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沒想到,又有國家要給俄羅斯當"幫手"了!
自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遭到西方國家“制裁”,大多數國家都不敢公開站隊。
可令人吃驚的是,平時靠中國投資過日子的東南亞小國,關鍵時刻卻跑去給俄國當了幫手。
作者-水
50個人的分量
這個和中國挨著505公里邊境線的"鐵哥們"真是出人意料。說實話,老撾這50個人的分量,比朝鮮那1.2萬大軍還要重。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
朝鮮派的是能上戰場的硬漢,老撾派的就是拿工兵鏟的,怎么會分量更重呢?關鍵就在這個"第一次"上。
老撾是東南亞第一個公開站隊俄國的國家,這意義可比人數重要多了。就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后面跟著的可能是一大片。
你想想,東南亞這些國家平時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美國老大。現在老撾帶了個頭,其他國家會不會也蠢蠢欲動?
越南、緬甸這些和俄國有歷史淵源的,說不定也在盤算。烏克蘭那邊當然不干了,指著鼻子罵俄國"拉小國下水"。
西方媒體更是炸了鍋,恨不得把老撾和朝鮮捆在一起批。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老撾這50個工兵和朝鮮的作戰部隊根本不是一回事。
老撾的任務清單寫得明明白白:排雷、清理炸彈、修修補補、救死扶傷。與其說是增援,不如說是一次后勤領域的"技術扶貧"。
可就是這不起眼的一步,讓老撾從一個沒人注意的小國,一下子站到了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這波操作,你說巧不巧?
更有意思的是,老撾這50人更像一封公開的效忠信,用最小的成本向世界宣告:我,老撾,跟俄羅斯站在一起。
俄國真心幫忙拆
這事兒得從一筆血債說起。美國人當年為了切斷"胡志明小道",把老撾炸了個稀巴爛。
2.7億枚炸彈從天而降,相當于每8分鐘就有一顆炸彈落在老撾土地上,整整炸了9年。
更要命的是,8000萬枚沒爆,到現在還埋在地里當"定時炸彈"。想象一下,全國四分之一的地都不能種莊稼。
農民下地干活得像掃雷兵一樣小心翼翼。每年都有上百人被這些"冷戰遺產"炸死炸傷,有的是小孩玩耍時碰到。
美國后來也知道過意不去,2016年"大發慈悲"地認了賬,但只掏了9000萬美元分期賠償。
這點錢連清理一個省都不夠,簡直是拿一塊錢想買十塊錢的東西。按專家估算,徹底清理需要上百年時間。
就在老撾為這堆破爛發愁時,俄國人來了。從2018年開始,俄國工兵帶著探雷器和機械臂,在老撾北部山地里干起了實事。
累計清出了190公頃能種莊稼的地,銷毀了3500枚啞彈,還培訓了136個老撾人學會安全排雷。
這叫什么?這叫雪中送炭。美國扔的炸彈,俄國幫著拆,這份人情能不記著嗎?再說錢的事兒。
老撾工兵去俄國,月薪2000美元,這對平時月收入200美元的老撾軍人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夠養活整個村莊的。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確實萬萬不能。這種"炸彈換繃帶"的合作模式,讓老撾看到了希望。
好兄弟突然"變心"了
老撾這一招,把周圍鄰居都整懵了。最尷尬的還是咱們中國。中國和老撾算是"同志加兄弟"。
60%的外來投資來自中國,中老鐵路通車后,這個被群山困住的"陸鎖國"終于有了出海口。
連老撾貨幣基普都跟人民幣掛鉤,公務員30%的工資得靠中資項目發,街頭巷尾的超市里,中國產的家電比本地貨還常見。
西方媒體酸溜溜地說"老撾快成中國第35個省了",這話雖刻薄,卻點出了兩國綁在一塊的利益。
老撾派工兵援俄后,西方媒體立刻把矛頭對準中國,路透社翻出中老鐵路的貨運記錄,說30%的貨物是中俄轉口貿易。
《華爾街日報》更離譜,把中老合作的水電站說成"給俄軍供電的能源樞紐",硬是編出"中老合謀"的劇本。
中國外交部回應"尊重各國自主選擇",就這一句,被外媒抓住"不否認"三個字大做文章。你說這氣人不氣人?
越南最先坐不住。越南跟俄羅斯關系也不錯,但一直小心翼翼避免卷入俄烏沖突。現在老撾這么一鬧,越南擔心自己也會被西方盯上。
新加坡那邊更是直言不諱,擔心老撾的決定會讓ASEAN內部裂痕更大,影響區域團結。
對比朝鮮那邊,人家直接派1.2萬作戰部隊上前線,西方罵歸罵,但知道朝鮮本來就是"刺頭"。
老撾不一樣,平時低調得很,突然來這么一出,反倒讓人覺得更有深意。俄國那邊倒是開心得很。
把老撾的參與視為打破西方"孤立俄國"敘事的重要一步。你看,連東南亞的和平國家都開始支持我們了。
小國生存智慧
這事兒可能才剛開始。俄國已經在和緬甸談合作了,打算讓緬甸也派醫療隊去俄國。
這招跟拉攏老撾如出一轍——找那些經濟困難、歷史上有過"被西方坑"經歷的國家,許以經濟或技術援助,換取他們的支持。
你想想,全世界有多少國家有類似經歷?柬埔寨還有500萬枚美軍遺留的未爆彈,伊拉克被美軍炸得稀巴爛后也沒得到像樣的賠償。
這些國家會不會也動心?如果真有一批國家跟風,西方那套"孤立俄國"的說辭就徹底破產了。
對咱們中國來說,這個局面有點微妙。一方面,老撾是咱們的好兄弟,人家做什么選擇咱們都得理解。
另一方面,這確實會讓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中立立場"變得尷尬。但換個角度想,老撾這次的選擇也給我們上了一課。
小國的外交從來不是簡單的選邊站隊,而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老撾被中、越、泰三個國家圍著,歷來靠"平衡術"過日子。
這次借50名工兵,既能賣俄國人情,又能讓中美俄都注意到自己,簡直是低成本高回報的外交操作。
作為一個全國軍隊總數約6萬人的小國,老撾深知不可能扮演大國間的"重量級玩家"。
說到底,小國就是這么無奈。在大佬們打架的時候,只能見縫插針地求生存。與其指責人家"投機",咱們不如想想,為啥那些小國寧愿跟俄國站一塊兒,也不信西方那套"普世價值"?
也許答案就在美國留給老撾的那8000萬枚炸彈里,也許就在西方那套"援助換資源"的把戲里。
當大國撕扯世界時,小國的選擇從來不會有真正的中立。老撾用50名工兵告訴世界:誰真心幫忙,我們心里有數。
結語
老撾這事兒,說白了就是小國在夾縫中求生的真實寫照。與其指責人家"投機",不如理解背后的無奈。
這種"低風險表態"模式可能成為更多小國的選擇。當大國忙著角力時,小國正在重新定義外交游戲規則。
如果你是老撾總理,面對美國留下的爛攤子和俄國伸出的援手,你會咋選?歡迎評論區聊聊想法!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