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島一家二甲醫院除了掛有“不愛上學門診”牌子外,還掛出了“不愛上班門診”的牌子。有網友調侃,“這下周末真得去趟河北了”。
有意思的是,該院睡眠心理科岳主任表示,“不愛上班門診”是聽取網友建議后開設的,不過前來問診的并不多。
看上去奇奇怪怪的門診,指向的卻是司空見慣的問題。正如門診醫生所言,工作中心生乏力、疲憊的感覺、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不好、感覺上班很痛苦,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
很多人體察到的自身的職業倦怠、職業憂患,往往由多元因素累積而成,包括個體內心的積郁。直面心理問題,勇于求診,積極化解心理梗阻,是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
長期以來,職場人士對自身心理問題有所忽視,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發布的《2024年Z世代職場心理健康報告》強調,約70%的受訪者曾因職場問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但正如“不愛上班門診”門可羅雀所展現的那樣,人們感覺到了問題,卻不愿意揭開這個蓋子。
就此而言,一家醫院以非常“新潮”的方式提供相關門診,提示著那些悶悶不樂的職場人千萬別諱疾忌醫。希望今后類似的門診多開一些,發現問題愿意去就診的人也多一些。
值得指出的是,求醫問診,只是解決職場人士心理問題的一個方面。當下,面對“加班多”“雜事多”、易遭pua的事實,上班族普遍感受到較大壓力。多關心他們,創設優良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推行以人文關懷為特質的規則和企業文化,也是用人單位應有的擔當。而有關部門也應該針對鼓吹加班文化等不良企業文化的現象說“不”、亮劍。
一句話,“不愛上班”是病得治,但該治病的不只是打工人。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