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有趣
漂亮的皮囊從來不會千篇一律,如果再加上有趣的靈魂,簡直是夢寐以求。玩表最大的意義,就是一直在尋找的路上。最近偶然發現并火速入手了一塊國內獨立制表人原浩瑜LANGLE YUAN的獨特琺瑯腕表,屬于那種讓人眼前一亮、又價格不貴能唾手可得的“好東西”。可以說既有漂亮的皮囊,也有有趣的靈魂。
先說這“漂亮的皮囊”。整個盤面是一幅瑞土著名的馬特洪峰山巒和山腳下城鎮的畫面。上面是淡藍色并漸變到魚肚白的天空;遠處是金色勾勒的山峰輪廓,然后用白色、褐色等顏色微繪出山峰上的積雪、巖石、明暗變化的細節;近一些的山巒用深藍作色,但也不是毫無色彩變化,隱約可以看到躲藏在暗處的溝壑;近處的城鎮也用金色勾勒出建筑的輪廓,再微繪出燈光鋪滿磚墻的情景。
判斷一幅風景畫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能否體現出遠景近景之間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這張琺瑯盤面無疑達到了這樣的標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琺瑯師的繪畫功力。而且整體畫面的前、中、近景的色彩對比非常明顯、構圖也比較均衡,有些接近油畫的效果,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上了。
買國內小眾獨立制表有個很有趣的事情,可以直接聯系到獨立制表人本人,他也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經歷和制作腕表的過程和心得。我起初也只是覺得這個盤面所描繪的景色非常漂亮,并不知其出處。跟他聊過之后,才知道表盤上那座山是瑞士著名的馬特洪峰。他還給我發來了一張自己拍的照片,我才對這個表盤更有感覺。這張照片大概是傍晚時分。天色還沒有完全沉下來,遠處山巒的輪廓、冷峻的山巖、皚皚的白雪依然清晰可見,而近處山腳下的城鎮已經亮起了燈,城鎮里并沒有太多彩色的霓虹,更多的是溫暖的萬家燈火。馬特洪峰的巍峨與壯闊,倒是更凸顯了城鎮的靜謐。這張照片有種讓人想要生活在那里的感覺。
這張照片被很好的還原到了盤面上。原浩瑜起初只是根據網上看到一張照片制作了這張表盤,后來他還戴著這塊表去看了實景,想必這種感覺應該很奇妙。在我看來,這種畫面落腳在表盤上,是必須用琺瑯來表現的。我特別鐘愛琺瑯腕表,除去圖案繪制上技藝的差異,琺瑯對色彩的表現無出其右,色彩飽和度之高顏色經年不褪。
這里不妨簡單介紹下常見的以瑯表盤制做工藝。除了純色琺瑯,能夠形成圖案的琺瑯常見為微繪、掐絲、內填三種制作方法。
一般情況下,微繪琺瑯最為復雜,先要在金屬底盤上覆一層抗變形的琺瑯色釉,然后在表面涂上白色琺瑯釉,燒制出“畫板";再然后利用特制的毫筆進行繪畫,表盤在方寸之間,極細的筆意甚至需要借助高倍顯微鏡等輔助工具;之后高溫燒制使釉料溶解為一體,色彩也會更加艷麗,最后再燒制一層無色透明釉保護表面。微繪琺瑯需要創作者具備精湛的繪畫功底以及極高的耐心,繪畫過程中如果出錯,很可能就要重新來過了。
同時,燒制的過程也非常復雜。要用選定好的色彩細膩地勾勒出順序精準的連續點,從較柔和的色彩向亮麗的色彩逐漸遞進、逐層燒制,也就是說整個過程要經過多次精準溫控的燒制(
復雜的圖案甚至要燒制幾十次),每次都有可能出現裂紋而作廢。
掐絲琺瑯則需要工藝師用工具將金屬絲(
一般為金絲、銀絲或銅絲)掐制出圖案輪廓,復雜的圖案同樣對手工有很高的要求;然后用植物膠水固起在金屬胎底上,接著焊接固定;再然后填充不同顏色的琺瑯釉料后進行燒制。掐絲琺瑯往往也需要多次填充釉料,從而使得最終融解后的釉料厚度與金屬線高度持平(
也可通過打磨減少燒制次數);另外,多次填充燒制后的釉料色彩也更飽滿。我國的“景泰藍”制品,就是通過掐絲工藝制作的,不過相比在直徑只有30毫米的表盤上進行掐絲,前者要簡單一些。
內填琺瑯相對簡單一些,則是先在金屬片上通過凸雕的方式雖刻出圖案,然后對下沉的部分進行填充釉料、燒制和打磨。后半部分工藝和掐絲琺瑯的填釉過程差不多,主要看圖案的復雜程度,通過技藝高超的微雕師之手,藝術價值就會更大一些。
現在有很多腕表作品采用了各種琺瑯工藝相結合的方式制作表盤。像江詩丹頓的藝術大師系列,就有一些作品是結合了微繪、內填等工藝。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系列“靈鳥歡歌”
微繪琺瑯腕表的價格極其高昂,我只能望洋興嘆,實在買不動。比如我很喜歡的一塊積家翻轉的梵高向日葵臨摹琺瑯作品,售價已是天文數字。
好在國內也有少數優秀的微繪琺瑯師。我曾經就找人制作了一個千里江山圖裝表,筆意細致,效果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當然定制的價格也不會很便宜。
掐絲琺瑯和內填琺瑯我倒是有幾塊,我尤其喜歡的是雅典的“船”主題的掐絲琺瑯,對色彩的掌握可謂爐火純青,而且它并非通過打磨使得盤面平整,是通過多次填釉燒制的結果,體現了一個品牌對自己作品的卓越要求。
LANGLE YUAN的這塊琺瑯也不簡單,使用了微雕和微繪等工藝制作。我還問過原浩喻這塊表的產量,答曰一個月僅能制作1~2幅,可見制作一張表盤需要多大的耐心和精力。表盤上的山巒和城鎮建筑的輪廓以及“LANGLE YUAN"Logo是雕刻出來的,然后進行打磨,從而實現了非常華麗的金色光澤質感,也給盤面增加了很強的立體感,就像這座山是懸浮于表盤的。對于這種大氣滂沱的山巒,使用雕刻方法勾勒輪廓,倒是比掐絲的效果要好一些,粗細一致的金屬絲反而無法展現這種山峰的峻峭。
同時,對于城鎮的微雕又是非常細膩的,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座座房屋建筑的輪廓。白雪、山巖、磚墻則通過微繪的方式來表達。天空從蔚藍到魚肚白的色彩過渡非常自然,山體相對寫實繪出了蜿蜒與壯闊的效果,城鎮相對抽象一些,使用了黃、橙、棕等多種色彩來表達錯落感。欣賞這塊表的實物,整體效果還是非常理想的,就像我們將目光望向遠方的山巒,近景的城鎮就會模糊,很好的表達出遠景近景的視覺效果。
我也問了原浩瑜對于釉料的選擇,他表示嘗試了很多種,才篩選出燒制出最滿意的色彩效果。采用類似工藝,原浩瑜制作了“馬”主題和“伏見稻荷”主題的兩款陀飛輪琺瑯腕表,色彩也很好看。原浩瑜還跟我“吐槽”,說這張馬圖耗光了他的心力。
接著說“有趣的靈魂”。盤面的上端是一個扇形開窗,開窗下透著一個12小時刻度轉盤,通過扇形開窗中間的有一根針來指示時間,可以歸類為單指針腕表的范疇。
起初對于單指針還是有點難以接受的,覺得盤面會顯得單調,而且關鍵看時間不大習慣。后來偶然理解了它的精神內核反而有點喜歡上了。單指針被用來表達一種生活態度:松弛一些,不必分秒必爭。這種感覺是愜意的,在越來越“卷”的社會環境里,這樣的含意是讓人向往的。
LANGLEYUAN這塊琺瑯腕表倒不同于常見的單指針設計,它甚至沒有指針,代替單指針的是盤面窗口正中間的一根不像表針的“表針”。這根“表針”并不動,但它配合順時針旋轉的12小時刻度轉盤指示時間,最小的時間刻度是10分鐘。我認為這個設計非常巧妙。在靜謐的畫面之上,擺放一個旋轉的時間輪盤,有種歲月流轉、滄海桑田的感覺。如果真能在表盤上那個山腳下的城鎮生活,分秒的時間應該真的沒那么重要吧。
這塊表是如何實現這樣的讀時方式的?LANGLE YUAN采購了瑞士統芯SW220并自行改造。SW220和我們更加熟悉的ETA2824/SW200機芯非常接近。在統芯里面,我比較偏愛這個機芯。相比被認為更加高級的ETA2892/SW300機芯,犧牲了一點厚度控制(
其實厚度也只有約5毫米),換來的是更高的上鏈效率,零件也更加粗壯,保養周期更長。我就經常能碰到使用這類統芯的帝舵、百年靈,表主“粗糙”的佩戴10年不保養,走時依然穩定。就算壞了,這個機芯也非常容易維修。
對于這塊表,原浩瑜還跟我“炫耀”了一下。在今年的“鐘表與奇跡”日內瓦表展期間,他把自己的幾款作品帶去了瑞士,其中就把我買的這塊“馬特洪峰”給Konstantin Chavkin(
康斯坦丁·切金)和Vianney Halter(
維安妮·哈爾特)兩位世界聞名的獨立制表人把玩了一下,兩人都表示非常喜歡,并給了他一些指導。
我們可以猜得到,琺瑯表盤的制作成本并不低,一塊1萬出頭的價格,設計新穎,還能配上改裝過的瑞士統芯,這個價格挺實在的。我刷到后問了價格沒猶豫就入手了,要知道之前我單單定制一個琺瑯盤面都等了3個多月,價格也沒高多少。拿到這塊表,我的驚喜溢于言表,擺在雅典和芝柏的掐絲琺瑯中間,喜愛之情一時竟難分高下。
除了“馬特洪峰”,原浩瑜把類似款做成了一個系列,起名“風林火山”。這個系列還有幾款我也挺喜歡,比如“岡仁波齊”“、“從林深處”、”琴瑟雙鶴”等幾款,圖案設計的靈感都是實景或原創設計。
尤其是那款“岡仁波齊”,是一個表友定制的。據說這位表友是個股市大神,特意還定制了特有的時間轉盤,根據香港股市交易時間,盤前9:00-9:30和盤后16:00-16:10使用手繪黃色飾邊,9:30-12:00以及13:00-16:00使用橙色飾邊。
不過畢竟很多人還是不習慣沒有分鐘顯示,所以原浩瑜還設計了一個“風林火山”系列的新款,在表圈內外側分別設計了兩個時間刻度圈,如法炮制了兩個盤面上面固定的“表針”,分別顯示小時和分鐘;盤面雕刻出規則的格紋圖案,填以寶石藍琺瑯釉料。我第一眼見到圖片也挺喜歡,希望有機會能把玩一下實物。
我不禁感嘆現在的00后真是厲害,明明都是從愛好開始,我在25歲左右的年紀才剛剛接觸腕表,到現在也僅僅掌握了一些腕表知識,寫寫文章罷了,而原浩瑜這樣年輕的獨立制表人已經有幾年的制表經驗了,并在設計自己的自研機芯,據說之前還在洛杉磯當了一段時間導演,不由令人佩服。
國表這幾年確實在崛起,無論是機芯還是表殼、針面的做工都有很大的進步,雨后春筍般的品牌爭前恐后,唯獨優秀的設計依然鳳毛麟角。希望像原浩瑜這樣的獨立制表人和這樣的作品越多越好。
Gardner
愛表,玩表,略懂表。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你買過哪些便宜有趣的表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