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爍玉流金。一○四團“大話西游萬畝桃園”果香四溢,飽滿鮮桃壓彎枝頭,吸引游客絡繹不絕前來采摘。
眺望“大話西游萬畝桃園”美景,誰能想到,十幾年前這里還是風沙肆虐、土地荒蕪的“南戈壁”?2008年,一○四團從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桃樹試種,依托充足日照,不斷改良土壤、完善水利,歷經17載接續奮斗,硬是在戈壁灘上種出了“綠色希望”。
四季有桃,四季有客。“大話西游萬畝桃園”涵蓋一○四團一連、二連,面積4000余畝,栽有油桃、蟠桃、水蜜桃等32個優質品種。科學地早中晚熟搭配,保障從6月底到8月中鮮桃持續供應,年產量超4500噸。這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富民的“金果”。
“春賞花、夏品桃”已成這里的標配。每年春季,桃園化身粉色海洋,“桃花長廊”吸引數萬游客。“我們連續十余年舉辦桃花季活動,今年通過線下農產品展銷,線上‘云賞花’直播等形式,線上線下參與人數持續攀升,農文旅促消費活動成效顯著。”一○四團宣傳和文體廣電旅游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高迪介紹,桃花季已從單一賞花,發展為融合文藝演出、風箏放飛、美食品嘗、農產品展銷和國風國潮展示的綜合性文旅盛會,吸引力與日俱增。
“我們深耕桃文化,打造多元體驗。”一○四團黨委副書記、副政委張傳美說,“大話西游萬畝桃園”已形成“賞花休閑一日游”、“品桃吃雞度假游”、“城郊采摘自駕農家樂”等多種旅游場景,構建了集觀賞、采摘、餐飲、娛樂于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引領更多職工走上鄉村旅游致富路。
小小一顆桃,如何種出致富路?一○四團的答案是:拉伸產業鏈條,提升附加值。
近年來,一○四團持續強化與農科院研究所合作,引入新技術,改良新品種。生產環節大力推行重施有機肥、單果管理、定量生產、水肥一體化等精細化管理,確保鮮桃優質果率穩定在85%以上,價格高于同等果園15%,畝均收益1.5萬元,引領團場桃產業邁向品質化發展。
圍繞拉長加粗桃產業鏈,團場和職工合力提升附加值。在穩定規模產量的同時,聚焦產業興旺,改良土壤,優化品種,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種植基地,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鏈式發展。持續投入完善基礎配套,建成千米風車長廊、游園、西游主題雕塑,打造桃花宴主題餐飲等,讓桃園有看、有吃、有玩,吸引大批游客,鮮桃在田間地頭便受到了青睞。
連隊“兩委”積極對接冷鏈物流和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齊發力。一○四團一連“兩委”孫冠群介紹,今年依托師團專家指導,連隊加強了特色林果業管理。同時,黨支部和種植戶積極拓展冷鏈快遞運輸和電商渠道,形成產業鏈各環節齊頭并進之勢,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希望我們的桃子不僅能賣到全國,更能成為兵團職工新面貌和農業發展新理念的象征。”“90后”“桃二代”李勇桃園負責人李路,今年更新了品種,還發展林下養殖和線上直播,桃園游客不斷,線上銷售額節節攀升。
如今,像李路這樣有知識、懂技術、善管理的新農人越來越多。他們運用技術、品牌與土地有機結合,為連隊帶來全新生產模式、市場觀念和創新活力,帶動桃產業品種更新、品質提升和品牌蝶變,為產業注入強勁新動能。
從特色產業蝶變為富民產業,“大話西游萬畝桃園”品牌效益日益凸顯。以“桃”興業,一○四團正闊步走在一條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鄉村產業振興“甜蜜之路”上。
一○四團黨委書記、政委郭兆進表示,團場將緊抓機遇,持續提品質、優服務、強配套,深化“美麗連隊+農業旅游”模式,擦亮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和職工持續增收,讓這條從戈壁灘上“種”出來的“甜蜜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幸福。
來源/十二師融媒體中心 李羚蔚 圖片/ 十二師融媒體中心 李羚蔚 封面設計/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