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9年就讀于泉州五中以高考696分的優異成績(泉州理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把村里給他的9萬多獎學金捐出又另外捐出一些錢(共計約11萬元)給社寨老人會、社一村老人會、社一愛心基金會和社壇教育基金會的南安詩山人葉航同學嗎?
2025年6月,福建省南安市詩山社壇傳來喜訊——葉航同學以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錄取為博士研究生,成為家鄉的驕傲!福建葉氏的驕傲!
據悉,葉航于2019年以總分696分(語文133分、數學141分、外語149分、綜合273分)的高考成績,斬獲福建省理科第三名、泉州市理科狀元,并順利考入北京大學。在北大多年來深耕計算機領域,展現出扎實的學術功底與科研潛力,最終獲得碩博連讀資格。
祝愿葉航博士在北大再創輝煌,未來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10日上午,南安市水頭鎮江崎村掌聲雷動
一場隆重的獎學金頒發儀式在此舉行。
江崎村學子吳瀚逸考取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研究生,獲村委會、宗親會、基金會、理事會及企業等聯合頒發獎學金累計金額達3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吳瀚逸此次考取的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博士學位研究生。
“每年隨經商的父母返鄉,車窗外穿越的山川湖海,讓我漸漸萌發對世界的好奇。”吳瀚逸對地理的探索熱情,早在童年就已萌芽,閩南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信念,更成為他求學路上的精神坐標。
吳瀚逸高考時,家中突發變故,導致成績不理想,但他并未氣餒,始終朝著目標奮進——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科,到北京師范大學碩士,最終考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作為地理專業學生,他更是深耕實踐,參與沿海風暴潮災害考察,足跡踏遍13個易災城市,行程超千公里。2024年,吳瀚逸還受邀參加歐洲地理學大會和國際攝影測量和遙感會議,在國際學術平臺上交流研討。
吳瀚逸:“這份沉甸甸的獎勵,對我而言,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是一筆寶貴的求學資金,緩解了我家庭的經濟壓力,更是鄉親們對我莫大的信任、殷切的期望和深沉的愛護,我將在清華大學的平臺上潛心鉆研,爭取在專業領域做出成績,不辜負這份認可與期待,將來爭取用所學知識回報社會、反哺家鄉。”
江崎村黨委書記吳文托:“吳瀚逸同學考上清華博士,是我們全村的驕傲。村里一直重視教育,設立各類獎勵機制,就是希望激勵更多年輕人勤學奮進,走出家鄉、成就自我。這筆獎學金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期盼更多江崎學子以他為榜樣,為家鄉爭光、為國家貢獻力量。”
據了解,江崎村獎學氛圍濃厚,江崎村黨委、村委會及公益理事會、各角落宗親會每年都會發放獎學金激勵學子,近五年已累計投入近百萬元用于獎學助學,“重視教育、鼓勵成才”的風氣日益濃厚。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吳瀚逸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愛拼才會贏這首歌,里面有句歌詞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這首閩南的流行歌伴隨著我一路成長。
沿海遷徙:成長中的坐標系
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沿海的南安市,從小我就跟隨父母告別家鄉,從福建到江蘇,尋找生計。或許是從小目睹了父母白手起家的過程,自強不息、拼搏奮斗的精神也潛移默化影響著我。
由于父母在外經商,每年過年都要返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父親開車從江蘇穿越安徽省、浙江省和大半個福建省,一千兩百余公里,近二十個小時的車程,這一路經過的山川湖海,讓我產生了對這個世界探索的好奇心。我第一次發問,我們普通人可以走多遠?地圖上丈量著的遷徙距離,是我的地理啟蒙,也是我成長中的坐標系,指引我積極向上不斷前行。或許我們無法選擇起點,但永遠能決定如何詮釋腳下的路。
學術登攀:實驗室里的等高線
或許是源自成長經歷中地理的印記,在研究生階段我投身科研工作,緊密圍繞我國極端高溫天氣災害,發展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熱健康風險評估框架,為應對未來極端高溫事件提供科學依據,并以第一作者發表2篇SCI一區TOP論文。面對科研中的技術瓶頸與論文發表壓力,我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無數拒稿信中打磨出的學術韌性讓我在實驗室里的等高線向高處走出一步又一步。
大地丈量:科考鞋上的中國
有人曾說“地理學家的眼睛既要看見0.1米精度的遙感影像,更要讀懂大地褶皺里的民生溫度”,作為地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我開展了沿海風暴潮災害的野外考察實踐,跟隨團隊走訪我國13個典型風暴潮災害易發城市,經過1000余公里的長途跋涉,用足跡丈量每一寸受災現場,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實踐在祖國大地上。那雙走過13個城市的運動鞋,鞋底嵌著北方的黑土、南方的紅壤、還有沿海棧橋的鐵銹。它們提醒我:真正的風險評估不在實驗室的算法里,而在沿海的人們面對臺風皺起的眉頭中,在修補防波堤的裂縫里。
全球坐標:國際舞臺的聲音
“當我的等深線從泉州灣延伸到北大西洋,才明白所謂努力,不過是把祖輩對抗臺風的韌性,轉化為征服學術風暴的動能”。在2024年我投稿并受邀參加了歐洲地理學大會和國際攝影測量和遙感會議,并進行了口頭匯報與研討會交流。當我的足跡跨越8個時區,以家鄉和祖國作為研究區的研究結果在奧地利國際會議中心投屏的時候,才懂得真正的學術根源永遠矗立在出發的海岸。
從沿海的村莊到首都最后走向世界,我們腳步的極限可以到哪里?我們探索的極限可以到哪里?作為一名普通人我用我的腳步詮釋了來時的路,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的答案。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人生的路上我們要向一次次小的挫折發出挑戰,每當要放棄時就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我們普通人也可以自強。“愛拼才會贏”,最終重要的不是贏,而是不斷地拼,為的是一次次在向生活和命運拼搏之后可以對自己說一聲,不曾辜負不曾后悔。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南安市葉氏宗親聯誼會 葉青,南安融媒 記者:賴香珠 黃奕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