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這樣一對夫婦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與水的不解之緣。2014年,葛園春夫婦共同創建了指向輕艇會,專注發展體育教育事業。十一年來,夫妻攜手共同推進水上運動,倡導“運動保護河流”。2017年在街道河長辦的號召下,葛園春夫婦成立了指向輕艇會“水管家”服務組織,成為民間河長。葛園春夫婦身體力行,引導和帶動一批家庭共同參與了上海市河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環保工作,見證了水環境的巨大變化,在“水情懷”“水環境”“水安全”“水文化”四個方面有著優秀的表現。這份對水環境保護的執著堅守,源于葛園春夫婦內心深處對水的特殊情感。
與水為伴 做“水情懷”的堅守者
與其他民間河長不同的是,葛園春夫婦的工作和生活是與水為伴、枕水而眠。2014年,夫妻倆來到浦錦街道,被四通八達的水網,國際化的居民構成和意式的“水城”風貌深深吸引。于是,他們毅然放棄了銀行高管的職務,舉家搬遷至此,開始經營水上運動俱樂部,將生活和事業都扎根在浦江之畔。
水,是城市興盛的命脈所在、是城市活力的靈性所在、是城市品質的魅力所在,更是作為夫妻倆的使命擔當所在。正是這份對于水的特殊感情,激勵葛園春夫婦進一步擔當起治水護水的責任,促使他們用公益的方式將這份“水情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因水而美 做“水環境”的保護者
對于水上運動愛好者來說,清潔的水環境像生命一樣重要。起初,葛園春夫婦在皮劃艇俱樂部開展皮劃艇培訓或比賽時,會引導隊員把水面漂浮的垃圾帶到岸上。久而久之,這似乎成為一種約定,成了所有隊員的一種習慣。只要天氣晴好,葛園春夫婦和成員們都會進行河道清潔,參加勸阻野泳等公益行動。在與志愿者劃行的過程中,組織志愿者們進行清理河道垃圾,做水上安全知識普及和帶領社區居民愛護水域環境。他們見證了浦錦水體一點一滴的變化,通過水上運動的載體,進一步傳遞水上環保的理念。
這種自發的環保行為逐漸感染了更多人,水上運動本身倡導時尚健康,這與公益環保的理念不謀而合。葛園春夫婦吸納更多同樣具有公益心和水上情結的人紛紛加入,如今“水管家”志愿者團隊已經發展到50余人,累計開展有組織、有統計的公益劃行活動50多場,打撈水上垃圾300公斤以上,累計1000多人次參加。在保護水環境的實踐中,葛園春夫婦深刻認識到,水上安全教育同樣重要。
向水而生 做“水安全”的宣講者
在身體力行保護水環境的同時,葛園春夫婦還致力于水上安全的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水上安全進校園活動,通過環保理念和水上體驗,讓青少年親近水環境、融入自然。除了平時的皮劃艇訓練、夏令營和冬令營中的水上安全教育,水管家還主動為全市10多所學校,5000多名中小學生公益普及水上安全知識及水上環保的理念。葛園春夫婦還設計了卡通IP“向仔”,并手繪了卡通教材和水上運動的環保游戲,通過寓教于樂讓孩子們更形象地理解和接受“水安全”,體會到保護水環境是一件美好有趣而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安全教育的開展讓葛園春夫婦意識到,水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以水為媒 做“水文化”的傳播者
水不單單是一種物質,更是一種文化。葛園春夫婦走進社區開展“保護水環境”“傳播水文化”的公益培訓,得到了社區居民的積極響應。他們邀請社區居民體驗水上運動,以實際行動實踐“運動保護河流”。就這樣以運動為紐帶、以社區為媒介、以活動為抓手,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將“親水愛水、治水護水”理念融于生活習慣中。葛園春夫婦的堅守和宣傳,讓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參與到了民間河長隊伍中來。
從個人愛好到公益事業,從夫妻攜手到團隊協作,葛園春夫婦用十一年時間書寫了一段人與水的美麗故事。在水上運動的領域中,他們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在生態環保的道路上,他們展現了家庭的責任擔當。夫妻同心,傳遞愛心,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業與愛心經營生活、經營自己,讓事業與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來源 | 光明網
編輯 | 張石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