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雙叒叕變臉了。
制裁中國起重機和船舶業,美國人的好日子還能過多久?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于7月9日對外表示,華盛頓已經將22家涉及伊朗石油貿易的組織納入制裁名單。
巧合的是,在這22家公司中,有18家公司來自中國。
事實上,中國企業一直以來都參與伊朗石油貿易,但直到近日,特朗普才動用制裁,顯然有深層考量。
特朗普這招“制裁大棒”明著揮向伊朗,暗里針對中國?
前幾日特朗普還積極對華釋放善意,轉頭又痛下狠手,一口氣對18家中企業進行制裁。
不僅如此,今年5月份,特朗普政府提出要對中國產起重機加征高達100%的新關稅。
但這項提議很快引發了美國國內港口運營商的集體反對。
美國媒體報道稱,這一政策若落實,將使港口關鍵設備采購成本大幅上升。
為何要對中國起重機加稅?特朗普在怕什么?
說起來美方真正怕的,是對中國的起重機依賴太嚴重了,而本身又缺乏生產的能力。
要知道目前美國港口使用的岸橋起重機中,約80%為中國制造。
這些設備主要來自中國振華重工集團,振華重工總部設在上海,是全球最大的港口起重機制造商。
振華重工長興基地
美國港口在幾十年前曾有過本土設備制造商,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生產成本高和產業轉型,美國起重機制造行業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目前美國沒有一家企業具備制造大型岸橋起重機的完整能力。
2025年5月19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召開了一場關于港口設備關稅問題的公開聽證會。
聽證會聚焦兩項內容:一是擬對岸橋起重機征收100%關稅;二是擬對集裝箱、底盤及底盤零部件等貨物裝卸設備征收20%至100%的關稅。
聽證會上,休斯敦港首席執行官查理·詹金斯表示,休斯敦港口未來六年需要采購22臺起重機。
如果這次關稅落實,休斯敦港面臨的成本增加可能達到1億美元。
美國港務局協會主席加里·戴維斯也在聽證會指出,美國至少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本土岸橋起重機生產商。
戴維斯認為,美國港口若要脫離對中國的依賴,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建立相應能力。
但問題在于,目前中國制造的起重機不僅價格低,還能做到定制化生產和快速交付。
美國洛杉磯港的起重機設備
根據《華爾街日報》2025年7月9日的報道,一臺中國產岸橋起重機的售價大約為1500萬美元。非中國產的同類品價格要高出數百萬美元。
例如,歐洲制造商的同類設備售價通常在2000 至 2500 萬美元之間,而日本三井 E&S 的報價也比中國產品高約 30%。
振華重工目前的產品交付范圍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港口設備市場的市占率超過七成。
美政府官員擔心,中國主導關鍵基礎設施不僅對經濟構成“風險”,也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據美媒報道,美方擔心產自中國的起重機帶有先進的傳感器,可記錄和追蹤集裝箱的來源地和目的地,且安裝了“蜂窩調制解調器”,這些設備可以被遠程訪問,美國官員甚至“推斷”中國可能通過“控制起重機關閉美國港口”。
面對美方的荒謬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在2024年回應稱,所謂“中國遠程控制港口起重機收集數據”完全是無稽之談。
振華重工也發布聲明強調,其所提供的起重機不會對任何港口構成網絡安全風險。
美國海港雇主協會主席卡爾·本策爾多次前往白宮提交政策建議,呼吁政府給予港口過渡期,先免除對去年底前已經下單設備的關稅。
不僅增加成本,關稅政策的實施還將對港口現代化進程產生影響。
目前,美國許多港口正在進行自動化改造和設備更新計劃,而起重機作為港口核心設備,是這些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旦采購成本提高,港口或將推遲相關投資項目,這將進一步影響港口效率和物流運輸成本。
特朗普打壓中國造船業,這招奏效了?
在今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將矛頭對準中國造船業,對于由中國企業建造、運營和擁有的船舶,美方將征收高額“附加服務費”。
最初費用擬定為150萬美元,后因美國航運業反對,調整為浮動費率。
具體措施包括,中國運營的船舶按每凈噸位 50 美元收費,此后每年遞增 30 美元,至 2028 年升至 140 美元。
政策一出,導致許多原本計劃在中國下船舶訂單的客戶,大多變得謹慎,繼而轉向了韓國、日本等其他國家。
特朗普的“港口停靠費”與他力推的“制造業回流”政策不謀而合,與其說是“突發奇想”,恐怕更多的是“早有預謀”。
特朗普通過發動貿易戰、增加關稅和技術封鎖等措施,多次試圖打壓中國制造業,逼迫訂單回流美國,重振美國本土制造業。
特朗普的“美國夢”真的能成功么?
美夢終會醒來,現實給了特朗普一記悶棍。
根據公開數據,美國造船業早已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劣勢。
美國造船產量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下降 85%,全球市場份額僅占0.1%,而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連續 15 年居全球第一。
美國造船業長期萎縮,產能無法承接大規模訂單,特朗普的政策不僅沒能振興美國制造業,反而推高本土通脹,損害農產品出口,并加劇全球供應鏈割裂。
2025年全球船廠年總產量中,中國份額達到53.1%
面對這種局面,美國靠單方面提高關稅難以扭轉制造業衰退趨勢。
世界航運理事會表示,“ 附加服務費”政策每年將增加全球航運成本 200 億美元,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盡管如此,特朗普依舊打出了港口費與關稅的 “組合拳”。
而中方則多次強調,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2025年4月曾表示,中國制造業發展依靠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不接受任何無理打壓。
林劍還指出,美國對中國造船和港口設備的限制政策不僅損害全球供應鏈,也無助于自身工業振興。
目前,美方在推動特朗普訪華的同時,也在擴大對中國工業品的限制,這種“邊談邊打”的策略早已不新鮮。
但對港口行業而言,這種政策搖擺帶來的不確定性遠比稅率本身更具破壞力。
目前振華重工在全球港口機械市場的市占率穩居第一,即使美國減少從中國采購,其他國家和地區仍將繼續依賴中國產品。
長遠看,美國造船業衰落根源在于長期產業外遷和技術斷層。即便征收港口費,美國民用船舶建造成本仍為中國的3到4倍,且國內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不足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港口設備只是全球產業鏈中一環,卻反映出美國產業“空心化”的困境。
特朗普別在做無謂的掙扎了。
得寸進尺最終只能自討苦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