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發改委與西安市市場監管局日前推出新規,要求景區內具有壟斷性且游客普遍需要乘坐的景區觀光車、擺渡車、索道、纜車、游船、電梯等交通運輸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景區內交通工具、配套停車場到景區大門的交通工具,除因安全、環保等原因確有必要統一乘坐外,不得強制要求游客乘坐并收費。
這樣的規定收獲了不少好感,很多人希望各大景區能跟進,好好整治一下擺渡車亂象。但上述規定的效果能否如大家預期的那般樂觀,恐怕還有待觀察。
游客苦擺渡車久矣,這不是一句玩笑話。南都2024年關于擺渡車亂象的調查報道提到,2024年1月至7月消費輿情分析顯示,全國有關景區接駁車、擺渡車的消費維權輿情信息達到3萬多條。只要是景區,似乎就少不了擺渡車,這種操作簡單粗暴,表面上看是滿足游客剛需,實則往往本來沒有需求,是景區想方設法創造需求,目的就是創收,讓游客花更多的錢。
如此亂象該如何整治?需要分清楚具體情況。比如說,針對景區配套停車場到景區大門這段路,西安上述規定明確禁止強制游客坐景區擺渡車。這種情形比較好界定,但實際上,很多景區的套路遠比這復雜。
比如2024年江蘇省消保委發文提到,部分景區人為拉長核心景點與景區大門的距離,“但哪些景區是確有實際需要、哪些景區是借此名頭跟風收費,消費者無法辨別,只有景區自己心知肚明”。景區大門越修越遠,進入景區還得花錢坐擺渡車,這種操作讓人無奈,如果游客選擇步行,數公里的路程著實讓人犯難。對于景區內的擺渡車亂象,這次西安的整治行動也很重視,治理主要考慮兩個要素,一是這種擺渡車具有壟斷性,二是游客對此普遍有需求。前者好界定,但關于普遍需求,這個問題就很模糊。從景區大門到核心景點,游客坐擺渡車的話,算不算普遍需求?要不要納入政府指導價?恐怕不容易說清楚。
很多景區的擺渡車操作就是搞變相強制,游客看似可以自主選擇,實則只能被迫埋單。至于理由,有的說是為了安全管控,有的說是為了環保,而背后邏輯,說好聽點就是創造需求,說難聽點就是制造障礙。景區的小心思大家都懂,這樣的問題消保委看得很清楚,游客意見也很大,唯獨各景區還在重復玩套路。套路越來越普遍,好像成了一種行業慣例,可也因為普遍了,游客怨氣也更重了,如果再不治理,行業聲譽難免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問題比較復雜,很多時候都源自一種系統性的精妙設計,景區在線路規劃之初就算計游客。按理說,擺渡車是一種可選服務,游客有需求就去消費,如今成了一種隱形的消費陷阱,游客只能吃啞巴虧。可見,治理這類亂象,不能只考查價格是否合理,也不能光看需求是否普遍,還應該審視景區的規劃細節,不合理的規劃當改就改,從源頭上消除那些偽需求,抑制各種變相強制消費行為,真正改善景區體驗,才能讓游客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