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陳賡因病來到上海住院。當時粟裕也在上海,得知陳賡來了上海之后,他都沒等陳賡安頓好,就去他家里拜訪了。
幾年未見,兩人之間不見生疏,依舊能談笑風生。兩家離得不遠,陳賡將粟裕送到了他們家門口,但看到粟裕的房子后他卻說:粟總,咱們換換房子吧……
不相交的平行線
縱觀整個革命時代,陳賡和粟裕并肩作戰(zhàn)的時候并不多。但不知為何,兩人之間的革命情誼卻非常深厚。
陳賡的革命起點比粟裕高,這是肯定的。
陳賡出身武將世家,參加過湘軍,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的高材生,北伐戰(zhàn)爭的時候救過老蔣的命。
在陳賡上戰(zhàn)場打仗的時候,粟裕還在學校讀書。陳賡救老蔣的時候,粟裕剛被安排到葉挺的教導大隊,剛剛摸到軍隊的門檻。
要不是省立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害,粟??赡苓€是會繼續(xù)讀書,然后成為一個教書先生。就算他最終會參加革命,可能也要晚上好幾年。
也是在葉挺的部隊,粟裕才開始漸漸了解到我黨和國民黨的區(qū)別,并且思想開始逐漸向我黨靠攏。
而陳賡早在1922年,就已經(jīng)成為了一名黨員了。
在南昌起義的時候,陳賡當時是一名營長,粟裕是警衛(wèi)隊的班長。兩人雖然都參加了南昌起義,但很明顯,那時候的兩人并不認識。
如果兩人繼續(xù)并肩作戰(zhàn),粟裕的才能遲早會被發(fā)現(xiàn),然后兩人就可以成為戰(zhàn)友了。
但南昌起義之后,兩人就分開了。
南昌起義之后,起義軍決定撤離南昌,南下廣州。沒辦法,南昌城易攻難守,不是一個好的根據(jù)地。我軍的力量弱小,必須要轉移。
但敵人也不是什么都沒做,得知我軍發(fā)動起義之后,國民黨馬上就派人追殺了過來。
為了攔住敵人,朱老總臨危受命,帶領三千人在三河壩地區(qū)展開阻擊戰(zhàn)。粟裕就在這三千人中,而陳賡則是跟著大部隊南下廣州。
陳賡在南下的一次戰(zhàn)斗中受了傷,后來輾轉來到上海治病。粟裕跟著朱老總在三河壩阻擊敵軍,但敵人的攻勢太猛,我軍根本擋不住。
最終為了保存實力,朱老總決定帶兵撤離。之后朱老總轉戰(zhàn)湘南,發(fā)動了湘南起義,上了井岡山和毛主席成功會師。
陳賡則留在了上海,成為中央特科的一名科長,開始了自己傳奇的特工生涯。
在整個土地革命時期,陳賡和粟裕就像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基本沒怎么碰過面,更別說互相認識了。
他們真正開始相識,應該是要到了解放戰(zhàn)爭的時候。
深厚的革命情誼
解放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兩人一個在中野,一個在華野。雖然不在同一個野戰(zhàn)軍,但兩人卻并非毫無交集。
解放戰(zhàn)爭剛一開始的時候,兩人就在不同的地方分別發(fā)力。粟裕在蘇中七戰(zhàn)七捷,陳賡則殲滅了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將胡宗南的自信心打得粉碎。
兩人經(jīng)常能聽到對方的名字,偶爾也會協(xié)助對方作戰(zhàn)。陳賡和其他的將領不一樣,他的部隊受中野的管束并不多,是一支相對自由的部隊。
兩人第一次合作是在淮海戰(zhàn)役的時候,那時候解放戰(zhàn)爭已經(jīng)趨近尾聲了,粟裕主動提出了淮海戰(zhàn)役的構想。
在粟裕原本的計劃中,淮海戰(zhàn)役是中野協(xié)助華野完成殲滅黃百韜兵團的戰(zhàn)役。黃百韜戰(zhàn)斗力十分強悍,粟裕視他為頭號大敵。
但沒想到,最終淮海戰(zhàn)役演變?yōu)樗谠Ω饵S百韜,陳賡對付黃維的局面。和粟裕相比,將黃維圍困住的陳賡就略顯窘迫。
沒辦法,中野當初在挺進大別山的時候扔掉了重武器導致元氣大傷,到現(xiàn)在都沒恢復過來。
即便中野舉全軍之力,還是奈何不了躲在鐵皮殼里的黃維。最后還是華野將特種縱隊支援給他們,中野這才將黃維拿下。
在這次合作中,陳賡見識到了粟裕高超的指揮藝術,感覺非常震撼。
兩人再次合作,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后了。粟裕被任命為總參謀長,為了讓他的工作更好展開,中央給他配備了很多副總參謀長。
陳賡就是眾多副總長之一。
和其他工作纏身的副總長不一樣,陳賡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總參,和粟裕成為了搭檔。
兩人并肩作戰(zhàn),為軍隊的正規(guī)化建設盡心盡力。
對于陳賡,粟裕是報以全部的信任的。粟裕每次不在總參的時候,總是會將工作交給陳賡,讓陳賡主持總參工作。
粟裕還是個責任心非常強的人,有一次陳賡在主持工作時犯了錯,粟?;貋砗笾鲃映姓J了錯誤。
后來陳賡還問粟裕:你為什么要替我承認錯誤呢?
粟裕說,因為讓他主持工作是自己決定的,所以自己應該承認這個錯誤。
上海的“病友”
粟裕其實很欣賞陳賡,他覺得陳賡的能力很強。1951年,粟裕剛從蘇聯(lián)回國就被任命為副總長,遇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成立一所綜合性軍事學校。
成立軍校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雖然蘇聯(lián)承諾會援助我們,但我們不能什么都靠蘇聯(lián)的援助。
為了保證軍校能辦好,粟裕特意推薦了陳賡來辦軍校。
其實陳賡覺得自己不適合辦軍校,但粟裕的這個建議卻讓中央很心動。當時陳賡還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中央急急忙忙將他召回了國。
雖然陳賡覺得自己不太行,但事實證明粟裕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在陳賡的四處奔走下,哈軍工終于成立了。
但由于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1957年的時候,陳賡病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中央對他的身體非常關心,急忙將他送到了上海華東醫(yī)院治療休養(yǎng)。
值得一提的是,粟裕也在這家醫(yī)院休養(yǎng)。
陳賡的腿在戰(zhàn)斗中受過重傷,粟裕更是被炮彈炸傷過,兩人的身體都算不上好。當時抗美援朝毛主席最想讓粟裕掛帥,但粟裕當時受頭痛折磨,嚴重的時候根本無法工作。
陳賡的腿也是,一遇到陰天下雨就疼得走不了路。但即便這樣,兩人還是堅守崗位。
一直到1957年,兩人雙雙進入醫(yī)院休養(yǎng)。不過陳賡是閑不住的人,休養(yǎng)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沒什么事了,就趕緊去工作了。
粟裕后來的身體實在不好,就一直處于長期療養(yǎng)的狀態(tài)。
一直到1961年,陳賡的身體實在太差,中央強制停掉了他的工作,安排他去了上海。
正好當時粟裕也在上海,兩個戰(zhàn)友再次見面了,兩人依舊還是病友。粟裕長期待在上海療養(yǎng),得知陳賡來了之后,著急地要去看他。
兩人一起追憶曾經(jīng),懷念那些在戰(zhàn)場上并肩作戰(zhàn)的時候。等到天色暗了下來,陳賡送粟裕離開。
兩家的房子挨得很近,兩人一邊溜達一邊說話,很快就到了粟裕家??吹搅怂谠W〉姆孔又?,陳賡皺了皺眉。
隨即他對粟裕說:粟總,咱倆把房子換換吧,我的房子比你好,這不合適。
陳賡之所以這樣說,是他發(fā)現(xiàn)粟裕的房子比他的要小,怕粟裕被怠慢了。
不管怎么說,粟裕都曾經(jīng)是他的老首長,他絕不能坐視不理。
但他不知道,這個房子是粟裕主動要求的。戰(zhàn)爭年代艱苦慣了的粟裕,根本適應不了大房子,讓他住大房子他覺得哪都不習慣。
所以他主動向組織申請,換上了現(xiàn)在的這個房子。
所以當陳賡提出換房子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拒絕了。不過陳賡的那份心意他已經(jīng)收到了,并且珍藏在了心里。
之后的日子里,陳賡經(jīng)常和粟裕講自己抗美援朝、抗法援越的經(jīng)歷。粟裕雖然沒能參加這兩場戰(zhàn)斗,但他也經(jīng)常和陳賡在辦公室分析局勢。
但他沒想到,這居然是兩人最后相處的時間了。不久后陳賡去世,粟裕得知后一頭栽倒。
等他醒來之后,堅持要去送陳賡最后一程。他知道,好友永遠不會回來了,那些沒聽完的抗美援朝的故事,也永遠不會續(xù)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