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20:30
山東衛視《戲宇宙》
經典季第三期節目即將播出
本期邀請青年演員鄭業成
作為經典尋訪人
和主持人辛凱一起
在 蘇州探訪經典 戲劇IP
“陳三五娘”的臺前幕后故事
節目嘉賓將分別探訪
梨園戲《陳三五娘》和
潮劇《益春》的主創團隊
解鎖三個戲劇段落
完成劇目導賞
邀請劇目主創講解
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
經典IP的多重魅力
荔枝定情演繹閩粵愛情故事
鄭業成挑戰梨園戲十八步科母
“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在被稱為“愛情之園”的耦園中,節目嘉賓解鎖了明代嘉靖年間刊刻的《荔枝鏡》,這是關于“陳三五娘”愛情故事的最早戲文記錄。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副團長張純吉飾演男主角“陳三”三十余年,為大家深度講解了《陳三五娘》這一故事脈絡和人物性格,并展示了正宗的泉腔,這是宋元時期的南音,因此,梨園戲也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
隨后,節目嘉賓來到昆曲博物館,作為比“百戲之祖”昆曲歷史更久遠的古老戲曲,梨園戲距今已有近九百年歷史。在梨園戲《陳三五娘》經典角色奉夫和李姐的引導下,節目嘉賓沉浸式體驗了經典唱段《睇燈》,與戲曲演員近距離互動,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陳珞飾演的陳三與林秋韓飾演的五娘初遇時的心動。梨園戲又稱“七子班”,分為“生旦凈末丑外貼”七個行當,經典尋訪人鄭業成作為京劇武生出身,敢于挑戰,分別學習了七個行當的經典動作,深度體驗學習了梨園戲特有的表演程式體系“十八步科母”,惟妙惟肖的演繹贏得滿堂喝彩。
鄭業成演繹《留傘》滿分還原
解鎖梨園戲特色樂器“壓腳鼓”
梨園戲《陳三五娘》中的“傘科”是經典折子戲《留傘》的核心表演程式,融合了梨園戲“十八步科母”的嚴格規范與情感敘事,成為閩南戲曲中極具象征意義的段落。陳三欲持傘離去象征心灰意冷,益春搶傘挽留則代表對愛情的堅守。經典尋訪人鄭業成在欣賞完陳三與益春演繹“傘不離手”“推拉三回合”等片段后,主動學習并嘗試復刻,第一次演繹就幾乎滿分還原。
除了精彩的《留傘》片段,現場樂隊里還有一位用腳打鼓的獨特身影。“壓腳鼓”作為梨園戲的核心打擊樂器,具有獨特的“手足并用”演奏技法和“萬軍主帥”的指揮地位,這一技法要求鼓師手腳高度協調,左腳控音,雙手執槌擊節,身體韻律與戲曲情緒深度融合?,通過鼓點節奏掌控全場表演進程。伴隨著鼓師變換的鼓點,鄭業成再度演繹了剛剛學習過的丑行、旦行等動作。秉持著敏而好學的態度,鄭業成又學習了“壓腳鼓”的演奏技法,并表示真的很有難度。
潮劇《益春》演繹真情巧思
小丫鬟也能做大女主
穿越時空的智謀與愛情,真情巧思織就經典。在潮州市潮劇藝術培訓中心副主任許佳娜和潮劇《益春》演員林大、卓師爺的引導下,節目嘉賓又近距離沉浸式欣賞了黃學嫩飾演的益春與文英斌飾演的縣令演繹的《荔鏡重圓》選段表演,聚焦益春與縣令的經典公堂對峙場景,益春憑借過人的智慧和膽量完成了從“卑微婢女”到“公義代言人”的形象升華。
談及“小丫鬟也能做大女主”,潮劇《益春》黃學嫩也分享了自己相似的人生經歷,一步步從小配角成長為劇目主演,“益春是益春,也是我。”
經典尋訪人鄭業成聽了很有感觸,他分享自己進入影視表演行業初始,也是從跑龍套學起,從邊緣的工作做起,他堅信“只要我做得好,別人一定會看到我”,才成長為現在的自己。
最后,節目嘉賓在蘇州開明大戲院共同欣賞了梨園戲《陳三五娘》和潮劇《益春》兩出經典劇目的完整劇場表演,完成了經典劇目導賞。
“荔枝為盟,銅鏡為證。”
經典尋訪人鄭業成
將帶你走進經典戲劇IP
“陳三五娘”背后的閩粵愛情故事
弘揚戲曲文化
傳播經典之美
《戲宇宙》經典季
7月12日20:30播出
敬請期待!
來源|山東衛視
編輯|陳吉康 實習生:陳康
復審|張侃
終審|王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