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曾說:“真正的穩定,不是一成不變的表象,是內心的錨定——知道自己要啥,就不會被風吹草動帶偏。”老輩人也常講“萬變不離其宗”,意思是不管外頭咋變,骨子里的東西穩了,人就立得住。
微信頭像這東西,有人三天兩頭換,今天風景明天動漫;可也有人,頭像幾年甚至十幾年沒變過。別以為這是懶,里頭藏著性子呢。這三種人,最不愛換頭像,十有八九錯不了。
一、內心篤定的人——《論語》說“君子務本”,重心不在線上花哨
你見過那種人嗎?微信頭像可能就是張簡單的風景照,青山綠水,幾年沒動過。問他咋不換,他笑笑:“這玩意兒有啥好換的?能發消息就行。”
這種人,像老座鐘,看著樸素,內里的鐘擺走得穩。《論語》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說的就是他們——精力全擱在實在事上:工作琢磨咋干好,家里想著咋過順,哪有功夫糾結頭像換貓還是換狗?
老話講“真人不露相”,不是說他們沒本事,是不屑用頭像這種皮毛撐場面。你看小區里的老教師,頭像用了十年的書桌照,上頭擺著老花鏡和教案。她說:“頭像就是個記號,記著我是誰就行,不用靠它顯啥。”
他們不換頭像,不是固執,是心里有定盤星。外界的新鮮花哨撓不著他們,頭像就像他們的性子,穩當,扎實,不用變著法兒刷存在感。
二、念舊重情的人——俗語說“睹物思人”,頭像里藏著舍不得的暖
樓下的張嬸,微信頭像是張孫子周歲時的合照,胖娃娃流著口水抓她頭發,這頭像用了八年。孫子都上小學了,有人勸她換張新的,她搖頭:“看這張,就想起那天他抓我頭發的疼勁兒,心里暖。”
這種人,頭像多半有故事。可能是初戀送的第一本書的封面,可能是父母健在時的全家福,可能是自己創業時租的小辦公室窗外的月亮。《詩經》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是情分,他們把這份情分,藏進了頭像里。
老話講“睹物思人”,對他們來說,頭像不是圖片,是念想的開關。換了,像丟了件舊物,心里空落落的。不是不接受新,是舊的太珍貴,舍不得挪地方。
你看那些用了十幾年結婚照當頭像的夫妻,哪是懶?是每次點開微信,瞅見那照片,就想起領證那天的紅本本,心里的甜能漾半天。
三、怕麻煩、圖實在的人——老話講“大道至簡”,不跟瑣事較勁
同事老李,微信頭像就是系統自帶的灰色小人,用了快十年。年輕人笑他“太老土”,他懟回去:“換那玩意兒耽誤我回消息,圖啥?”
這種人,過日子像穿老布鞋,舒服比好看重要。他們覺得換頭像這事兒,純屬瞎折騰:找圖、裁剪、上傳,耽誤功夫不說,換完還得跟人解釋“這是新頭像”,累得慌。
《道德經》里說“大道至簡”,意思是真管用的道理,往往簡單直接。對他們來說,微信就是個工具,能聯系、能說事就行,頭像啥樣不重要。就像家里的老茶壺,壺嘴有點磕,可泡茶香,誰在乎壺身有沒有花紋?
他們不換頭像,不是跟不上潮流,是懶得為這些虛頭巴腦的事費神。精力得留著干正事:給孩子輔導作業,跟客戶談生意,哪樣不比換頭像實在?
其實啊,換不換頭像,本就是件小事。
可小事里藏著性子:內心篤定的人,不靠頭像撐門面;念舊重情的人,把暖藏進舊影像;怕麻煩的人,懶得跟瑣事較勁。
說到底,頭像就是面小鏡子,照得出人咋過日子——是追著外頭的花哨跑,還是守著心里的定盤星。不管哪種,自己舒坦就好,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