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的價格治理來了。
近期,一份名為《醫藥價格風險線索通報(第一批)》的文件在業內流傳。這份文件由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發布,直指各省核查中成藥高價問題,要求各地醫保部門引導企業主動規范價格。
文件指出,全國掛網的中成藥8.8萬余種。在部分省份,個別中成藥的日均治療費用是當地同種藥品最低日均治療費用的5倍以上。國家醫保局特別點明一點:這次集中整治的目標,是日均治療費用價差大于10倍,且掛網價高于100元的中成藥。
內蒙古打響了第一槍。7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醫保局發布通知,將板藍根顆粒列入價格治理的重點對象。企業需依照“中成藥日治療費用不高于5元”的原則進行價格調整。從公示的134個品規中,絕大多數的板藍根顆粒都要面臨調價。而不調價的,藥價只要高于最低價3倍、5倍的,內蒙古醫保局將會對這些藥品分別納入黃標、紅標管理。
內蒙古的舉措自然不會是唯一一個。各地的藥品高價預警中,中成藥頻頻遭到點名。今年以來,江蘇省醫保局已經披露了22批藥品預警,其中涉及大量中成藥品種,如六味地黃丸、護肝片、四神丸、銀翹解毒顆粒、生脈飲等。廣州白云山、天津同仁堂、以嶺藥業、神威藥業、修正藥業等知名中成藥企業均有品種被提及。
憑借著深遠的影響力,中成藥行業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安逸日子。因為中成藥不好做一致性評價,業界一度認為集采對中成藥行業的影響會很小。直到近幾年集采大刀接二連三砍下,最初降幅溫和,如今也變得越發猛烈。到了第三批中成藥全國集采,則出現了像化藥一樣降價90%中選的例子。
此次價格預警之后作何處置,內蒙古醫保局沒有明確提及,但也有地區已經給出了參考范式。江蘇省醫保局把高于同品種掛網價10倍以上的品種,標注為紅三星,相應品種直接被暫停交易。藥價在2倍至10倍以內的,企業將被約談。今年6月底,蘇州市醫保局進一步跟進了這項政策,把醫保藥品掛網價和醫保支付相掛鉤。中成藥成了第一個被開刀的。被標注為紅色價格預警的,且在當地無支付標準的品種,醫保基金將不予支付。
從集采到如今的價格整治,中成藥顯然不再是價格的安全區。
價格還不是影響行業的唯一因素。去年以來,居民消費走弱、醫保監管嚴格的背景下,中成藥賴以生存的院外市場,也遭遇了很大變動。米內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中成藥的銷售額回落至1266億元,下降了2.08%,僅補氣補血類、五官科用藥、腫瘤、皮膚科4個大類銷售額有正增長。
2024年,絕大多數中成藥企業也遭遇了普遍的業績滑坡。康緣藥業、健民集團、步長制藥等多家老牌中成藥企業均面臨營收、凈利潤雙降的局面。今年也尚未恢復的跡象。
壓力四面八方而來,中成藥行業已進入全面的調整期。近一年來,中成藥領域收購、合并的事件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也有不少投身化藥和創新藥行業。但中藥與生物藥、化藥的路徑終究不同,入局創新藥意味著要相當大的研發資金風險。至今,中藥企業跨界生物藥能成功的屈指可數。
撰稿丨楊曦霞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丨晨曦
插圖丨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