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常坐高鐵出行的人群中,一直有個神秘傳說在悄悄流傳——
“發現自己的車票是‘B座’,能不坐就不坐!”
通常來說,高鐵二等座的車廂一排有5個座位,三連座的從窗口到過道的編號分別是ABC,二連座則是D和F。
而“B座”也就是三排那邊的中間座位,一不小心就會遭遇旁邊乘客的“兩面包夾”。
@別吃了桃子
與此相對,兩連座靠窗的“F座”則被認為是整個高鐵的“黃金座位”。
最近甚至被不少年輕人碰上了熱搜,“高鐵選到F座的有多幸福”“F座才是二等座里的一等座”。
網友在評論區七嘴八舌討論放假回家的社恐大學生應該怎么選、出差路上的牛馬又該怎么買票……
這年頭坐高鐵選到一個好座位,快比上班坐到好工位更開心了。
01
“坐高鐵買到F座,
能高興一路”
每年到了旅游高峰期,社交平臺上陸陸續續都會有關于的高鐵B座的吐槽。但只有真的坐過一次,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I人地獄”。
從上車落座開始,就反復祈禱兩側的A座和C座不要有人。
@不止涼米糕
B座的缺點在于空間的極度壓縮。
往上看,椅背上沒有能掛個隨身小包的掛鉤;往下看,腳下沒有能讓人稍稍伸展腿腳的空間。
只能用自己羸弱的肩膀頭和胳膊肘,嘗試爭奪兩邊扶手的所屬權。
不過如今人們坐高鐵的小心思,已經不只局限在“別選B座”這件事上。
規則和門道之多,我愿稱之為“選座學”。
比如每個獨自出門的人都會被過來人告知,F座是高鐵二等座里絕對的王者——
雙人座靠窗,你不僅可以踏實地把整個上半身往窗戶方向傾斜,還多出一截窗臺來當作為放東西的臺面。
坐著的時候可以扭頭看風景,享受相對獨立的空間;
上廁所又能相對從容地從座位里擠出去,因為只需要麻煩一個人為自己讓路。
@動局小熊餅干
只是同為F座,有時也有高下之別。
比如二等座里的王炸是“01F”,這意味著你的座位不僅在雙人座的靠窗位置,而且還在第一排。
@潔潔高
一些車次的01F甚至是單獨的座位,本意是為了方便殘障人士出行。
在很多時候也會開放售賣,超大空間+旁邊沒人,讓人愣是能把二等座坐出商務座的架勢。
@跑不動的大濤
但也有人本來美滋滋地選中了F座,結果發現剛好位于兩扇窗戶的中間——
風景是別人的,自己啥都看不著。
@Erany
在車票緊俏的時候,很多人并不能確保自己每次都能選到F座。
但博大精深的高鐵選座學依然會給你指引。
比如一個流傳已久的、專門針對涉恐人人的通用原理是——
長途要選三連座中靠窗的A座,短途則選F旁邊的D座。
前者是因為A座跟F座一樣靠窗,不會存在被其他乘客打擾的風險。
畢竟長途旅程中身邊的乘客大概率不是固定的,坐過道每次有人上車下車,自己都需要收起小桌板、起身讓位。
至于不方便進出的問題——“反正我在車上就喝的水少,沒那么多廁所可上”。
同時還能避免一些“隱藏危險”,比如拿著食物在過道里奔跑的孩子,以及背著大包、拿著大行李箱找座位的乘客,一不小心就會給你的頭來個“暴捶”。
@李木白
一位網友說自己坐高鐵必靠窗,就是因為某次她坐在過道位置,結果頭頂行李架上一個裝滿了特產的塑料袋砸了頭。
從此靠過道的C、D座位就被她拉進了黑名單。
當然寧愿選靠過道D座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給別人讓路沒問題,但是要我麻煩別人讓一讓那才是大問題。”
畢竟對于真正的社恐人來說,如果旁邊的陌生人正在睡覺,而自己剛好內急到不行,那狀況堪比世界末日。
@6
一些特殊需求也會影響高鐵選座學的實際應用。
比如行李特別多的、腿長的都會更傾向于選擇靠過道的C、D座。
需要在高鐵上辦公的牛馬通常只會選DF,因為在三連座有一定概率會會遇到愛膩歪的情侶、帶著孩子出門玩的爸媽。
在一個嘈雜多動的環境下,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
當然,這一切選座理論都建立在“有得選”的基礎上。
畢竟目前12306的選座方法是在買票時只能填一個“志愿”,然后靜等系統隨機分配。
尤其是一些本就爆火的線路,比如著名的“牛馬專列”京滬高鐵,能買到票都不錯了。
“前后左右的人都在辦公,大家也只能分到啥座、就坐啥座了。”
02
年輕人不想再
“湊合”著趕路
“如何在高鐵上選到一個好座位”能在社交平臺上引起這么大的討論,放以前或許會被吐槽“矯情”。
但這些年來,高鐵早就已經不止是“把人按時運到目的地”的交通工具。
相比于當年座位狹小、空氣渾濁的綠皮車,如今的高鐵在設計上更加關注舒適度,當然讓乘客有了更體面的期待。
出行本身的意義也在改變。以前大家“湊合著到地方”就行了,而現在打工人需要在列車上辦公,特種兵旅游的年輕人要在車上休息……
大家坐高鐵越來越講究,甚至捧紅了不少坐高鐵、坐火車的周邊生意。
從一次性座套、一次性被單,到隱私床簾、各種頸枕。
把每個座位的優點缺點條分縷析變成一門學問,也是這種“講究”的一部分。
不止是乘客,高鐵本身也在迎合大眾對于出行舒適的要求。
在2017年之前,網上買火車票都是不能選座位的。如果想要窗邊或者靠過道的位置,只能去窗口找售票員買。
一些第三方購票平臺會提供額外的選座服務,不過用的其實也是“笨方法”,由平臺員工去窗口代買紙質票,然后寄到下單客戶的家里。
某第三方購票平臺提供的選座服務。
也不乏在灰色地帶試探的操作,比如用不同的身份證買好幾張票,最后只留下座位符合客戶心意的那張,其他的都退掉。
直到2017年10月,12306在動車組列車的購買頁面才正式增加了“選座”的功能。但只能選在一排的哪個位置,無法選擇在哪一排,
前年普通列車的臥鋪也增加了“在線選鋪”的功能。除60周歲以上默認下鋪外,其他乘客可以在買票時選擇自己的偏好。
只不過無論是選座還是選鋪,原則都是“優先偏好、整體隨機”。
就像前文提到的,購票頁面上只能選一個“志愿”。
如果你心儀的座位已經賣光了,那就只能等著系統隨機分配。
相比于飛機,高鐵上乘客的流動性更強。
這個座位可能全程有人,那個座位可能每站都有不同的人坐……也讓“系統隨機”這件事變得更復雜。
網上經常會有人吐槽車廂里明明很多F座是空的,自己卻硬被分到了B座。
但高鐵系統調配時看的不只是某一段旅程有沒有空位,還有整體的座位情況。
比如你坐高鐵從A地到C地,中間途徑B地。哪怕AB段的F座有空但BC段沒有,也照樣會被分去其他的座位。
針對這一點,去年12306還推出了一個車內換座功能,可以在乘坐同一車次時分段購票,在車內更換座位。
當然,越是到了出行高峰期,能夠選到好座位的可能性就越難。
所以現在也有第三方購票平臺推出“在線換座”功能。不過根據國鐵的回應,這種所謂的“在線換座”本質上是平臺代你操作了改簽,也將消耗一次改簽機會。
對于行程確定的人來說可以嘗試換個好座,但也需要承擔后續無法再該改簽、退票需要手續費的風險。
03
想選好座位,
要么手快、要么加錢
一個事實是,坐火車時想“選個好座位”是全世界人都會有的需求。
很多歐洲國家的鐵路系統,選座系統的詳細程度就堪稱保姆級別。
買票時會給你畫出整個列車的平面圖,不僅可以選擇車廂、座位位置,還能在上面看出列車行進方向、哪里有行李架和廁所、有沒有放自行車的空間等細節。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在歐洲旅游的攻略,甚至有人能詳細告訴你要買哪個位置的票,才能方便時刻緊盯自己的行李不被偷。
但貼心服務的另一面,是需要加錢。
在完全市場化運營的鐵路系統下,“選座”在很多國家其實都是一種增值服務。
有些鐵路公司會把座位分成“免費”和“付費”的,類似在二等座里再分出一部分需要付費的“準一等座”。
又或者“預定座位”這個服務,本身需要額外付費。
一個代表例子是日本的新干線,在買票時乘客可以選擇是買“自由席”還是“指定席”。
前者需要在車上找空位坐,后者則在買票時就能自主選座。
但在實際操作中,每組列車都被劃分出了“自由席車廂”和“指定席車廂”。
自由席的車廂里座位先到先得,人多了還容易變成站票,而指定席有自己精心選好的座位。
近年來高鐵在運營中也引入了更多市場機制——比如開始制定浮動票價浮動、提供寵物托運等增值服務。
也有人猜測沒準熱門的D座、F座,以后也得加價選。
但這也不見得會讓人滿意,畢竟另一個問題是,國內高鐵在出行高峰期的上座率可謂是一騎絕塵。
在別的國家選座位隨機,沒準還能在現場找到個靠窗的好座位;咱們想要不加錢,估計只能把屁股焊死在“B座”上了。
飛機圈就有個類似的例子,去年年底,一些乘客在網上值機的時候,發現航司把靠窗的、靠過道的、位置靠前的座位全都變成了“付費鎖座”模式。
導致很多人明明卡著開放值機的時間選座,結果能選的只有難受的中間座位。
而高鐵作為保障人們出行基本需求的交通工具,必然會更加謹慎。
對于普通的乘客來說,目前想要搶到自己的理想座位,恐怕還是只能拼手速。
不過最近真的在買票出去玩的人,恐怕也已經沒那么建議自己坐的是“黃金F座”還是“慘兮兮B座”。
畢竟暑期出行高峰已經到了,能搶到票就不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