元(30%)股權,質權人為江蘇匯吉空間科技有限公司;4月,她退出了北京和豐永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東智新貿易有限公司的監事職務。
5月,持有京東科技41.7%股份的最大股東宿遷聚合數字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工商變更,注冊資本從1億元減至1000萬元,改由宿遷瀚宇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原股東劉強東、李婭云、張雱均退出。雖然,李婭云仍持有宿遷瀚宇科技有限公司30%股份,但已在2月份進行了出質。上述跡象表明,李婭云在京東科技的角色或已弱化。
公開資料顯示,曹鵬現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是京東集團技術戰略的核心領導者和云計算領域的專家,接替李婭云掌舵京東科技,或強化“技術+金融”協同。在京東集團官網的公司管理層中,曹鵬與劉強東、許冉等6人并列為核心成員。
曹鵬也是宿遷鈞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鈞騰)、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云瀚)和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觀見數字科技的法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據虎訊APP了解,鈞騰公司和云瀚公司均是京東金融生態中個人信貸業務的重要運營服務實體,主要體現在助貸導流業務方面。鈞騰公司、云瀚公司均為京東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間接子公司,由觀見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觀見數科)100%控股。
工商信息顯示,鈞騰和云瀚兩家公司的經營范圍信息均包括: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知識流程外包,以及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對信貸逾期戶及信用卡透支戶進行提醒通知服務(不含金融信息服務);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信息技術和流程外包服務(不含金融信息服務)。
今年1月24日,鈞騰公司的注冊資本從5億元調整至4.99億元,減少100萬元。2022年4月25日,鈞騰公司的注冊資本由100萬元增加至5億元。鈞騰公司法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劉惠婷在京東科技旗下多家金融業務公司擔任要職,包括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匯正(廈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經理,重慶京東同盈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云瀚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本5000萬元,法人李博偉同時在北京正東金控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經理,財務負責人。正東金控持有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93.75%股份。
3月13日,京東科技的注冊資本從53.93億元降至50.24億元,減少了3.69億元,降幅為6.84%。同時,公司的經營范圍在變更中刪減掉了“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知識流程外包”的內容。
今年4月,持有京東消金15%股份的京東科技子公司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在也出現了人事變動,由劉丹陽接任法人、董事、經理,黃挺退出。公開資料顯示,黃挺曾擔任京東支付事業部總經理一職。2月28日,網銀在線(北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監事由王雪東變更為劉曉東。
作為互聯網巨頭,京東目前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多且廣泛,其已持有支付、網絡小貸、基金、保險、征信、消費金融牌照。據京東金融官網介紹,京東金融是京東科技旗下個人金融業務品牌,以京東金融app為載體,累計擁有交易用戶數4.2億。京東金融app與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近千家金融機構,共同為用戶提供個人金融服務。截至目前,京東金融APP已推出白條、基金、京東小金庫、京東金條、聯名小白卡、小金卡等在內的近萬只金融產品與服務,涵蓋個人理財、消費分期、保險保障三大業務板塊。
京東消金切入京東金融生態:簽訂中間服務業務協議
7月2日,接手捷信的京東消費金融正式啟幕,并發布“致新老用戶的一封信”,加速推進”新品牌“展業。針對貸款產品,京東消金表示,依托京東生態及合作平臺消費場景開展受托支付商品貸產品,以及依托消費場景衍生開展自主支付消費貸產品,為用戶提供完整、閉環、適配各場景的消費信貸產品,充分發揮消金牌照能力,做好用戶體驗的同時提供安全可靠的信貸產品。
據金融虎網近日消息,與此前的產品介紹不同,京東消金的消費貸和商品貸最高可借額度均已從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年化利率(單利)均不超過24%。京東消金將旗下產品全面提額至30萬元,這一變化不僅影響消金公司之間的市場格局,加強其行業競爭力,也將重塑其與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競爭關系。
另一方面,京東消金與京東科技的融合也已邁入實質階段,且已進入京東金融業務生態開始展業。7月1日,京東消費金融在官網披露重大關聯交易信息顯示,2025年6月11日,公司與宿遷鈞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鈞騰)、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云瀚)簽署了以中間服務為基礎的業務合作協議,公司2025年與鈞騰、云瀚開展業務合作事項及已于公司股東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
關于定價政策,京東消費金融表示,遵循一般商業原則及市場價格,按照公司業務發展規劃與鈞騰、云瀚協商約定,以不優于對非關聯方同類交易的條件進行公平定價,并遵循相關利率政策以及公司定價相關管理要求。
據京東金條借款平臺借款合同顯示,金條-信用貸服務的產品運營服務方為京東科技及其下云瀚科技,是為用戶提供個人貸款服務的契約主體。云瀚公司還曾出現在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合作機構列表中。據京東金融官網個人信貸平臺服務協議顯示,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是與用戶就京東個人信貸平臺服務相關事項所訂立合約的主體。
根據京東金條授信及服務協議,京東金條信用貸的貸款服務方已經包含京東消費金融,在授信額度有效期中,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及天津京東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授信額度有效期為協議生效之日起36個月。同時,在個人消費貸款性質的信用付款服務的個人信息查詢及使用授權書中,京東消費金融已與京東商城、京東科技、鈞騰公司、京東小貸等主體作為重要關聯方“整體”共同在列。
目前,京東“白條”“金條”的放貸主體是京東盛際小貸,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網絡小貸公司注冊資本80億元,京東企業主貸、京企貸和京農貸等產品也由其運營。業內普遍預計,京東小貸的業務也將陸續轉移至京東消費金融運營。消金牌照的核心優勢在于更高的杠桿使用空間和更低的融資成本,更高的杠桿率則意味著更廣闊的業務空間。
依托京東金融平臺海量的用戶資源與高黏性流量入口,京東消費金融將得以構建起存量業務平滑遷移的合規通道,并形成精準觸達新客群體的增長飛輪。京東金融在助貸導流領域深耕多年,其成熟的場景嵌入能力、數據驅動的精準匹配機制,以及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全流程風控經驗,將為京東消金與銀行、支付機構、生活服務平臺等外部生態伙伴的深度合作提供從技術對接到運營落地的全鏈路支持,助其加速構建"金融+消費+科技"的開放生態。
京東消費金融的展業及切入,也標志著京東科技金融業務將迎來“變局”進入新的階段,京東小貸能否實現內部協同,亦或在未來面臨“退位”與轉型。作為持牌金融機構,京東消金的加入將深刻影響京東科技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及合規發展路徑。隨著白條、金條業務逐步的過渡遷移, 消金公司貸款計入表內,降低通過ABS轉移資產的需求,財報透明度也將提升。
持牌化+科技賦能模式若能跑通,消金公司無疑將為京東的金融業務打開更穩健的增長空間。能否將京東數億級用戶有效轉化為高黏性金融客戶,避免重蹈部分消金公司“規模至上、壞賬飆升”覆轍,同時構建出開放金融生態。京東科技的金融業務正站在分水嶺,是成為“第二個螞蟻”還是陷入持牌機構的同質化競爭?未來幾年的戰略執行將決定其“天花板”。
本文信息數據來源綜合及援引自:金融虎網、企業預警通、企查查APP、新民周刊、京東集團財報、京東金融及京東消金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