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AI智能終端可以給我講故事,我也可以和它互動,進行提問和討論,而且我還可以獲得學習積分。這樣的智能終端我們教學樓每一個樓層都有一臺,我和我的同學都非常喜歡它!”
7月12日下午,以“融合與創生:AI驅動的教育變革”為主題的第三屆北外灘教育發展論壇在世界會客廳舉行。
現場,就讀于上海市虹口區外國語第一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劉栩棠,在交流展示區域向嘉賓們介紹學校使用的智能終端帶給他的新奇體驗。
第三屆北外灘教育發展論壇由虹口區教育局、文匯報教衛部主辦。
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呂鳴出席并致辭,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王浩出席并致辭,文匯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繆克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虹口區委副書記姜愛鋒,虹口區副區長陳筱潔等出席活動。
論壇上“大咖”云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出席并做主題演講,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潤、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等滬上高校科學教育名家也來到現場。
記者了解到,劉栩棠介紹的這臺智能終端為“五育模鏡”個性化成長激勵系統,融合了人工智能與“五育”趣味互動,可智能生成學生專屬成長畫像,精準推送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挑戰與定制化成長建議。目前已在虹口區近30所學校投入使用。
這臺智能終端的應用是虹口區AI+教育探索的一個縮影,更多創新實踐在區域內的校園中不斷涌現。現場,虹口區教育局發布的《從融合到創生,解鎖AI+教育的虹口答卷》區域報告,全面展示了虹口區在AI與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整體布局、實踐成果。
上海音樂學院虹口區北虹高級中學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借助人工智能作曲軟件為校園定制配樂,細致雕琢作品的情感張力;復旦大學附屬復興中學的高三生物課堂上,學生借助智能體閱讀并解析科研論文,進行觀點-證據-推理論證的訓練;上海市豐鎮中學在語文課堂引入生成式AI,改編《木蘭詩》課本劇并設計舞美場景,促使學生在戲劇表演中完成跨學科表達與思辨……
據悉,虹口創新建立了“三級CIO”制度和“教師主理人”機制,推動教師從被動使用走向主動創造:學校CIO協助校長推動校內AI教育建設;學段CIO打通多校協作,共享教研資源;區域CIO則從頂層設計、政策解讀上引領方向。
為破解教師從理念到落地的技術障礙,虹口于今年1月上線了“HEADS虹口教育智能體導航系統”,用“大模型+知識庫+工具鏈”搭建數字底座,降低智能體開發門檻。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位教師成為“主理人”,182個教育智能體成功在HEADS平臺上線,后續還有約150個教育智能體PRO也已經“在路上”。
目前,虹口已建成“數智虹教”基座,貫通國家和上海市智慧教育平臺,打造涵蓋“教學管評研訓”的“云支持”育人體系,為虹口區6萬學生、6700名教師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服務。
此外,虹口構建了“基礎-特色-卓越”的三級進階課程體系,聯合華東師范大學開發30課時AI基礎課程,在全區中小學實現100%普及;支持南湖職院向中小學提供AI職業體驗特色課程;依托“青少年科學院虹口分院”打造“AI+工程+項目”卓越課程,培育人工智能“未來之星”。
論壇還發布了虹口《教育智能體Pro創制和應用指南》。
今年1月,《虹口區學校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管理辦法》發布,成為國內首個發布區域生成式 AI 管理規范的城區。同時,虹口區教育局還聯合教育專家、技術專家和一線AI專員,組成了“教育智能體倫理與專業審查委員會”,對每一個智能體從開發到上線的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并搭建起“區域—學校—班級”三級防護體系,對智能體全流程進行規范管理,將數據安全和教育倫理落實到每個智能體、每節課堂。
據了解,最新發布的《教育智能體Pro創制和應用指南》為智能體從設計到審核、應用提供了標準化指引,標志著虹口在AI教育治理與實踐上又邁出堅實一步。
兩項新的戰略級項目也在這場論壇上同步啟動。
虹“芯”魔方青少年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將為虹口的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更具科研氣質的試驗場。
北京大學-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聯合實驗室虹口實驗區也在現場宣布共建,標志著未來這里將成為更多AI+教育實踐研究的孵化基地。
活動上,三場分論壇進一步將“融合與創生”的主題拉向未來。在“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重構:AI加持的學校變革力”分論壇上,來自上海、北京、澳門的校長和專家們分享了各自學校如何用AI打通教研、教學與評價;在“從課堂變量到成長增量:AI賦能的人機協同力”分論壇上,AI如何幫助學生激發探究、啟發推理成為討論焦點;在“從技術原理到一線實踐:AI助力的未來學習力”分論壇上,教育科研與頭部科技企業共同探討如何讓AI真正成為服務深度學習的工具,而不是淪為單純的“炫技”或“速成”。
從教師如何用AI引導課堂探究,到學生如何用AI共創數字化成果,再到一整套從區域治理到校本落地的創新機制,在虹口,AI與教育的結合已不再是“愿景”,而是真實的走進校園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研、每一個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推動一座城區從“探索”走向“生態”,從“試點”走向“共生”。
記者:張燕麗
圖片:虹口區教育局
編輯:張燕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