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道主義議題再度聚焦孟加拉國。聯合國難民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科克斯巴扎爾及其周邊區域的羅興亞難民數量已突破一百萬人,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規模最大的難民聚居區之一。當前的災難性資金短缺,已讓這個脆弱的“臨時家園”面臨崩潰邊緣。無數難民的生存與未來,正懸于一線。
暴力沖突與大規模流亡
2017年8月,緬甸若開邦發生震驚世界的暴力事件。8月25日,“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RSA)對孟都地區30處警察哨所展開協同襲擊。
官方統計顯示,10名警察、1名軍人和1名移民局職員在襲擊中死亡。緬甸政府隨即將ARSA定性為恐怖組織,軍方展開大規?!扒褰恕毙袆印=刂?月27日,死亡人數迅速上升至102人,包括12名平民、13名安全部隊成員和77名武裝人員。
聯合國的后續調查發現,2017年8月至9月,至少有6,700名羅興亞人在這場暴力與清剿行動中喪生,其中包括730名兒童。約200個羅興亞村莊被夷為平地。針對平民的暴力、縱火、強奸、驅逐等指控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震動。
大量羅興亞人被迫踏上逃亡之路,9月初,已有超過28,000人越過邊境進入孟加拉國,部分人在危險的渡河、渡海途中溺亡。難民潮不斷擴大,短短幾周內,孟加拉國境內羅興亞難民突破百萬大關。
這些難民主要集中于孟加拉國東南部的科克斯巴扎爾。該地區本身即為人口密集、資源有限的濱海地帶,數以萬計的新居民瞬間打破原有生態和社會平衡。
為了安置大量難民,難民營多為臨時搭建的竹制棚屋和塑料布篷。7月,強降雨導致53處山體滑坡,1,400間住所被毀,1人死亡、11人受傷。營地空間極其有限,許多新抵達者只能與親屬擠在狹小空間中,平均每戶居住面積嚴重不足。
孟加拉國政府為緩解科克斯巴扎爾的壓力,推動約36,000名難民遷往孟加拉灣上的巴山查爾島。該島地勢低洼,暴露于氣旋、洪水等自然災害威脅之下。聯合國對島上難民的安全保障表達擔憂。島上基礎設施雖有改善,但遠未達到長期安置的標準。
難民營內,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巨大挑戰。食物、醫療和教育等基本服務幾乎全部依賴國際援助。由于資金斷裂,已有約230,000名羅興亞兒童失去受教育機會,志愿教師項目被迫暫停。衛生條件惡劣,傳染?。ㄈ缁魜y、腹瀉、呼吸道感染)時常暴發。水源污染和飲用水短缺問題突出。
援助斷裂與資金危機
7月,聯合國難民署再次發出紅色警報:如果2.55億美元資金缺口無法補足,難民營的基本服務將在年內崩潰。目前,援助資金只到位35%,缺口高達1.66億美元。
9月起,醫療服務將嚴重中斷,12月起糧食援助將被迫停止。世界糧食計劃署因資金短缺,暫停了向緬甸若開邦境內近10萬名流離失所者的食物供應。
援助短缺直接影響難民的生存權??瓶怂拱驮鸂栯y民營每日食品配給已被數次削減,成年人每人每日食物熱量攝入量降至不足最低國際標準。
醫療服務被迫優先保障孕婦、兒童、重癥患者,普通門診和慢性病管理大幅縮水。部分難民為補充口糧和收入,不得不在營地外非法勞作。營地內就業機會極度有限,缺乏經濟自足途徑,讓難民長期陷于依賴與貧困的循環。
緬甸若開邦自2017年以來局勢持續動蕩。2024年起,因新一輪沖突,又有11.8萬難民進入孟加拉國。這些新流入者未納入原有援助計劃,進一步加劇了本已緊張的資源分配。
營地空間更為擁擠,飲水和衛生設施超負荷,疫病風險上升。長期居住條件惡化,社會矛盾與治安問題時有發生。
孟加拉國作為人口大國,經濟發展水平有限,長期承載百萬級難民,對其財政、社會、生態系統均造成沉重負擔。
政府雖在接納與安置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但能力與資源終究有限。國際社會的承諾與實際到位資金之間始終存在巨大缺口。
法律地位與人權爭議
羅興亞人的身份問題是危機的核心之一。緬甸政府長期拒絕承認羅興亞人為本國公民,將其視為“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羅興亞人在緬甸缺乏公民身份,無法享有教育、醫療、土地和自由遷徙等基本權利。
2017年暴力事件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開指責緬甸軍方實施“教科書式的種族清洗”。國際法院(ICJ)已就緬甸是否違反《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立案,案件審理仍在進行中。
2023年,羅興亞社區發言人迪爾·穆罕默德在孟加拉邊境被捕,遭單獨監禁且無法獲得律師。聯合國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認定這一行為違反《禁止酷刑公約》。
難民在孟加拉國的法律地位同樣模糊。絕大多數難民未獲得正式難民身份認定,難以合法就業、自由流動,也難以獲得長期居留或第三國安置機會。身份認同與法律保護的缺失,使得羅興亞人命運充滿不確定性。局限
全球范圍內,難民危機正日益加劇。聯合國難民署報告,全球流離失所人口已突破1.1億。各種危機如烏克蘭、阿富汗、蘇丹等地不斷爆發,國際援助資源被迫分散。
羅興亞危機逐步被“邊緣化”,援助疲勞現象愈發明顯。大國在言辭上強調人權與人道救援,但實際撥款常被本國經濟狀況、公共意見和地緣戰略優先級所左右,導致捐助承諾難以兌現。
資金短缺下,聯合國和各大國際NGO被迫優先保障“維持生命”的關鍵領域,如基礎醫療、緊急住所和食品供應。心理健康、職業培訓、社區發展等長期項目被迫暫停。救助體系的碎片化、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也被不斷放大。
收容國壓力與生態挑戰
孟加拉國政府在收容羅興亞難民方面承擔了巨大國際壓力??瓶怂拱驮鸂柡桶蜕讲闋枍u等地生態系統本就脆弱,難民大規模長期滯留加劇了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垃圾處理等環境問題。
地方社會對資源分配、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的競爭日益顯現,本地居民與難民之間偶有矛盾和沖突。部分極端天氣事件如氣旋、洪水一旦來襲,難民營極易發生大范圍災害。
極端氣候事件增多,難民營多次被淹、房屋倒塌、人員傷亡。衛生條件惡化,水資源污染,傳染病高發。醫院、診所和藥品供應極不穩定,基層醫療體系面臨持續壓力。教育服務因資金短缺暫停,難民兒童失學率居高不下,這對未來一代的健康與社會穩定埋下隱患。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12 10:35:中國援助的孟加拉國首個機器人康復中心啟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