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個新聞 心里真是五味雜陳。
江西瑞昌一中的班主任 因為三個學生沒報清北就在群里發飆 還把群給解散了。這事兒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也遇到過的類似情況只不過當時我沒這么失態。
說到底啊 這就是個利益問題。
01
那個班主任在群里說什么“學校花了100萬培養你們” “老師傾情陪伴三年” 聽著就讓人不舒服。
我教了這么多年書 從來沒見過哪個學校會專門給某幾個學生花100萬的。這錢到底花在哪了呢 買試卷 請名師 還是什么別的 賬目不清不楚的。
更何況學生能考出這個成績 主要還是人家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們老師起的作用 說實話 就是陪伴和引導 真正啃書本刷題目的還是孩子們自己。
那三個孩子選了復旦金融 浙大計算機 上海交大 這些專業在各自學校都是王牌 就業前景一點不比清北的冷門專業差。人家考慮得挺周全的嘛。
02
我得說 這個老師的心態有問題。
教育最怕的就是把學生當成自己業績的工具而不是當成一個個鮮活的個體。
前幾年我們學校也有個類似的事。有個學生分數夠清華了 但他想學醫 最后選了復旦醫學院。當時也有老師不理解 覺得可惜 但我們沒有誰會去指責學生“自私”。
孩子們有自己的人生規劃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說什么“感情化整為零” “記住學校恩情”這種道德綁架的話 聽著就別扭。公共教育本來就是社會資源 不是某個老師的私人恩惠。
03
不過話說回來 我也理解這個老師的焦慮。
現在學校對老師的考核壓力確實很大 清北錄取率直接跟獎金職稱掛鉤。有些學校甚至會給帶出清北學生的老師發幾萬塊的紅包。
我們當老師的 誰不想自己的學生有個好前程 誰不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認可。但是...
等等 仔細想想這種考核機制本身就有問題啊
04
最讓我感慨的是 這種事情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生態問題。
學校把名校錄取率當政績 老師把學生當業績指標 差生被勸退保升學率 優生被道德綁架填志愿。合著學生在學校眼里真的就是工具人。
我有時候會想 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在培養什么樣的人。如果連選擇專業這種關乎個人前途的事情都不能自主決定 那我們培養出來的還是獨立思考的人嗎。
那個老師說這是“職業教育的失敗” 我覺得恰恰相反學生能夠理性分析自己的情況 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這正是教育成功的體現
05
說到最后 我想起錢理群教授說過的話 這種操作培養出來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但仔細想想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利己主義者呢。
學生為了自己的前途選擇合適的專業 這叫為自己負責。老師為了獎金和名聲要求學生必須報某個學校 這...
哎 不說了。
教育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想想了。那三個孩子最后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了志愿 這或許是這個事件里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吧。
只希望以后的孩子們 都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勇氣和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