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貨車司機普遍反映2024年整體收入較2023年出現下降,同時61.22%的司機預期2025年的收入會減少。但在有意愿或計劃轉行的貨車司機中,46.32%的貨車司機不清楚是否會有和當前收入相當的就業機會。報告共回收有效問卷5936份。
近些年,貨車司機的平均收入在藍領群體中屬于中等偏上水平。報告顯示,貨車司機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元—8000元。其中,在受雇駕駛貨車司機中,66.89%的收入在5000元—10000元之間;個體經營司機收入則相對分散,48.43%的收入在5000元—10000元之間,19.22%的收入在3000元—5000元。
不過,貨車司機的中高收入也是通過高強度工作獲得。
一方面,報告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貨車司機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一半以上的貨車司機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同時,近四成的貨車司機月均出車天數在26天及以上,近三成司機月均出車天數在21—25天。
另一方面,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貨車司機患有職業病。在患病司機中,九成以上貨車司機因長時間駕駛,患有頸椎病、腰椎病,近七成的貨車司機因飲食不規律等,患有胃病。三成左右的貨車司機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和噪音性耳聾等其他職業疾病。
在中高收入基礎上,去年貨車司機的收入出現了小幅度下滑。
報告顯示,貨車司機普遍反映2024年整體收入較2023年出現下降。其中,個體經營司機反饋收入減少的接近八成,受雇駕駛司機在一半左右。
在這樣的背景下,絕大多數貨車司機認為目前的運費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個體經營貨車司機反映更加強烈,占比高達94.05%。受雇駕駛貨車司機雖然不直接參與運費磋商,但仍有77.48%的認為運價偏低。
展望2025年,貨車司機的收入預期也相對謹慎。報告顯示,61.22%的司機預期2025年收入會減少。其中,71.42%的個體經營貨車司機預期收入會減少,遠高于受雇駕駛貨車司機的46.38%。
在這樣的預期之下,半數左右的貨車司機未來仍希望繼續開車,四成貨車司機表示未來邊開邊看,不足一成的貨車司機正在計劃轉行。在有意愿或計劃轉行的貨車司機中,46.32%的貨車司機不清楚是否會有和當前收入相當的就業機會。
此外,調查數據顯示,貨車司機最希望監管部門對數字貨運平臺出臺的支持措施,第一是加強價格引導,占比為68.59%,近七成的司機認為低價競爭需要合理引導。其次是規范交易制度,占比49.24%。第三是打擊運費詐騙和打擊超載超限,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市場競爭環境,侵害了平臺上司機的合法權益。
報告發布當天,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發布了《切實保障貨車司機權益的倡議》,包括倡議貨運物流企業堅持合規運營,不無理由拖欠司機運費,不使用超載超限車輛;倡議平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派單規則和抽成比例;倡議貨主企業合理確定招標價格;倡議貨車司機堅持公平競爭,不以超載超限等違規方式惡性低價競爭。
圖片來源: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
(作者 田進)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田進
大國資新聞部記者 關注宏觀經濟以及人社部相關產業政策。擅長細節深度寫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