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普及的當下,手機配件市場蓬勃發展,但其中潛藏的安全隱患卻鮮為人知。近期,央視就曝光了低價手機殼的亂象。
在電商平臺上,幾塊錢的手機殼比比皆是,但這些廉價產品背后可能隱藏著巨大健康風險。許多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新買的手機殼散發著刺鼻的塑料味,當手機發熱時,這種氣味更加明顯。這很可能是產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質的信號。
央視財經節目曾曝光,部分無良商家會回收醫療廢料、電子垃圾等,經過簡單處理后注塑成型。這類劣質手機殼往往含有超標的塑化劑、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其中,塑化劑(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酯)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呼吸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能導致:
兒童發育異常,出現性早熟、生殖系統發育受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問題
增加哮喘、過敏癥、重金屬慢性中毒等疾病風險
影響成年人生殖健康,導致男性精子質量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
多環芳烴中的某些成分更是具有強致癌性。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風險監測顯示,部分低價手機殼的鉛含量甚至超出國標上限30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降本增效"的做法不僅存在于手機殼行業。
除了手機殼,充電寶等電子產品同樣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近期,知名充電寶品牌羅馬仕被曝為降低成本使用不同級別的電芯,導致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羅馬仕在不同價位的產品中,使用不同級別的電芯,這種做法雖然降低了生產成本,但不同品質電芯的充放電性能、循環壽命存在差異,極易導致電池過熱、鼓包甚至起火爆炸。
在多方壓力之下,羅馬仕宣布召回40余萬臺充電寶,還在電商平臺下架了所有充電寶產品。受此影響,羅馬仕后續宣布停工停產6個月,外界認為其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如何選購安全的手機殼?專家建議:
1. 手機殼優先選擇液態硅膠或TPU材質;
2. 認準3C認證,查看是否執行《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等國家標準;
3.警惕外觀花哨的產品,比如毛茸茸的手機殼,可能就暗藏健康隱患;
4. 警惕價格異常低廉的產品,貪便宜會吃大虧。
即使購買正規產品,長時間使用后也可能因磨損、老化導致有害物質釋放或安全隱患。因此建議手機殼每6-12個月更換一次,避免將其置于高溫環境中,發現產品沾污嚴重、變形、磨損嚴重等情況時,立即停止使用。
買手機殼切莫貪便宜!央視曝光低價手機殼亂象,可能是“毒源”。咱們消費者要提高安全意識,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劣質產品,畢竟健康和安全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