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瀘州市聚焦西部工匠城提檔升級建設,圍繞重點領域人才供給、重點群體技能提升、重點機構提質培優三大主攻方向,因人施培、因產定培、因教強培,持續優化完善技能人才“全鏈條”培育體系,加快技能就業興產富民,全力助推全市拼經濟、搞建設。
強化重點領域人才供給。立足白酒釀造、能源化工、裝備制造、低空經濟等傳統新興產業人才需要,創新探索“培就一體化”模式,激活產業工人集聚優勢,為瀘州老窖、瀘天化等龍頭企業精準輸送技能人才或在崗提升職業技能2000余人次,指導瀘州引磁、川南航天火工、古敘煤田等龍頭企業與瀘州技師學院深化合作,訂單培養無人機“飛手”、火炸藥、煤礦開采等職業(工種)急需緊缺技能人才1000余人次。圍繞鄉村振興全面實施,依托油紙傘、醬油、醬油等傳統技藝,將培訓班開到家門口、廠門口、村門口,大力推動鄉村特色優勢產業與技能培訓、技能就業深度融合,開設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訓班14個,培訓540人次。
強化重點群體技能提升。啟動重點群體提技賦能行動,聚焦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市場需求,市級有關部門、區縣、院校、企業多方協同,扎實開展分級分類培訓,支持開展白酒酒體設計師、養老護理員、保育師等市場緊缺職業(工種),引導農村婦女、大學畢業生、中青年、脫貧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參加培訓,開展特色工匠班76個次,培訓3410人次,酒城酒匠、酒城化工、酒城建工、酒城名廚、酒城護工等特色工匠品牌持續擦亮,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精準滴灌。
強化重點機構提質培優。實施培訓機構培優行動,整合市內公辦與民辦培訓資源,引進市外優質培訓機構,依托就業市場變化和勞動者培訓意愿,采取“基礎理論知識+實用實操技術+技能等級證書”模式,開展“技能提升快、就業前景好”的工種培訓,目前已形成以22家職業(技工)院校、瀘州市公共實訓基地、6個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主體,65家民辦培訓機構為支撐的培訓工作格局。同時,鮮明“優等激勵、劣等受限”導向,采用“機構自評+區縣復評+市級抽評”分層評審模式,分類管理全市培訓機構,評定A、B級培訓機構34家,評定結果與補貼性培訓項目遴選直接掛鉤,推動構建良性競爭的市場生態。(張益)
來源:四川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