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1938年的太行山下,日軍運輸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響堂鋪,卻不知早有埋伏。
關鍵時刻,負責阻擊援軍的陳賡發現自己被包圍了,他急忙請示撤退。
可副師長徐向前卻搖了搖頭:"原地待命,不準后退半步。"這是啥意思?
面對幾倍于己的敵人,陳賡和弟兄們到底是怎么脫離危險的?
大敵當前,129師做好打算
1938年初,日軍占領了華北大片土地,他們需要源源不斷地運送補給。
邯長公路成了日軍的生命線,幾乎每天都有大批物資通過這條路運往前線。
八路軍129師經過偵察發現,日軍運輸隊往往在天不亮就出發,大概上午八九點鐘會經過響堂鋪一帶。
劉伯承師長這段時間去總部開會了,留下徐向前副師長坐鎮。
徐向前是個老資格的軍事家,打仗經驗豐富。
他仔細研究了地形后,覺得響堂鋪這個地方很適合搞伏擊。那里山路狹窄,兩邊是高地,車隊一進來就跑不掉。
為了這次行動,徐向前可是動了不少腦筋。
他把主力部隊771團和769團埋伏在公路兩側,專門負責打日本車隊。
陳賡帶著772團在馬家拐那邊守著,防止敵人增援部隊過來救援。
還派了769團的一個連到蘇家峧去警戒。
為了分散日軍注意力,他還協調了國民黨的騎兵第4師在涉縣那邊活動,吸引日軍目光。
準備工作做得很細致,徐向前反復強調:"咱們的目標是用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這次行動必須打得干凈利落。"
大家都憋著一股勁,要給日本人一個狠的。
“伏擊戰”打響
3月31日,天剛亮,八路軍戰士們已經在各自的位置上埋伏好了。他們披著偽裝,趴在山坡上,握緊了手中的武器,安靜地等待著。
八點左右,公路上傳來了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遠遠望去,一支龐大的日軍運輸隊正沿著公路駛來。
足足有180多輛汽車,排成一條長龍。車上裝滿了彈藥、糧食和各種軍需物資,還有不少日本兵押送。
徐向前趴在山頂上,通過望遠鏡仔細觀察敵情。
他看到日軍車隊已經完全進入了伏擊圈,便果斷下令:"八點三十分,準時開火!"
隨著一聲令下,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八路軍戰士同時開火。猛烈的槍聲打破了山谷的寧靜,日軍措手不及。
前排的幾輛汽車中彈起火,頓時擋住了后面車輛的去路。日軍司機慌忙剎車,車隊頓時亂成一團。
八路軍戰士們抓住時機,向混亂的日軍車隊猛烈射擊。
有的戰士甚至沖到公路上,朝車內投擲手榴彈。爆炸聲、槍聲、喊叫聲交織在一起,現場一片混亂。
正當伏擊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負責阻擊任務的陳賡卻遇到了麻煩。
陳賡的困境
陳賡帶領772團在馬家拐一帶設防,負責阻止日軍援兵過來救援。
他剛把部隊部署好,前哨就急匆匆跑來報告:"團長,前面長堎方向有一支隊伍正向這邊趕來!"
陳賡趕緊用望遠鏡觀察,確實看到遠處有一群人影晃動。這可不得了,如果是日軍增援部隊,他們的處境就危險了。
正當陳賡緊張地觀察前方時,又一個通訊員跑來報告:"團長,后方蘇家峧方向也發現日軍!他們正向我們這邊推進!"
這下陳賡慌了。前有敵人,后有追兵,772團被夾在中間,處境十分危險。
如果兩邊的日軍同時發起進攻,他們很可能會全軍覆沒。
陳賡是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官,當機立斷拿起電話,給徐向前打了過去:"報告副師長,我團前后都發現日軍,已被包圍,請求撤退!"
電話那頭的徐向前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冷靜地說:"原地待命,沒有我的命令,誰都不準后退半步。"
陳賡一聽,心里有些著急。他再次解釋道:"副師長,情況很危急,敵人數量不明,我們恐怕守不住!"
徐向前的聲音依然堅定:"陳團長,再堅持一下,派人仔細偵察敵情,弄清楚再說。"
陳賡雖然心里著急,但還是服從了命令。他立即派出偵察兵,仔細查看前后方向的敵情。
過了一會兒,偵察兵回來報告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消息:
前方長堎方向來的不是日軍,而是一群趕著騾子的百姓!至于后方蘇家峧的日軍,已經被我方警戒部隊擊退了。
陳賡這才松了一口氣,剛才的緊張情緒一下子煙消云散。
他不禁感嘆徐向前的冷靜和判斷力,如果剛才貿然撤退,不僅會讓阻擊任務落空,還可能打亂整個伏擊戰的部署。
大獲全勝,日軍損失慘重
伏擊戰持續了大約兩個小時,八路軍戰士發揮了山地作戰的優勢,對日軍運輸隊進行了毀滅性打擊。
許多日軍車輛被擊中起火,冒出滾滾黑煙。日軍士兵四散逃竄,但在八路軍的嚴密封鎖下,很少有人能夠逃脫。
戰斗結束后,八路軍統計戰果:擊毀日軍汽車近百輛,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擊斃擊傷日軍上百人。
八路軍自身的傷亡則很小,這正是徐向前"用最小傷亡換取最大勝利"指揮理念的體現。
下午四點左右,日軍派出十幾架飛機對響堂鋪一帶進行轟炸報復。
飛機在山谷上空盤旋,投下大量炸彈。但是八路軍早已安全撤離,日軍的報復行動只是對著空山發泄怒火。
這次伏擊戰的勝利,切斷了日軍的重要補給線,也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劉伯承師長回來后,對這次戰斗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之為"伏擊戰斗的經典范例"。
徐向前的指揮,特別是在陳賡請求撤退時的冷靜判斷,成為后來軍事教育中的典型案例。
正是這種在危急關頭的沉著冷靜和精準決策,才使得這場戰斗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
在戰后總結會上,徐向前說:
"打仗就像下棋,必須冷靜分析,精準判斷。陳賡同志的顧慮是有道理的,但在沒有確切情報前貿然行動可能會前功盡棄。我們要相信自己的部署,相信戰士們的能力。"
陳賡也坦誠地說:"當時確實著急了,如果按我的想法撤退,可能會打亂整個戰局。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全局觀的重要性。"
《——【·結語·】——》
響堂鋪這仗打得真漂亮!徐向前那句"原地待命"看似簡單,卻救了整場戰斗。
如果陳賡真撤了,日軍就有機會反撲,咱們辛辛苦苦設的埋伏就白費了。
這告訴我們啥?危急時刻冷靜最重要!不是所有看著危險的情況都真危險,有時候堅持一下,勝利就在眼前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資料》(軍事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八路軍抗日戰爭經典戰例研究》(國防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