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印媒《印度國防研究》報道,巴基斯坦退役空軍準將,哈立德·奇什蒂直言不諱地表示:
倘若印度搶先從俄羅斯手中獲得了蘇-57隱身戰機,而中國方面未能如期交付殲-35,那么巴基斯坦可能轉而考慮引進更先進的殲-20。
此番表態,不僅讓國際社會對南亞地區的軍備競賽投以更多關注,更引發了對巴基斯坦此舉背后深層動機的廣泛猜測。
這究竟是面對潛在威脅的真實焦慮,還是在復雜地緣政治棋局中的一次巧妙策略?
01蘇-57的誘惑與巴鐵的緊迫
在當前全球軍事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空軍對五代機的渴望日益強烈。面對其國產AMCA項目進展緩慢,以及美國F-35在政治附加條件上的諸多限制,新德里將目光投向了俄羅斯。
而俄方為兜售蘇-57E,絞盡腦汁,拋出了一系列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不僅開放源代碼,允許印度實現40%零部件的本土化生產,還承諾在較短時間內交付數十架戰機。
而這無疑為印度空軍勾勒出了一幅提前邁入五代機時代的圖景。
但與此相反,巴鐵在當前的南亞局勢中實際上較為窘迫。
盡管此前有消息稱巴方將引進中國的殲-35,但該國國防部長近期表示年內交付的僅為不實傳聞,使得巴基斯坦在五代機列裝的時間表上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
一旦印度憑借蘇-57率先形成戰斗力,兩國空中力量的代差或將迅速拉大,這對伊斯蘭堡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戰略壓力。
奇什蒂準將的言論,正是這種戰略焦慮的集中體現,他希望通過這種強硬表態,促使中方加快殲-35的交付進程,甚至不惜提出引進殲-20這一“終極選項”。
02蘇-57性能的爭議性
俄羅斯之所以向印度推銷蘇-57E,其背后實際上有著多重戰略考量。
當前,烏克蘭沖突對克里姆林宮帶來了巨大損耗,使得俄羅斯這個龐大的軍工復合體急需外部資金注入,而印度作為其傳統軍火大客戶,無疑是最佳選擇。
通過出售蘇-57E,俄羅斯不僅能夠獲得急需的經濟支持,還能在南亞地區維持并鞏固其軍事影響力,以防止印度完全倒向西方。
但事實上,這款飛機自問世以來一直飽受外界爭議。
第一是在隱身性能這一關鍵指標上,蘇-57的設計細節、尤其是發動機噴口與機身連接處,被不少專業人士指出存在明顯短板,其雷達反射截面(RCS)大概率高于其他主流五代機。
也就是說,在實戰場景中,蘇-57的隱蔽性恐怕難達預期,甚至更容易被對手的先進雷達捕捉到。
第二,俄羅斯自身蘇-57的生產和列裝速度也相對緩慢,出口型蘇-57E能否在承諾的時間內按質按量交付印度,并滿足其龐大的需求,仍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印度在軍購項目上素有拖延的“傳統”,加上其本土航空工業的整合能力尚待提高,蘇-57E的引進之路恐怕難如印度所愿。
03殲-20戰略地位、“國之重器”
巴基斯坦將領提出引進殲-20的設想,固然能理解其對提升空軍實力的迫切渴望,但從中國的戰略維度考量,殲-20作為“國之重器”,其出口的可能性實則微乎其微。
第一,殲-20凝聚著中國航空工業的頂尖技術成果,涵蓋獨特的隱身設計、先進的航電系統、雷達特征數據,以及與中國空天防御體系深度融合的核心機密。
這些技術構成了國家安全的核心屏障,一旦出口,技術泄露的可能性將難以估量。這與美國將F-22列為“非賣品”的定位如出一轍,任何大國都絕不會輕易將最核心的戰略武器拱手讓人。
第二,殲-20的生產與維護成本居高不下,其復雜的維護體系與對飛行員的嚴苛要求,這意味著需要持續投入巨額財政資源。
對于國防預算有限的巴基斯坦而言,即便能獲得少量殲-20,其后續的運營與保障也必將成為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
最重要的是,中國解放軍自身對殲-20的需求依然龐大。為了維護國家核心戰略利益,應對日益復雜的地區和全球安全挑戰,殲-20的生產產能將優先滿足國內的列裝需求。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殲-20的生產線將全力保障解放軍的戰備需要,很難有富余產能用于出口。
04殲-35:巴基斯坦空軍的現實選擇
盡管巴基斯坦對殲-20滿懷向往,但從現實條件與戰略維度考量,殲-35才是其最務實的選擇,更是足以改變南亞空戰格局的關鍵所在。
巴鐵那句求購“殲-20”的表態,與其說是傳遞實際采購意向,不如說是對中方加速生產殲-35的一種策略性施壓。
殲-35作為一款專為出口市場打造的先進五代機,其設計理念充分考慮了成本效益和多用途能力。
其外貿版單價預計將遠低于其他同類五代機,這對于軍費相對緊張的巴基斯坦而言,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同樣,在性能層面,殲-35在隱身能力、航電系統及空空導彈等關鍵領域,均具備與主流五代機正面抗衡的實力——不僅足以有效壓制印度現役所有戰機,甚至能與該國可能引進的蘇-57E形成對峙。
更關鍵的是,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的絕非單一戰機,而是一整套“中式作戰體系”:涵蓋殲-35、空警-500預警機及紅旗-19反導系統等裝備,構成完整的空戰生態鏈。
這種體系化輸出,將助力巴基斯坦空軍在對印博弈中構建起攻防兼備的立體作戰網絡,從而有效彌補可能存在的數量短板。
當前,殲-35的研發和生產進度相對穩定,中國軍工的強大產能也為其按期交付提供了保障。
結語
巴鐵前準將的“殲-20之呼”,無疑是南亞地區復雜軍事局勢的一個縮影。
印度對蘇-57的執著,反映出其對空中優勢的迫切追求;而巴基斯坦的表態,則是在尋求戰略平衡的同時,向盟友傳遞其對未來空中態勢的深切擔憂。
而中國在這場棋局中,始終保持著清醒的戰略定力,殲-20作為核心戰略資產,會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安全;殲-35則憑借高性價比,將成為打破五代機市場壟斷、提升盟友國防實力的關鍵所在。
南亞的天空,注定不會平靜,但最終的勝負,從來不止于單件武器的先進性,更在于完善的作戰體系、精良的訓練水平以及決策者的戰略智慧。
【信源:巴基斯坦若求購殲20中方會出售嗎 現實選擇引熱議 中華網2025-07-11 13:30:17 美媒:俄羅斯不斷鞏固與印度軍事合作,力圖穩固俄印關系 新華網 2025-07-08 09:31: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