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農民趕著驢車、扛著鋤頭走上舞臺,胳膊上曬得發紅的印記突兀卻不違和。隨中記協采訪調研團走進延安河莊坪鎮,感受陜北農村守護根脈、激活鄉愁的活化創新,煥發出鄉村振興魅力和活力。夏夜微風,鄉村的故事隨風飄向千里之外。取經河莊坪,從黃土地到黑土地,鄉村振興的先機,或許不在別處,恰在腳下被歲月深埋的文化肌理之中。
河莊坪“村晚”上,當地農民表演的歌伴舞節目。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基。鄉愁是游子心底不絕的情感動力,悄然織就城鄉之間的臍帶。河莊坪的精妙,在于它讓文化的暖流貫通了產業的脈絡。返鄉創業的劉浪浪,走過路過不錯過的高瑜一頭扎下根建企業、搞聯盟,讓“情之所鐘”牽引成為河莊坪的“力之所聚”。村民自己登上振興舞臺的中心——他們講述、演繹、經營,讓文化自信成為產業價值鏈的靈魂烙印。這不是簡單的商業嫁接,而是精神價值與物質創造的深度融合,賦予產業超越利益層面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學會捕捉這份動人力量,將其轉化為人才回歸、資本涌動、理念交融的強勁東風,黑龍江方能迎來一個生機勃勃的嶄新循環。
7月10日,河莊坪“村晚”的表演者既有當地農民,也有延安高校的學生。
鄉愁不僅是懷舊,更是賦能。河莊坪村民未止步于對往昔的守望,而是將紅色基因點化為金色產業。兀里紅民宿因巧思而煥發時代光華、趙家岸黃土結出香甜葡萄迎接采摘客,都是融合品牌建設、產品設計、旅游體驗和營銷推廣的優秀案例。而龍江沃野,物產豐饒。若五常大米的醇香中能氤氳出拓荒者“戰天斗地”的豪情,冰雪童話的晶瑩里可映射抗聯將士“火烤胸前暖”的堅韌,寒地黑土的生動畫卷便擁有了直抵人心的敘事力量。文化的深加工,能為龍江豐厚的資源稟賦披上精神霓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辟一方價值高地。
河莊坪成立創新創業產業發展聯盟,包含食用菌、民宿、特色種植等11條產業鏈,為大學生返鄉和農民創業就業搭建平臺。
在守護中新生,這是鄉愁的辯證法。魯迅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河莊坪的智慧提醒我們,文化保護絕非制成僵冷標本。讓古老歌謠在當代旋律中重生,傳統方能既回應現代人對心靈原鄉的渴求,又在經濟價值中煥發新光。黑土地的壯闊肌理,從不缺乏這般滾燙的“魂”。北大荒開拓者以青春熱血熔鑄凍土,墾殖史詩撼天動地;東北抗聯密營深處,曾有不屈的烽煙書寫民族脊梁;鄂倫春的狩獵古調、闖關東的拓荒傳奇……俯身傾聽黑土深處的脈動,通過挖掘和提煉將散落的記憶穿珠成串,鄉村振興方能擺脫浮光掠影的焦慮,獲得深沉而恒久的動力。
激活鄉愁,文化場景串起河莊坪文旅融合的發展脈絡。
黑土地醞釀新的豐收,河莊坪村晚的那句“關于守望、關于希望,關于終將歸于塵土卻永遠鮮活的鄉村歲月”更加清晰。守護文化厚土,激活鄉愁這一最深沉的情感引擎,鄉村振興定得以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愿文化如河長流,愿鄉愁似樹長青。
黑龍江日報評論員:張瑜;攝影:張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