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緩解全市小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引導小學生度過安全且富有意義的假期。團市委聯合市水務局(市海洋局),在全市9個區的小學生愛心暑托班辦班點開展《保護水環境,爭做“河小青”》愛水護水公益課程。該課程以小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普及長江大保護、河長制及上海河道現狀等相關知識,旨在提升小學生對水環境的保護意識,推動其主動參與到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中。
“大家看這張公示牌,就像給河流辦了張身份證!”水務行業的青年志愿者王建華指著河長制公示牌圖片向孩子們講解。在公示牌上,河流名稱、管護范圍、責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當講到“每個同學家附近的小河都有專屬‘河長’” 時,臺下立刻舉起一片小手。“我家旁邊的河有嗎?”“我能打電話給河長叔叔嗎?”孩子們的提問聲此起彼伏。
這樣的熱烈互動在今年的課程中已成常態。相較于往年以PPT講解為主的形式,自去年開始升級的立體書制作環節成為最大亮點。在志愿者指導下,孩子們通過折疊、粘貼等操作,將上海的“一江一河”沿線風景轉化為立體的美好圖景。“看!我在蘇州河沿線貼了提示牌。”方松街道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愛心暑托班點位學生們舉著自己制作的立體書,興奮地向同伴展示。據課程研發團隊介紹,這種動手實踐能讓抽象的環保知識轉化為具象認知,提升護水理念的接受度。
據統計,《保護水環境,爭做“河小青”》課程已連續舉辦7年。其間,共有300余名水務行業青年及大學生組成志愿者講師團,每年暑期深入愛心暑托班,向小學生系統傳播愛水護水知識。來自上海市堤防泵站建設運行中心的志愿者唐祎琳,連續三年參與授課,她發現孩子們的變化清晰可見:“第一年問‘為什么不能往河里扔垃圾’,現在會主動說‘我看到有人排污水要向河長反映’。”該課程通過持續的知識普及與理念引導,推動廣大青少年從日常小事做起,從身邊行動出發,逐步加入水環境治理與保護隊伍,為區域水生態環境改善貢獻力量。
原標題:《七年公益課澆灌“護水苗”,上海“河小青”課程讓環保種子在愛心暑托班生根》
欄目主編:祝越 文字編輯:單穎文
來源:作者:文匯報 占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