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行業里,粉絲量快上億的“太原老葛”一直是個爭議繞身的存在。7月2日晚上7點,他那場播了近五個小時的直播,賣貨賣了1800多萬,其中一款醫用HPV婦科凝膠賣了6000多件。但直播里一句“除了處女都可以用”的話,很快就被人揪住了——懂行的都知道,這東西屬于二類醫療用品,有明確的禁忌人群,這么說難免讓人覺得是在誤導。
其實,這只是他爭議里的一小段。早從去年8月開始,就有人說他直播帶貨靠刷單,讓當事人賠了上千萬;今年更有打假人士直接舉報,說他團隊長期靠編劇本演戲賣貨。就連他團隊里的人,還有被警方以涉嫌詐騙立案的,可不管是聯系他本人、公司電話,還是律師,都沒人出來說句話。
說起來,“太原老葛”的經歷還挺曲折。他原名葛亮,后來改叫葛廣響,雖然名字帶“太原”,但有資料顯示他其實是安徽碭山人。2025年5月他發視頻說“回到家鄉”,視頻里還有歡迎他回碭山助力農業的橫幅。他自己倒是提過和太原的緣分:13年前揣著家里借的1000塊去追夢,住過網吧、天橋洞,端過盤子、洗過車,后來拍視頻做直播,在太原攢下了一群叫“808”的粉絲——這名字源于他8月8日的生日。
他接觸互聯網視頻的時間說不太清,有媒體提過2013年他就和“二驢”等人拍網絡視頻攢了點名氣,但他自己沒提過這段。他只說2017年從零粉絲打拼,到2021年8月粉絲破千萬。不過2019年9月,他因為“惡意炒作、低俗八卦”被平臺封過號,直到2021年5月才發視頻宣告回歸,說“帶著上千位主播一起回來”。
而爭議最大的“劇本演戲”,就集中在他回歸之后。有舉報說,他作為北京四合一文化傳媒的“總導演”,安排人演劇本吸粉賣貨,那個常出現的“張軍”就是核心角色。“張軍”被塑造成上市公司老板,卻“為非作歹”,總跟老葛對著干,什么逼生病的老葛打拳、被“專案組”調查之類的劇情,在網上能找到不少片段。
有曾在他團隊當過“演員”的人說,演一天能拿850塊“麥費”,那些“張氏集團”的人物全是編的。就連去泰國直播,也是按劇本走的:2023年底,團隊說要去泰國播一個月,劇情是“張軍叛逃國外處理資產”,其實就是賣貨。有個商人為此花了130萬,租別墅、雇人、安排食宿,結果直播里演的都是“阻止張軍處置資產”的苦情戲,最后說“感謝網友支持”,低價賣貨。
更麻煩的是,他還被卷進了合同糾紛。山東商人王翠說他團隊刷單涉嫌合同詐騙,去年就有人因為這事兒損失超千萬;去泰國合作的商人也舉報他涉嫌合同詐騙,而他反過來起訴對方侵犯名譽權,說對方收了60萬和解費還抹黑他。今年3月,他弟弟葛某貝因這事被刑拘,后來取保候審,可警方那邊也沒透更多進展。
這事在網上吵得挺兇。有網友說:“編劇本吸引眼球能理解,但賣貨時把二類醫療用品說‘除了處女都能用’,這就太不負責了,懂行的都知道禁忌多著呢。”也有人討論劇本帶貨的邊界:“演戲吸粉可以,但要是靠虛構劇情騙粉絲買東西,那就不是營銷是欺詐了。”還有人覺得:“粉絲快上億的大主播,團隊都有人被刑拘了,平臺也該管管,不能光看流量不管合規。”
說到底,直播帶貨拼流量沒錯,但需要有底線。編劇本賺眼球可以是營銷手段,可要是踩了法律紅線,誤導了消費者,再大的粉絲量也撐不住信任崩塌。對于“太原老葛”來說,爭議不斷的背后,或許更該想清楚:流量能帶來銷售額,可口碑才是能走長遠的根本。而對整個行業來說,這種“劇本+賣貨”的模式該怎么規范,也確實該提上日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