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澎湃新聞報道,美國參議院以91票贊成、7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決議,支持特朗普政府全面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美國農田的新政策。美國參議院的表決結果標志著特朗普政府在限制中國資本進入美國農業領域方面邁出關鍵一步。這項政策的出臺并非偶然,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和經濟考量。美政府明確將中國列為重點限制對象,禁止中國企業和個人購買或持有美國農業用地,并且設置了追溯條款,這意味著之前已經完成的交易也可能面臨被強制收回的風險。
特朗普(資料圖)
從數據上看,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農田僅占全美耕地總面積的3.5%,大約4500萬英畝。其中加拿大投資者持有的面積最多,達到1530萬英畝,占外資持有總量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農田面積,在外資總量中的占比極小,甚至不到千分之一。并且近年來中國持有的美國農田規模持續下降,自2021年以來已經縮減了近三分之一。即便如此,特朗普政府依然出臺了這樣嚴格的政策。
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在新聞發布會上態度強硬,聲稱此舉是為了應對所謂“國家安全威脅”和“糧食安全隱患”。但當被要求出示具體數據時,卻含糊其辭。在發布會上,羅林斯不斷強調“糧食安全關系到國家主權安全”,但卻拿不出能讓人信服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面對日益緊張的投資環境,在美經營的中資農業企業紛紛調整商業策略以求生存。內布拉斯加州的中資牛肉加工廠正在折價出售牧場資產,加州葡萄酒產業的中方投資者積極尋找當地買家接手股份,伊利諾伊州的大豆出口商則大幅縮減了倉儲運營規模。
特朗普(資料圖)
華盛頓某知名農業法律事務所近期頻繁向客戶發出警示,建議盡快處置位于潛在監管區域的農田資產。業內普遍擔憂,即將出臺的新規可能賦予監管部門追溯權力,屆時美國境內的任何農業用地都可能被列入審查范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美方將正常商業行為與國家安全過度關聯的做法,明顯違反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準則。中國企業正逐步調整在美國農業領域的投資策略,從傳統的土地收購轉向更具創新性的技術協作模式,這種以知識共享為核心的輕資本運作方式,相比實物資產投資更能規避政治風險,在當前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展現出更強的適應性和韌性。
在阿肯色州,農場經營者約翰遜親身經歷了這場變革帶來的陣痛。他不僅失去了長期租賃的耕地,更被迫中斷了來自東方的先進農業技術支持。
特朗普(資料圖)
經濟研究數據顯示,中資參與的每千英畝美國農田項目,不僅能穩定創造十余個本地就業機會,還能通過技術溢出效應使鄰近農場單產提升近兩成。美國農業部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2018 - 2019年度的關稅沖突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市場損失高達260億美元,直接造成農業經營者收入減少8個百分點。
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美關系中存在一些競爭因素,但不能以競爭定義、讓競爭主導整個中美關系。中方不回避競爭,也不懼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良性、健康的,而非零和博弈、贏者通吃,更不是無底線打壓對方、惡意對抗。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