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勒迪和西蒙斯這筆單換交易一出來,整個籃球圈都炸了鍋。要知道前兩天還在傳開拓者要搭上兩個次輪簽,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對一互換,這操作簡直比變魔術還精彩。球迷們都在納悶:開拓者這是突然開竅了,還是背后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算盤?
先看看霍勒迪這塊香餑餑。這位老將可不簡單,全明星級別的實力,總冠軍戒指在手,防守端更是出了名的硬骨頭。對正在重建的開拓者來說,簡直就是給年輕球員請了個私人教練。雖然可能就待個把賽季,但人家那經驗值,隨便漏兩手都夠菜鳥們學半年的。反觀西蒙斯,場均19分的火力確實誘人,可跟球隊培養亨德森、夏普這些新核心的計劃實在不搭調。球權就那么多,總不能讓大家擠在一起打麻將吧?
凱爾特人這邊玩得更溜。安吉走后,史蒂文斯把算盤打得噼啪響。西蒙斯這種即戰力,放交易市場上就是活生生的籌碼。綠軍壓根沒打算留他,轉頭就能換個首輪簽加潛力股回來。這買賣做得,跟炒股高手做T+0似的,低吸高拋玩得那叫一個溜。要說管理層的手段,凱爾特人這套組合拳打得,連華爾街的操盤手都得豎大拇指。
說到開拓者的重建計劃,就不得不提那個讓中國球迷睡不著覺的大個子。楊瀚森在訓練館里的表現,活脫脫就是個行走的驚喜大禮包。隊友呂佩爾在更衣室里跟記者嘮嗑:"那小子現在能用英語喊戰術了,昨天還教我說中文的'擋拆'怎么說。"這話傳到教練組耳朵里,比盧普斯直接親自上陣,天天加練三分球。要知道這位傳奇控衛當年可是把活塞帶成冠軍的主,現在手把手教菜鳥,這待遇堪比親傳弟子。
清晨六點的訓練館,楊瀚森已經在練左右開弓投三分。2米18的個頭站在三分線外,那畫面就像長頸鹿在跳芭蕾。可你別笑,人家這手活練得,連投籃教練都直呼內行。隊內對抗賽時,他那個腦后長眼般的傳球,看得替補席上的隊友直拍大腿。有個球探私下說:"這小伙子的球商,跟約基奇剛進聯盟時一個味兒。"
凱爾特人的更衣室里,剛報到的西蒙斯正在整理更衣柜。隔壁的老將霍福德拍拍他肩膀:"兄弟別多想,在這兒就是中轉站。"這話說得直白,可NBA本來就是生意場。西蒙斯心里門清,自己的合同就是張通行證,指不定明天就被打包送去哪支擺爛隊換選秀權。但話說回來,能在爭冠球隊鍍層金,總比在重建隊當空砍群主要強。
波特蘭的球迷論壇上,關于楊瀚森的討論已經刷屏三個月。有當地記者拍到他和亨德森加練擋拆的視頻,兩個年輕人練到球館熄燈才走。評論區都在調侃:"這倆人的默契程度,比我家那對結婚十年的夫妻還強。"教練組更是把他當寶貝疙瘩,戰術板上專門給他畫了高位策應的專屬區域,這待遇連當年的奧登都沒享受過。
交易截止日前夕,各隊經理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西蒙斯在波士頓還沒焐熱座位,就聽到自己被卷入三方交易的傳聞。這就是NBA的生存法則——今天你是籌碼,明天可能就變彩票。相比之下,楊瀚森在開拓者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踏實。球隊給他配了專屬的錄像分析師,連營養餐都按家鄉口味調整。這份用心,明擺著就是要當建隊基石培養。
籃球專家們在電視節目里吵得面紅耳赤。有說開拓者賺翻的,也有說凱爾特人棋高一著的。可真正懂行的都明白,這筆交易沒有輸家。霍勒迪帶著年輕人成長,西蒙斯換個環境重新開始,楊瀚森這樣的國際球員得到施展舞臺。NBA這個江湖,有時候看似冷血的生意,反而成就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當楊瀚森在季前賽首次亮相時,解說員驚呼:"這哪是菜鳥?分明是打了十年的老球皮!"他在高位那手神出鬼沒的傳球,讓現場觀眾集體起立鼓掌。賽后發布會上,記者問他適應秘訣,小伙子憨厚一笑:"就是每天多學兩句英語,多投五百個三分。"這話說得輕巧,可背后的汗水,只有凌晨四點的訓練館記得。
交易市場的大門即將關閉,各隊的軍備競賽也到了白熱化階段。但無論陣容怎么變,籃球最動人的永遠是新星崛起的故事。就像開拓者助教說的:"我們現在養的不是盆栽,是將來能遮天蔽日的大樹。"這話放在楊瀚森身上,聽著格外帶勁。畢竟在NBA這片森林里,每棵參天大樹都曾是小樹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