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中學3名學霸填報志愿時拋棄清北,惹怒班主任解散群聊。
廣東屏蔽生放棄清北,選擇港大牙醫,抱走168萬獎金。
河南女狀元代易瓚放棄清北,選擇國防科大航天專業。
類似的案例近兩年很多,不一一例舉。
名校光環褪去,學生重拾務實理性。就業形勢嚴峻,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盡可能尋找確定和勝算,要么上軍校包分配,要么就讀技術性工科專業,未來有一技之長好就業。
所以,搞得C9院校都不一定有國防七子有號召力了。
很多高校的辦學思維還停留在包分配年代,把學生招進來,不管啥專業,理論一教,老師拂袖而去。剩下學生在招聘會現場思緒凌亂。要么專業不對口,要么學了四年似乎一無所學。
文科專業的通病極為嚴重,搞行政管理把你也的考公考編,搞文史研究吧崗位寥寥,搞藝術創作吧家里得有礦,但最終要出名還得看表現力和創作力,藝術這條路成功率太低。
高校專業大調整不可避免
第一項調整就是重理輕文。即便是綜合性大學,也不得不砍掉很多“不堪用”的文科專業。
很多文科專業,一方面過量招聘了,比如歷史學專業。基本所有綜合性大學都設有,但社會上能提供多少崗位?需要多少去搞歷史學術研究?何況歷史這東西完全可以自學。
人家只要空閑時間翻翻二十四史,所學不一定比你一個本科生差。
另一方面有的文科專業被時代拋棄了,比如檔案管理。信息管理專業完全可以取代之。
第二項調整就是精簡專業,開設新興專業。
雖說重理輕文,但不是所有的理工專業都受歡迎。
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工程力學、應用物理等,就屬于理工專業,但就業亮起了紅牌。
發現沒有,這些專業有個共同點,就是大而空,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分別涵蓋了環境、化學、生物、物理、力學等學科領域。專業課程更多只是學了理論,難有一種技術貫穿其間。落地起來困難重重,嚴重限制了學生畢業之后的動手能力。
因此很多高校會考慮關閉這些專業,轉而開設如人工智能、機器人、芯片設計等新興專業。
緊扣產業需求脈搏,成為學生的熱門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